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入歧途!iMac Pro蘋果也許拿錯了劇本

2021-02-10 ZOL中關村在線

本月的WDDC大會上,蘋果發布了新產品iMac Pro。許多媒體和粉絲對這款即將到來的史上最強一體機充滿了期待。與此對應地,筆者和部分同仁覺得iMac Pro產品或許不錯,但定位和設計思路有誤入歧途的嫌疑。


誤入歧途 iMac Pro蘋果也許拿錯了劇本

個人電腦這個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蘋果公司創造的。蘋果本來被人們期望競爭PC締造者或者教父之類的偉大頭銜,然而近四十年後回看,他的PC產業發展頗多波折。

從現狀上說,蘋果雖然是排名前幾的品牌電腦廠商,但整體市場佔有率約百分之六,同iphone在手機領域的輝煌相比完全不值一提。全球的Mac OS X 系統佔有百分比常年徘徊在個位數,即使是相對最有統治力的北美市場也從未超過百分之十五。


四十年來普通PC 蘋果和手機的演變示意圖

ipod和iphone普及前蘋果曾經經歷過頻臨死亡的傷心歲月,被微軟接濟才苟延殘喘生存下來。雖然那段日子有些遙遠,但足以在心理上否定掉許多晚近才加入「果粉」大軍們的非理性自信。

「蘋果是不會錯的」這種信念充斥在太多人的心中,以至於只要蘋果的新產品問世,除DIY性能黨外的多數路人都在不明所以的情況下對著參數表一頓熱情的YY,好像一大波平時不關心電子設備的人突然意識到自己有著多年積累的迫切需求,而蘋果的新PC就是為了解決他們而生的一樣。


Apple I  很有收藏價值

最近發布的「iMac Pro」身上也集中體現了這種非理性崇拜的心態——「18核至強真的至強」、「Vega 打造時尚最完美設計電腦」的呼聲一浪又一浪。甚至很多媒體從業者也第一時間加入樂觀預期讚揚的大軍,錄製視頻驚呼「蘋果為何如此強大」。


新iMac Pro定位提升 屏幕還是那個面板

還記得Surface Book發布之前軟粉們對那個Geforce 高性能獨立顯卡的各種憧憬和溢美之詞麼?

幾十天後大家發現所謂經過「Xbox團隊精心調校」過的NVIDIA GPU 無非就是個128bit的 Geforce 940MX,和發布會上微軟畫的大餅相去甚遠。其實,這種情景,iMac Pro 真正發布後很有可能也會在相當程度上被複製的。

下面,我們將從iMac Pro的產品定位、應對的需求和可能的性能表現出發,簡單分析一下。

有不少人認為iMac Pro的推出是對Mac Pro的終結,是一種替代關係,這種表述可能只說對了一半。今年四月蘋果的會議表示他們確實在反思Mac Pro 2013過於緊湊的機體是否是個錯誤,那次會議也是人們第一次得知iMac Pro要搞個大新聞的時刻。

Mac Pro 在歷史上並不僅有Mac Pro 2013這一種形態,其上一個版本與大部分機箱區別有限,時隔多年還專門有人回收他的二手機箱改造成Windows PC使用。Mac Pro 2013垃圾桶造型確實很藝術,但高集成度帶來的低擴展性、散熱瓶頸以及供電上的問題這些年已經暴露的相當充分。

蘋果自身的言論也表明他們確實要廢黜「垃圾桶」這種擴展能力無限趨近於零的路線了,但這種表態本身並不意味之支持一體機取代主機,因為蘋果一體機的擴展性基本為零。蘋果在下一個產品周期推出Mac Pro新款機箱結構的概率是很高的。


垃圾桶問題多多 

那麼iMac Pro的地位就可堪玩味,從八到十八核Xeon以及Vega顯卡的配置上來說,無疑他肯定要與未來的Mac Pro 產生相當程度的衝突。

下一代Mac Pro既然著力解決擴展性、散熱等方面的問題,那麼散熱壓力大的多、不存在擴展能力的iMac Pro就很尷尬,更加接近Mac Pro新產品問世前吸引業界眼球障眼法一樣的過渡存在。


