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娛樂圈最好人緣」的何炅,也翻車了。
昨天掛了一天的熱搜:何炅收禮。
就連人民網評,也發出嚴厲的警告:
這次,真的大事不妙了。
此事起因,還得從去年的一場節目中說起。
首先是沈夢辰吐槽,說杜海濤曾經拿著粉絲應援的禮物去看望自己的家人,結果上面的標都沒拆。
接著,何炅插了一嘴:
說自己也收到了不少應援禮物,比如20多個保溫杯,50多支筆,而且上面的標都粘的非常嚴實,根本不能送人,只能自己用。
所以他呼籲粉絲朋友:你們買的不乾膠,不要買那麼死的好不好,真的撕不下來!
此話確實不妥,頗有種嫌棄的意味。
言外之意就是:這麼多東西我用不了,又不能轉手送人,還不好售賣。
被推上風口浪尖的何炅,終於在凌晨3點,發了一則道歉聲明。
他表示:之後不管是後援會還是明星及團隊送的禮物,一概不收。
為什麼大家會對娛樂圈中的送禮現象,感到如此憤怒呢?
我總結了一下,大概有三點——
一.畸形的應援文化
大多數粉絲送的應援禮物,非富即貴。
比如何炅口中的保溫杯,是愛馬仕,一支6130元,鋼筆則是萬寶龍。
有的應援團,還會針對主持人的不同風格,投其所好。
送給何炅的禮物講究品味:如奢侈品領帶。
送給謝娜的多為母嬰用品,如幼兒樂高、高檔女嬰遮陽帽。
送給吳昕的則是各類彩妝,還針對她養生的習慣送出高檔茶葉。
最令人震驚的,是張雲雷的粉絲,直接送金條以及價值上萬的和田玉…
在這裡科普下,快樂家族口中的「後援會」,並不是他們自己的粉絲,而是那些參加《快本》錄製的明星們的粉絲。
之所以給快樂家族的主持人送禮物,是為了讓他們在錄製的時候,可以幫忙照顧一下自己的偶像。
2017年,當時粉絲應援還是以食物、甜品為主。
但不知何時起,應援禮物的檔次和價格越來越高,大家不再以經濟實用為主,而演變成了攀比、炫耀。
對此,有粉絲解釋道:「現在追星都把愛豆當兒子、女兒,送禮就像上學時要給老師送禮的家長,別的孩子有的,自己家怎麼能沒有。不僅要有,還要得更好。」
二.粉絲禮物,成了明星獲利的方式之一
禮物,代表對方的心意,不可用金錢衡量。
可粉絲送的禮物,卻成了明星獲利的一種方式。
他們會把收到的禮物,轉手閒魚。
因為數量實在太多,自己又用不完,乾脆換點錢,還實用點。
這不,何炅剛剛道完歉,杜海濤就在閒魚刪除了200多件已經售賣了的寶貝。
吳昕,曾把朱一龍後援會送的施華洛世奇的hellokitty水晶放在閒魚賣掉。
焉栩嘉的粉絲花了60萬打投,為他贏了一個拍立得,而他轉手送給了女友。
三.集資送禮的,大部分是未成年
2008年,張杰的貼吧管理員發了一個帖子:
要以虛擬演唱會門票的名義,向粉絲公開集資。
目標為100萬,用來幫助張杰支付解約金。
因為據說張杰在上騰娛樂公司待著不開心,粉絲為了讓偶像早日脫離苦海,硬是湊出了100萬元,匯給了上騰娛樂公司。
可你能想像嗎?這些粉絲中,很多都是中小學生。
因為怕被人說成非法集資,會連累張杰,還去銀行做了個公證。
不僅如此,還有邊伯賢的16歲粉絲,偷拿父母的幾萬塊,就為給偶像買700張專輯…
追星名場面,一個比一個壕。
有人曾把這比作是:一群窮人賣命打賞著一群有錢人。
深以為然。
就像汪涵老師說的:
「他們的錢,可能是問父母要的,完全可以用到更應該取得地方,送禮物,反倒覺得心裡彆扭。」
如果你是富二代,送明星禮物,那你隨意。
但他們大部分是普通人,甚至是未成年、學生。
這類人還沒踏入社會,不知道生活的艱辛和賺錢的不易,所以才會這麼揮霍無度。
送明星禮物,量力而行即可,攀比實在沒必要。
有這攀比的心,倒不如用在孝順父母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