「賣茶小妹」之後,是知道你遊戲ID的「魔獸老大哥」

2021-02-06 遊戲龍虎報

最近一段時間,熟悉龍虎報的朋友都知道,龍虎報正沉迷探索「夜之城」,儘管海量的Bug總是時不時讓人有摔手柄的衝動,但豐富的支線和「土潮」的造型非常對胃口,似乎很難有事情能讓人離開這片虛擬的遊戲世界,但是一條微信好友申請,卻還是將龍虎報拽回了現實。

理由很簡單,這條好友申請的備註寫著:「血觴?魔獸老友召集了」

沒錯,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讓人立時就將自己抽離了「夜之城」,因為「血觴」這個充滿中二氣息的ID,屬於龍虎報第一個《魔獸世界》帳號,那會還是60級的時代,也是魔獸玩家口中的「香草時代」,後面因為合服等因素,這個ID早已改變,但是其中所代表的屬於自己的青春年華,卻是不容有所顧忌的。

但當龍虎報滿懷激動的通過驗證,聊了幾句之後就發現,沒有什麼長情的告白,只有一些老舊的套路,簡單的寒暄;沒有印象中的老朋友,只有充滿詐騙氣息的遊戲邀請,還美其名曰:「老兄弟們都在玩家族,你也來一起啊。」

這一套低劣套路的組合拳後,一點淡淡的哀愁浮上心頭,本以為是經年之後戰友重逢的戲碼,但是現實悽慘的教育了龍虎報,哪有什麼堅定的友誼,唯有利益的糾葛。

不過隨手拉黑了這個從前的「戰友」後,龍虎報猛然意識到,這種行為,不就是「賣茶小妹」的套路換上了「魔獸老哥」的外衣麼。這麼一想,內心的些許哀愁轉瞬即逝,一種老貓聞到葷腥的嗅覺油然而生。這種老舊的騙術在遊戲圈會是新鮮事嘛?

畢竟孤證不立,堅信一定有朋友與龍虎報遭遇相通,一圈詢問之後發現,這種欺騙行為在朋友圈中已經輻射甚廣,而老哥哥8神經,竟和同類型的騙子有所切磋,更是忍到他說出了最終的目的,這一點著實讓我佩服。

不過不同於「魔獸老哥」,8神經遭遇的則是遊俠戰友,開場一句「以前玩遊俠的8神?」拉近距離,寒暄一句「好久不見」勾起回憶,然後迅速一句「以前的老哥們都在一個新出的XX(手遊)裡玩家族,你也一起來吧」進入主題,毫不拖泥帶水。

而在另一位朋友那裡手段顯得更加低劣,因為他扯出的遊戲和ID,雖然都是那個朋友曾經的美好回憶,但是這兩個回憶之間卻根本不搭嘎,也就是他玩過那個遊戲,也起過那個ID,但是在那個遊戲裡卻從沒有叫過那個ID,這就讓這場「認親」之旅還沒開始,就因為自己手段不夠高明而漏了馬腳,胎死腹中。

這些剛剛從「賣茶小妹」轉戰「魔獸老哥」的騙子們,在搜集個資的事先準備上,存在著專業度的差距。由於龍虎報暴露的比較早,沒有套到他們獲得個資的手段。

但能夠知道我們一定的遊戲經歷,勢必不是那種批量購買的電話號碼,但以他們經常出現牛頭不對馬嘴的認知,以及多是通訊錄查詢加好友的方式來看,這些人的資料獲取應該是來自我們之前的工會、論壇、遊戲交流群,按照猜想,這些群內應該有「臥底」存在,而騙子們則是通過這些臥底獲得的信息。

不過從哪獲得信息這其實也不重要,國內目前對個資的重視程度不足,各處洩漏情況都很嚴重,存在一個知道如何解決卻沒法解決的死局。

所以相較於自己個資的洩露,我們目前更關注的,是這些「騙子」的目的,「賣茶小妹」和你虛與委蛇為的是高價出售劣質茶葉,而「魔獸大哥」們為的當然也是錢財,只是將「劣質茶葉」換成了「垃圾手遊」,成為了一種變相的「拉新」。

他們為遊戲玩家準備的「劣質茶葉」,同樣也是掛著牛逼名字的假玩意兒,比如這次碰到的是一款名為「劍蕩八荒」的手遊,名字聽著很熟悉對不對?仔細想想,《天涯明月刀》的新版本是不是就是叫這個?但這茶葉肯定不是《天涯明月刀》。