蘋果在發布會上強調了iMac Pro的VR屬性 不過PC只是運算平臺什麼形態關係不大

有屏幕的iMac Pro 以下犯上,在價格區間和交互邏輯上和Mac Pro並行,將會帶來很大的紊亂。CPU+GPU高性能專業需求中,對輸出端的把控往往趨於極端,或者如程式設計師一樣毫不在意,或者如調色視頻剪輯一樣分外重視。

在普遍不考慮移動性的前提下,iMac Pro會分流將來的Mac Pro市場容量,Mac Pro代表的高性能計算平臺整體,也會壓迫iMac Pro如此之貴的一體機的生存空間。未來新版Mac Pro在散熱、擴展能力上的優勢,以及省卻了屏幕之後的成本優勢,都會對iMac Pro形成打擊。

科技媒體宣傳產品的一大弊病,就是重參數規格而輕視工程實踐。在整機領域這種思路尤為明顯,也培養了眾多看著理論數值歡欣鼓舞的愛好者。遊戲支持八核不等於八核能夠充分利用,更不等於八核能比四核跑得快很多。那麼同理,號稱能夠支持多少核心CPU多少流處理器GPU的電腦,水分一樣會很大。很不幸的是,蘋果歷代性能產品的水分都不小,iMac系列中的很多成員更被民間戲稱為降頻王者烤爐典範。

將視線轉回iMac Pro本體,我們知道蘋果用一反常態的巨大白色字體標註了他的系列配置——Skylake-W/SP系列多核Xeon 處理器(從支持ECC內存和內存最大容量、內存帶寬推測應該是四通道的Skylake -W)以及AMD 即將到來的Vega 大核心GPU。

18核Skylake-SP(比W更高級)淘寶上架 3.4GHz TDP高達165瓦 滿載可能更高 

蘋果為此準備了500瓦的電源。從正常邏輯上看,這個電源肯定是相當的有問題。Skylake-W系列Xeon 是中階至強,擁有四通道內存,SP是更高端的六通道內存,但沒有一款已經發布的路線圖型號能夠對應的上蘋果標註的最高4.5GHz睿頻頻率。

已經發布的Skylake-X系列桌面i9 倒是有這樣的型號,i9 7900X就是(不支持ECC內存),不過他的功耗那是相當「震怖」,多家媒體的評測基本都指出其4.3GHz滿載睿頻將會帶來超過200瓦的實際滿載功耗,遠超標稱TDP數值。

i9 7900X 只是十核,他十二核、十四核、十六核、十八核的大哥到底是什麼頻率還很難說,確定的是滿載功耗只能更大不能更小。蘋果確實有定製Intel CPU的習慣,但性能規格可以定製,功耗想讓Intel 降下來,應該是會超出後者的技術儲備實力的。


Vega 性能待定 功耗絕對不會低 RX 580非公版都超過二百瓦

那麼Vega 顯卡呢?連續幾代旗艦AMD顯卡的功耗都是比較大的,Vega 專業卡造型已經披露,其風冷版雙8pin的供電上限為375瓦。

Vega遊戲版可能會採用水冷造型,頻率更高,功耗可能會直逼這個供電上限。當然,考慮到獨立顯卡為了保證性能,往往會設置比較高的電壓,移動顯卡或者一體機採用更低漏電率的晶元和更低的電壓可以大幅降低功耗,iMac Pro的Vega GPU未必那麼恐怖。

只是,從Fury Nano相對Fury的實踐來看,這種節能技術降低一百瓦算是極限了。當年Mac Pro 2013的D700即使把D700(HD7970 大溪地核心)的標稱頻率降成了狗,照樣會受到系統功率不足的困擾。

如今採用Vega 加高頻定製十核以上Skylake處理器的iMac Pro,功耗爆掉500W幾無懸念——標稱500瓦的電源,處理器和顯卡的12V聯合輸出是很難超過450瓦的,剩下的餘量中,5K顯示屏也是功耗大戶啊。


臺灣論壇證實28核至強需要空調加暴力扇才能壓制 同為矽脂封裝18核至強散熱壓力類似

蘋果只是一家下遊廠商,他也許能利用自身的議價能力幫助上遊廠商擠一擠CPU\GPU晶片的功耗性能潛力,但讓他對既有熱管和風扇系統散熱物理效率進行提升,那就有點不切實際了。

已經發布的iMac Pro拆解渲染圖中,我們看到了兩個體積相對有限的風扇,以及與之相連接的四條較長、較扁的熱管。從常識來看,雙風扇四熱管無論如何都是相當寒酸的散熱配置,僅僅相當於六千元平民遊戲本級別。

