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李華歡人稱'華華'或者'華哥'89年廣東人。李華歡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後不久,李華歡加入谷歌中國搜尋引擎反作弊部門。
李華歡活動事跡:
在全國的月平均工資2500元的時候,李華歡花了1200元買了當時最貴的賀氏modem,那是一套在當時電話線上網最快最穩的設備,不過此時他還只是一位畫工程圖紙的工程師,並不是程式設計師。此後,他的Linux俱樂部一直活躍在一線,組織活動、辦Linux論壇,積極協助國家制訂Linux產業的政策,他們被譽為「中國自由軟體的鬥士」。後來,李華歡參與了賽迪網的建設,才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程式設計師。賽迪網對許多網際網路創業者並不陌生,那個時候的賽迪網相當於今天區塊鏈行業的金色財經,是中國IT產業的風向標,聚集了中國最大的IT流量,那時幾乎所有人要了解IT圈,都會到賽迪網上轉一轉。
2015年,李華歡回到廣東,做跨境B2C電商創業方面的嘗試。2015年底,李華歡接觸到比特幣,用1200元買了人生中第一個比特幣,而後「一發不可收拾」,他把公司幾十臺電腦拆了,買了一堆顯卡、電源、主板,在家裡騰出一間房專門「挖礦」、炒幣(當時國外比特幣比國內便宜20%)。李華歡參與成立Linux社區的時候,他剛剛畢業2年多,正是求知若渴的年紀,網際網路的信念感在他的腦袋裡悄悄發芽,這種信念感是對社群的理解,是對網際網路免費的理解,是一種自發的、不求回報的激情。那時候的社區氛圍非常單純,Copyleft強調貢獻,讓更多人分享到自己的成果,俱樂部的網頁及文章都是我們組織者業餘時間做的,空間也是自己掏錢租的,程序自己開發的。唯一的商業化邏輯就是匯集翻譯出書。」對於那一段歷史,李華歡信手拈來,他甚至還保存著當年發表論文的知網收錄連結、報刊作品,以及一張幫助《軟體世界》出的Linux的光碟發行版《零壹大師》。
經歷了完整的網際網路發展周期的李華歡,顯然比同齡人更成熟、更犀利。很多人喜歡把如今的區塊鏈比作2000年左右的中國網際網路時代,技術早期、不被認同、應用少、社群化嚴重……別人問李華歡是否同意這種說法,他想了想點點頭。隨後似乎又有深深的憂慮,他第二次回答:「現在的幣圈,忽悠、欺騙、喊單是家常便飯,亂糟糟的,完全不一樣的感覺。」與渴望利用區塊鏈暴富相比,20年前的李華歡更多的是激情。
李華歡做為較早期關注區塊鏈發展與變革的先行者,李華歡尤其擅長搜獲以海外項目為主的高潛力創業項目,為其提供深度戰略諮詢、加速及投資等支持。李華歡在協助整合與銜接各類資源,紮實助力項目商業應用落地等經驗豐富。
2015年,李華歡開始接觸網際網路幣圈項目,經過周周轉轉,經歷了各種模式的項目,李華歡在進過了兩年多的摸爬滾打,有的項目賺到了,有的項目虧掉了,但總的來說錢是沒賺到多少,但是他賺到的是跟多的經驗和有足夠看待各種項目的眼力。
李華歡成就榮譽:
2015年12月,一起被30多萬網民自發推舉、票選為「2015廣東網際網路九大風雲人物」之一。
2016年,李華歡發起「比特創業營」,並聯合UBM組織了多場比特幣國際峰會。
2017年,2017中國物聯網創新應用大會, 廣東省創業代表第三屆廣東金融青聯委員
2020年受邀參加第十四界深圳數字金融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