這種蹭熱度的作品肯定不是什麼好貨,粗製濫造的內容配上大量或明或暗的消費陷阱,點進去一個不小心就荷包遭殃。說不上防不勝防,但是這些騙子們本著亂槍打鳥的基本理念,追求的就是上鉤一個是一個。

這種「傳統」的行騙手法,在遊戲圈能否奏效?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個人對這種效果存疑。

相較於傳統「賣茶小妹」的無差別攻擊,作為進化版的「魔獸老哥」,在行騙對象的篩選就相對嚴苛很多,「賣茶小妹」的套話流程一般都是以朋友加錯了為名,跟你先套套近乎,朋友圈裡基本上營造一個歲月靜好的形象,隨後在圖窮匕見。他們對於受騙對象其實沒有什麼要求,如果有也僅僅是加上一個「男性」,原因是什麼就不用我解釋了吧。

而「魔獸老哥」,在行騙對象的選擇上,首先就有了一個範圍,得是「遊戲玩家」,而他們又要刻意營造一個「我是你之前的遊戲老友」的身份,就進一步將這個範圍縮小了。

這樣導致的後果就是,騙子自己把對象限縮在了一個相對較小的範圍,而在這個範圍內的玩家,卻都是有一定遊戲經歷的玩家,這讓行騙就變得更加困難。

其二就在於遊戲玩家的個人屬性上,遊戲玩家目前已經是具備相當消費能力的群體,並且這些玩家在消費過程中是不那麼理性的。但是要知道,這種「不理性」的消費是有針對性的,他們可以為了自己喜歡的作品豪擲千金,可以對自己的紙片人老婆予取予求,但對於不感興趣的遊戲基本一毛不拔。

儘管騙子們是全面撒網,能撈就撈,全面出擊之下,總有上鉤的大魚,但是「賣茶小妹」的套路針對遊戲圈,無論是當成「行騙」,還是看做「拉新」,都顯得成本過高。

為什麼會選擇這種方式?在我看來是這些騙子們意識到了玩家群體已經成為了當今的消費主力,決定轉換戰場,但是手法卻沒來得及與時俱進,老套路不是那麼管用了,徒增笑柄。

但是話說回來,這是我們遊戲圈地位提升的又一力證啊朋友們,這起源於鬼島的騙術,目標不再聚焦於老頭老太太們的退休年金,而是放在了我們這些宅味兒濃厚的遊戲玩家身上,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我們的經濟實力已經被認可了!儘管在個人智商上有點「傷害不大,侮辱極強」的味道,但是好歹玩家這一群體已經不再被認為是社會最底層了嘛。