筆記本平臺上,六熱管的華碩GX701鎮壓區區45瓦的四核i7 7820HK仍然會輕微降頻,其150W級別的GTX1080獨顯拷機重載時90度以上是典型狀態。

ZOL PC事業部目前接觸過的最強的筆記本風冷平臺是微星GT73VR,他確實可以輕鬆鎮壓i7 7820HK和GTX1080,可那是多達十條熱管和接近iMac 21英寸機身的巨大體積換來的。


iMac Pro 寒酸的散熱跟旗艦遊戲本比差遠了


高頻的10核 i9 7900X 默認風冷(大型塔式散熱器)直撲一百攝氏度

27英寸iMac Pro或者體積大一些,但集成度更高的他面對的是八到十八核心的超高頻率至強。

目前已經披露的Skylake-X系i7/i9處理器評測中,視散熱條件不同,不同媒體給出的默認頻率拷機溫度在80到110度之間。即使是桌面入門級的240一體水冷想要壓制這些怪獸們都會捉襟見肘,iMac Pro想要完整發揮他們的性能不啻於是「Mission Impossible」。

考慮到iMac 一體機曾經有讓i7 4790徹底丟失睿頻的傳統,也有過讓GTX780M打不過筆記本GTX680M的「事跡」,硬體愛好者們以看火爐的眼光期待「iMac Pro」突破物理定律,並不誇張。 

商場如戰場,任何產品的推出都要有自己的預設受眾群體。如果目標定義不明確,那麼產品誤打誤撞成功的概率不會太高。沙俄鑄造過打不響的大炮,鋼鐵俠的原型霍華德修斯製造過最大的飛不起來的飛機,那些已經一覽眾山小的設計師總是有片面追求單一指標「強大」的瘋癲作品。


修斯的飛機堪比波音747 早在1947年就出現 然而只能飛一分鐘 大而無當 超級任性

如果說Mac Pro還有準專業機器的光環,那麼iMac一直以來的定位都是介於家用和半專業之間,用他來直接比擬成熟的同配置工作站或者DIY臺式機是雞同鴨講。

誠然,iMac Pro 是最強一體機,這個認證來源於大家對蘋果一貫的工業美學認可和對他採用的上遊晶片廠商技術實力的信任。但是蘋果本身是個下遊集成廠商,至少在PC市場上一直如是,蘋果為iMac產品線打造個最強的「怪物」真的有用麼?


強不強 要看市場檢驗 參數意義不大

大凡規格超群的產品,都不是用來鞏固既有市場的,多半立意進取,要開拓更大的領域,抑或是通過「最強」招牌提升品牌形象,提升整體的用戶美譽度和「信仰」。

從根本上說,iMac Pro相對iMac並沒有什麼新的設計元素可言,純屬配置堆積的大號放大版——更貴也更強。對於iMac原本的用戶來說,四核i7加高端筆記本顯卡其實已經可以搞定大部分任務需求,iMac Pro如果設計得定位再高一點點,那可能在重負荷任務中物有所值。 

可iMac Pro的設計並不是高強一點點,而是強太多(雖然說降頻無法發揮全部性能,但定位成本不可抑制),最低起售價也被抬到了四萬人民幣的歷史新高。


iMac Pro 的「熱力」、複雜度、成本 都有向反應堆看齊的架勢

目前iMac系列的用戶群主要分為四類,首當其衝的是視頻音頻編輯用戶,兼顧調色後期;其次是平面設計2D圖形編輯和影像處理;位列其後的是小規模的圖形渲染群體;最後是嘗鮮的需要家具的不差錢土豪或者需要玩具的電腦發燒友、程式設計師。

原本的iMac雖然同樣售價不菲,但在中小企業和個人用戶眼裡還是頗為廉價的一體式集成方案,他們或者沒有精力適配選購專業工作站,或者受制於成本無力把裝備搞得太貴,發燒友用戶和碼農們的情況也大概類似。

對於專業的渲染作業來說,3D圖形作業需要超長時間超重負荷運轉,即使買iMac經濟不成問題,效率和系統協調擴展性也很成問題;而2D圖形設計中,蘋果的生態環境並非不可替代,頻率不太低的中檔處理器都可以應付,顯卡可有可無,買不買蘋果並不重要。

是以,iMac Pro最重要的與專業沾邊的用戶群體是視頻編輯用戶,既包括小個體戶也包括渾身充滿體制優越性的電視臺和學校、有需求的大企業等。


黑蘋果用戶反映i7 7700K四核導出視頻就有不能滿載的時候了


原生蘋果筆記本 預覽模式下CPU佔用率也未必有多高 實時編輯不見得需要八核以上

當iMac升級成為Pro,成本大幅度提升,所有原來想要簡單便宜解決問題的中小用戶陡然間都會壓力巨大。

對於普通意義上的視頻剪輯和圖像處理來說,實時預覽過程中GPU有一定用處,而用處並不大——Geforce 840m在Primier和Lightroom中都不能滿載,所謂的加速作用聊勝於無,蘋果主導的A卡 Open CL規範也並不能改變這個整體優化狀況,Vega這麼高的GPU意義有限。

對於驟然升級多核的處理器來說,確實在普通視頻和圖像操作中有所提升,但無論是蘋果自己的Final Cut還是通用流行軟體在常用操作的多核並行化方面都是有極限的,四核以上提升有限,八核以上邊際效應明顯(蘋果沒有對雙路E5優化過,而搭載的新單路至強核心數量已經遠超過去普通雙路平臺)。

視頻剪輯之後的導出過程確實是多核提升的主要環節,但非專業編碼器的普通視頻剪輯軟體同樣對24線程以上硬體支持有限,iMac Pro高配激進選擇超多核心的成本卻需要低配來均攤。

至於渲染,跑不了全負荷、一點內部擴展能力都沒有、外部擴展需要一堆USB Type-C轉接線(Type A數量有限,視頻全部由雷電/Type-C而來,蘋果的激進作風很難改)的一體機並不是好選擇。


專業用戶 隔行如隔山 自由搭配和擴展才能避免浪費 高度集成並非正道

iMac Pro即使搭載了Vega也絕不會成為性價比很高的遊戲機,硬體配置再強面對大量廉價渠道可以搞到的至強普通平臺也沒有決定性的優勢,比較優勢基本會被局限在iMac本身的工業設計和蘋果的軟體生態上。

如果對比iMac沒有本質的提高,還讓多數說好的人都覺得「買不起」,那麼誰有真正需要他呢? 

指望電視臺或者大公司一擲千金來讓iMac Pro獲得強大市場地位是不可能的,讓這款產品成為純粹的VR體驗機想法更加不夠實際,即使蘋果真的立意於此,如此邊緣化、如此玩具性質的品牌形象也顯然與IT業界對蘋果的期望大相逕庭。


Surface Studio應該和iMac Pro互相借鑑一下 機器快到ZOL了 屆時為大家「批判」

一向以工程師思路著稱拼命堆疊配置的微軟,最近發布了交互性能極佳的觸控Surface Studio,向來把用戶使用感受放在首位的蘋果卻推出了性能配置遠超同儕獨孤求敗的高配置傳統模具iMac Pro,這種對比的反差在今年非常強烈。