高興點吧朋友,當然對這些騙子,你順手點個舉報,那就更好了。

相關焦點

  • 當外賣小哥遇到賣茶小妹,全程對話高能套路,讓人哭笑不得!
    如果說小編對這位賣茶小妹造成了傷害,小編也只能說句抱歉了不過樓下賣的茶真的好便宜第一個回合,賣茶小妹利用一個不算太高明的加人方式加了外賣小哥,並且成功利用自己的頭像取得了外賣小哥的信任,首回合,賣茶小妹勝!
  • 「賣茶小妹」之後,新騙局出現了……
    而除了「賣茶小妹」,還有這些人盯上了你的錢包!這些「美女」不賣茶葉賣指數漲跌,以暴利誘騙被害人上當,馬甲不同,話術各異,詐騙犯罪的本質殊途而同歸。  莫名其妙出現的好友  「你好!你是?」  「是你加的我哦。」  「我換了號碼看到你在通訊錄裡面,以為是朋友呢,不好意思。」  「嗯,沒事。」
  • 躲得過傳銷和p2p,卻躲不過賣茶小妹
    春節前,一段名為《只愛14天,賣茶小妹是你永遠得不到的人》的短視頻悄然走紅。如果某天,一位朋友圈曬圖精緻的小姐姐加了你,開口就是:「不好意思,加錯人了。」而你選擇不刪除,那麼恭喜你,你將獲得網戀體驗一次,玩脫了,甚至還會損失金錢數元。開場的唐突,並不會妨礙賣茶小妹每天定時準點的尬聊尬撩。
  • 「賣茶小妹」or「摳腳大漢」?這條視頻的結局你絕對猜不到!
    美女主動加微信,一段14天的愛情展開了,可後來……結局你絕對猜不到
  • 升級版「賣茶小妹」來了!新增了這種套路……
    還記得「綠茶小妹」?清純陽光的賣茶小妹背後,很可能藏著一個摳腳大漢……近日,「綠茶小妹」的詐騙升級了!聊天時,公司有固定的「話術」,主要有對客戶排疑、反聊、失戀、飛雲南、賣茶、過生日等環節。但遇上聰明一點的,還是需要我們業務員有自己的聊天技巧,來「隨機應變」。我們要及時維護微信號,更新朋友圈動態,給對方創造活生生的假象。如果客戶不願意微信互動,他的微信號就會被刪掉,剩下來的就是我們準備售賣茶葉的目標對象。
  • 男子假扮「賣茶小妹」詐騙獲利2萬元,在吉水落網!
    小心,這裡男「茶」出沒……12月9日,吉水縣公安局接到吉安市公安局反詐中心的線索:2名詐騙嫌疑人在吉水一帶活動。吉水警方立即開展調查研判,確定了犯罪嫌疑人何某和王某的行蹤。(在賓館將犯罪嫌疑人抓獲)經調查,2019年8月份,何某在網上了解到利用「賣茶女」的身份交友可以騙取單身男子錢財的騙術,便以妻子王某的頭像註冊了一個新的。江蘇省江陰市的一名青年楊某就這樣「無意」中,添加了一位清純可愛的「賣茶小妹」。
  • 為什麼現在網上賣茶的美女這麼多?
    現在有不少茶行業從事者開始重視線上經驗茶葉,在網上或者說是社交軟體上賣茶,其中就有很多「茶葉西施」,而且這些在網上賣茶葉的女人往往顏值不低,有人還戲稱她們為賣茶小妹。此外有些假借「茶葉西施」來賣茶,其實就是女騙子,打著家裡人經營茶莊或者幫自己的爺爺賣茶的幌子來博取別人同情心,讓人關照生意,而這些人所賣的茶葉的質量往往很低,但卻敢賣出天價。她們一般先莫名其妙加你為好友,然後找你聊天,將自己塑造成勵志的茶葉西施。
  • 詐騙數額高達2.2億 "微信賣茶小妹"的套路有多深?
    原標題:「微信賣茶小妹」的套路有多深? 日前,湛江市檢察院辦理了這起「微信賣茶小妹」詐騙案。   詐騙數額高達2.2億元   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該案共有超過16萬人次被騙,詐騙數額高達2.2億元。被害人均為男性,大部分是「80後」「90後」的單身小夥,被害人少則被騙幾百元,多則被騙數十萬元。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上當?
  • 王者榮耀:把低俗當趣味,這些情侶ID泛濫,你怎麼看?
    王者榮耀遊戲id經常被拿來搞事情,去年整頓了一波反國家反社會的辱華遊戲名,乾淨不少,要說的是王者榮耀奇葩的遊戲常態,「cp滴滴」之後的情侶ID。以前看那種情侶id取名對仗工整,有些是直接把律詩絕句拿來用,也有的是很有意境的電影臺詞,後面進度條加速後,王者榮耀泛濫的,卻是一堆低俗色氣擦邊球情侶id。比如一個叫菟,一個叫兔,一個叫心,一個叫上心,雖然中國文化博大,但這些王者榮耀情侶名字看多了與其說奇葩,實際更近低俗。
  • 愛打遊戲的「賣貨郎」哭了
    對了,這是路口那個愛玩遊戲的賣貨郎。每天勤勤懇懇賣貨,起早貪黑。唯一的愛好就是——打遊戲!他說,這是不用氪金(出錢)就能自我娛樂的最好方式。(當然,這並不代表芙蓉君的立場。)後來,她告訴我還有其他遊戲也很好玩,問我想不想嘗試。玩遊戲是我的愛好,我當然不會拒絕。可是新遊戲有點坑呀!動不動就要充值。就在我想退縮的時候,小蘿莉說話了:「可是這個遊戲我很想玩誒,你陪我嘛。
  • 遊戲id不知道怎麼取?看看職業選手的這些id吧,一眼就認出是高手