我們要說的是,iMac 一直以來的最強一體機地位從來都是穩穩的,他需要的改變是創意拓展,而不是向伺服器、工作站靠攏,蘋果這樣做了,確實有拿錯劇本的可能性。

相關焦點

  • 《凌霄花》與《步步驚心》相似度太高,網友:是不是拿錯劇本了?
    不少網友都表示:「是不是拿錯劇本了?」甚至還點出劇裡其他拿錯劇本的演員,像是白經拿到了《繼承者們》的劇本,媽媽早逝、被爸爸暴力對待、還得看繼母臉色,不只角色設定和崔永道很像,湊巧的是白經爸爸的人和崔永道爸爸都是由演員崔鎮鎬飾演,難怪大家會覺得「拿錯劇本」(笑)。
  • 蘋果全球市場高級副總席勒:iMac Pro 是一部完全不同的 iMac
    近日,T3 網站獨家採訪了蘋果全球市場高級副總菲爾席勒,整個採訪過程持續 40 分鐘,談了諸多話題,包括 iPhone X 的面容 ID、AirPods、iMac Pro 和 HomePod 等。席勒的話也可以理解為蘋果未來一定會為面容 ID 帶來更多功能,因為他說這是第一代面容 ID。在被問到面容 ID 是否會在更多的蘋果產品中時。席勒委婉地表示,「我們儘量別太超前。雖然我們一年有關於很多事情的很多計劃,但我們也是現實主義者,我們需要創造一些東西,我們需要做得更好,我們需要學習,我們需要掌握,從全世界的用戶那裡學習,然後再去想像我們可能做的其他事情。」
  • 蘋果發布iMac Pro,一場聲東擊西的好戲
    可以說,這不僅是給蘋果提了個醒,更被看做是給新一代Mac Pro指明了方向。你!說!什!麼?!垃圾桶的引導者蘋果這次竟然生生被SAMSUNG帶了一波節奏?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網絡便開始瘋傳Mac Pro新款即將發布,各路諜照漫天飛舞,各種關於配置和功能的猜測層出不窮。
  • 蘋果iMac Pro評測:性能、性能、怪獸
    蘋果iMac Pro視頻,點此連結觀看黑色外觀辦公室裡不論是誰,都會非常喜歡這個由黑色和灰色組成的深色調主題,設計部的同事們在公司年會上發布了一套愛範兒官方太空主題壁紙,也專門為iMac Pro導出一個5K專用版,放上去相當酷。
  • 《錦繡南歌》:拿錯劇本的張東升,原來古偶片才是你的風生水起
    導語: 《錦繡南歌》:拿錯劇本的張東升 《錦繡南歌》:拿錯劇本的張東升,原來古偶片才是你的風生水起! 《錦繡南歌》:拿錯劇本的張東升,原來古偶片才是你的風生水起! 《錦繡南歌》:拿錯劇本的張東升,原來古偶片才是你的風生水起!
  • 勞德諾:我是一個拿錯劇本的演員
    在這麼多角色中串來串去,竟然沒有串戲,更沒拿錯劇本,我唯有佩服了。 當然,今天我要聊的不是董彥麟,而是勞德諾。 二如同董彥麟一樣,勞德諾也是一個演員。他的演技相當不錯,可不幸的是他拿錯了劇本。 三為了寫盡中國三千年政治,《笑傲江湖》裡的名門正派們大多與我們印象中有些認知偏差,少林、武當如此,青城派、丐幫如此,作為敘事主體的五嶽劍派更不例外。
  • 蘋果無線耳機AirPods1與2及AirPods pro對比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蘋果無線耳機AirPods1與AirPods2及AirPods pro全面對比評測。重點圍繞「音色、藍牙、續航、降噪、舒適性和性價比」這幾個角度進行對比分析,感興趣的朋友快來了解一下吧。
  • 《八分鐘的溫暖》男主角拿錯劇本是什麼梗 和男二很有cp感?
    但劇中的男主角賀新涼卻像是拿錯了劇本,他和男二季霄的互動一直在冒粉紅泡泡,非常有cp感,讓人感慨沒有女主也可以。  賀新涼和季霄是好兄弟,也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他們同時擁優秀的外貌和令人豔羨的成績,所以他們也被稱為是雙校草。  他們其實都喜歡大大咧咧的顏澤,這段感情讓他們都成長了許多。
  • 主演「拿錯劇本」的5部劇,男主個個貌美如花,你都看過幾部?
    相信很多時候,在電視劇作品中,不少觀眾都喜歡看「霸道總裁」的劇情,往往女主比較柔弱,被男主保護後,走到了一起,十分甜蜜,但也有一些電視劇,反其道而行,就讓我們看下,主演「拿錯劇本」的5部劇,男主個個貌美如花,你都看過幾部?
  • 蘋果終妥協,但iPhone11 pro還值得入手嗎?
    在剛剛結束的蘋果晶片發布會上,庫克也是一口氣帶來了四款重磅產品,比如說大家期待的ipad air、ipad 8和apple watch等,這些產品都做了重大升級,較以往擠牙膏式的升級不同,很多配置幾乎是做了「大換血」了,甚至把蘋果A14的首發權給了ipad Air,這個待遇之前的ipad
  • 蘋果12和12pro鏡頭區別是什麼? iphone12和iphone12pro哪個值得買?
    蘋果12和12pro鏡頭區別是什麼?1.外觀:phone12框架為鋁合金,iphone12pro框架為不鏽鋼。不鏽鋼材質更先進,外觀更高2.手機背面:Phone 12的背面是鏡面玻璃,iPhone 12 Pro的背面設計有一點磨砂質感,在光線上有明顯的區別蘋果12和12pro有什麼區別-蘋果12和12pro參數對比3.顏色:Phone 12有白、黑、綠、紅、藍四種顏色可供選擇,顏色看起來更年輕;iPhone 12 Pro有白色、黑色、金色和藍色選項,而iPhone 12 Pro的顏色看起來更低調
  • 宋茜宋威龍拿錯劇本了?跨年合體撒糖,牽手方式讓人笑掉頭
    因為要合唱情歌,所以牽手也是表演的一個環節,一般來說都是男明星主動牽手女明星,大手拉小手,但是宋茜宋威龍是不是拿錯劇本了? 宋茜宋威龍拿錯劇本了?跨年合體撒糖,牽手方式讓人笑掉頭,你怎麼看?
  • 蘋果一臺iPhone12pro究竟能賺多少錢
    iPhone12pro發布有一段時間了,再各大媒體都不看好iPhone12系列的時候,但是結局確讓我們感到意外,iPhone12居然引發了搶購熱潮,嘴上說這者不好不要,但是還是掏錢購買了!本次我們來了解下每當購買一臺iPhone12pro會給蘋果公司創造多少利潤,根據國外技術公司Techinsights報告,512G的iPhone12pro製造成本大約為514美元,成本只佔售價的4成。
  • 《知否》明蘭二叔被調侃「拿錯劇本」 新婚矛盾終於爆發
    ­  近期劇情將視角聚焦在盛明蘭(趙麗穎 飾)與顧廷燁(馮紹峰 飾)的婚後生活,兩人新婚甜蜜偶爾也會小打小鬧,顧廷燁始終執著於「明蘭為什麼不吃醋」這個問題,而在婚姻中太過理智的明蘭被網友戲稱「拿錯了男主的劇本」。馮紹峰本人發微博表示「二叔想演偶像劇,能不能配合配合我」,網友調侃道:「明蘭在專心演社會家庭劇,看來是二叔拿錯了劇本。」
  • 拿錯劇本?40歲殷桃重演陳好的「萬人迷」,網友:更適合演男人婆
    站在她一側,飾演「結婚狂」的宋軼,造型嫵媚頗具女人味但又不失精明感,氣質風格倒是和「萬人迷」一角很貼近,就這張時尚寫真來說,殷桃和宋軼像是拿錯了劇本。不僅是這組時尚寫真給人這種拿錯劇本的感覺,宋軼和殷桃的在貴圈的人設風格也給人這種感覺。
  • 餘姚蘋果11 pro全網通64G手機特價7990元
    (中關村在線 浙江手機行情)蘋果11-pro-64G 金 國行 全網通突破性的三攝系統,功能超廣卻簡單易用;電池續航實現了空前的飛躍;極具潛能的晶片,不僅機器學習能力翻倍,更為智慧型手機開啟了新的可能。
  • 蘋果11pro和華為p40pro+相比較購買哪個更合適?
    如果非要蘋果11pro和華為p40pro+在這兩款手機中做出一個購買選擇,我建議你購買華為p40pro+這款手機會更加合適一些。不過大家在購買手機的過程當中還是要結合自身的預算和需求來決定,才能夠做出最合理的選擇。為了方便大家做出選擇,我簡要的說一下這兩款手機對比的優點。
  • 《裝臺》閆妮張嘉益第4次合作畫風突變,你倆是拿錯了劇本嗎?
    《裝臺》閆妮張嘉益第4次合作畫風突變,網友:你倆拿錯了劇本嗎?而張嘉益扮演的刁順子,雖然是一位普通的裝臺人,但在與蔡素芬相處的過程中,與以往那些大男子主義角色個性完全不同,以至於有不少網友懷疑他倆拿錯了劇本。
  • 12.4匯總 | 出beats solo3耳機 MacBook Pro 蘋果12promax
    北赤羽自取 177474【送閒置】印表機自己買電源線墨水 411017【送閒置】行李箱小田急百合丘 314763【送閒置】微波爐柜子等 打包拿走 958169【送閒置】小沙發電風扇宜家衣架 112278【送閒置】一個全身鏡 西武池袋線 714429【出閒置】裙子全新浴衣 601052【出閒置】11寸gipadpro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