    最近打王者榮耀發現隊友們的名字都出奇的一致,什麼中路法王、邊路孤兒、百星邊路等等,說實話好多次我以為遇到的都是一個人,而且去這種名字的玩家往往打得非常一般甚至很坑,甚至玩遊戲多了我都能從遊戲名字就能看出玩家的實力,所以取名非常重要,如果你遊戲id不會取,那麼看看職業選手都是怎麼取id吧!取英文名字。
  • 小妹曰片《爵跡》:「我抄襲賣慘偷票房,但我知道我是部好電影.」
    記得之前小妹問大家在國慶有什麼電影想看的時候不少小夥伴都推薦了在國慶中壟斷了票房的三巨頭《湄公河行動》《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以及《爵跡》不過《湄公河》已經跟大家安利過了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導演又是吸毒的所以今天,小妹決定來和大家說一下《爵跡》
  • 就算知道《魔獸》是個坑,也想勇往直前的跳
    不過看完電影之後,公社君表示:片子確實不咋地。除去遊戲,這可能是一部非常一般的科幻作品。以及可能為了後續的系列電影,這部《魔獸》感覺全程都在為後續進行鋪墊,節奏緩慢,內容冗長。按wrap的話來講,這這簡直是一場泥濘又無聊的幻想大冒險。遊戲中卡通畫的元素雖然非常完美,但要想將它完整的融入影片就沒那麼容易了。導演對於這種處理方式反倒讓影片顯得更加拖沓。
  • 內地大賣14.68億,北美卻僅收4736萬,《魔獸》拍成大片也賣不動
    比如《魔獸》就是最典型例子,該不僅投資巨大又有廣大遊戲迷基礎,結果最後票房還是讓片商失望了,影片最終還小虧了一筆。不過這部電影在內地卻很賣座,國內觀眾果然是與眾不同,不管好不好看為了情懷還是要去買帳的。《魔獸》是由鄧肯·瓊斯執導,崔維斯·費米爾、寶拉·巴頓、本·福斯特、多米尼克·庫珀、吳彥祖等主演。
  • 遊戲這一年:暴雪2020賺了嗎?魔獸9.0首月大賣370萬份,重製版卻涼涼...
    小弟一開始也是懵懵的,可直到在遊戲中看到烏瑟爾怒斥阿爾薩斯「父馬可親」之後,便生動形象地明白了《魔獸爭霸3重製版》對一大批魔獸骨灰粉的巨大負面衝擊力。害!這壓根就是在赤果果地毀童年。於是乎,在《魔獸爭霸3重製版》推出的首日,其M站媒體評分就迅速低至0.5分,一路俯衝至遊戲史上最低分「辣雞神作」。
  • 60之後再無魔獸世界,為什麼60被稱為魔獸世界最經典版本
    當時的電腦是在慢慢的普及,那個時候第一次接觸到到這種類型的遊戲,玩它的時候整個人都是稀裡糊塗的,那個時候的魔獸世界,真的讓玩家見識到了新世界。當時其他類型的遊戲的規則、玩法和這個完全不一樣,給人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就拿職業任務來說。
  • 茶葉圈的「亂象」,賣茶的不懂茶,懂茶的賣不出去茶
    如果你認為賣你茶葉的人都是懂茶的人,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在當今的茶行業,有一個十分特別的現象,那就是茶葉賣得好的人,不一定是懂茶的人,而十分懂茶的人,很有可能根本賣不出去茶葉,即便懂茶的人所賣的茶葉比所謂的商家低了幾倍,人們仍然不買他的茶葉,可以說是十分奇怪了。
  • 如何愉快的取好你的遊戲ID名稱
    每個玩遊戲玩家都有自己的遊戲名字,也就是我們時常所說的遊戲id號,因為大家玩遊戲都不用真名,都用id名字來代替,但因為每個遊戲都需要遊戲暱稱,所以如何起好遊戲名字就成了一個難題,令人十分糾結。當然一個好聽的遊戲id名字能讓更多的人記住,不僅可以增進遊戲玩家之間交流識別,也可以助你在遊戲中稱雄稱霸。
  • 魔獸題材的國產遊戲只有這些?
    當你設計出爐石中牧師這個職業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而這種「魔獸熱」更不只是出現在電影的題材盜用上,在遊戲界中這樣的現象出現得更加頻繁。  下面讓我們看看國內牧(mu)師(gou)們使用「思維竊取」「精神控制」等技能之後的產物吧!(玩爐石的人應該懂我在說什麼)。
  • 你是怎麼接觸魔獸爭霸3這款遊戲的?
    那一年,我才上小學4、我居然想不起來什麼時候玩的,只記得當時利用人族伐木的視頻電視上老放的公益廣告,說應該珍惜可再生資源,後來就玩人族,死命的被不死的同學虐,現在玩過不死才感覺不死族比人族好操作些,爆發也高,人族多變些,只怪當時年輕不知道人族的流氓戰術哈哈5、我會說我就是推薦魔獸的推銷員嗎 其實我是被網吧老闆拉進去的 他說你英語好不好我說還行 他說來幫我看下這個技能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