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裴劍飛)近日,隨著學校相繼放假,北京南站即將迎來暑運第一次客流高峰。為了保障暑運期間旅客能有良好的出行感受,北京南站對候車大廳玻璃進行了貼「膜」降溫改造,候車區域的空調也將加大馬力運行。同時,停車場內的通風系統也完成了升級,一氧化碳和PM2.5濃度明顯下降。
東、西停車場計程車等候區域內加裝了空調室內機和櫃機。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北京南站進入暑運高峰期
今年暑運期間,北京南站預計發送旅客1018萬人次,日均16.4萬人次,與去年同比增長5.7%。記者了解到,從這兩天開始,北京南站已經進入了暑運高峰期。
據介紹,目前的發送客流最高峰出現在上周六(7月6日),發送旅客19.3萬人次,到達客流最高峰出現在昨日(7月8日),到達旅客18.6萬人次。
為使運力更好地滿足旅客出行需求,7月10日零時起,鐵路運行圖將進行調整。運行圖調整後,北京南至青島北G209/G210次運行時間調整為3小時5分鐘,較原來壓縮48分鐘,同時新增北京南至濟南西G4271/G4272次,將北京南-寧波G59/G58次運行區段調整為北京南至台州,北京南至上海虹橋G155次運行區段延長至北京南至嘉興南。新運行圖充分考慮了旅客暑期出行需要,科學調整了運能安排,最大限度方便旅客出行。
候車大廳玻璃塗上了納米塗層,給室內降溫。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候車大廳玻璃貼「膜」降溫 正午時段溫差可達8℃
近日,北京迎來持續高溫天氣,光照充足,一些使用大面積玻璃材質進行採光的建築物內難免溫度有所升高。
為讓旅客候車出行更加舒適,北京南站對候車大廳拱形玻璃屋頂進行了升級改造。記者在北京南站2層候車大廳的中間區域看到,正上方的玻璃屋頂上新刷上了一片淡藍色的塗層,據了解,這是一種新型納米材料,隔絕紫外線、紅外線、部分可見光,起到隔熱作用。
目前,塗刷的面積大約有700平方米,經過前期測試,在每天光照最強、溫度最高的正午時段,刷過納米塗層區域比其他區域的地表溫度要低8℃,未來還將進一步擴大應用面積。
同時,候車大廳和平面層138臺空調機組將啟動最大功率為候車區域供冷,使旅客體感溫度保持在舒適範圍內。
而在地下停車場區域,從停車場走進地下換乘層的計程車等候區,立刻就能感受到從頭頂吹來的涼風,原來這是車站特意增設的風幕機,可以將計程車排出的熱氣與等候區空氣隔斷,保證等候區的空調效果。剛剛改造完的東、西停車場計程車等候區域還加裝了空調室內機和櫃機,使旅客體感溫度保持在26℃-28℃。
停車場計程車等候區域內溫度為26.2℃。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停車場改造通風系統 PM2.5和一氧化碳濃度「雙降」
此外,北京南站還對停車場通風系統進行了改造。今天上午,記者在北京南站地下停車場內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用手持儀器對室內的一氧化碳和PM2.5濃度進行檢測,其中PM2.5的含量在47微克/立方米以內,一氧化碳濃度也遠低於改造前的水平。
旅客金女士告訴記者,以前她在停車場等候時總能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停留時間長的話,嗓子還有刺痛感,今天則幾乎沒有這種感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主要就是因為以前PM2.5和一氧化碳濃度高,如今這兩項指標都得到了明顯的下降。
停車場內的一氧化碳和PM2.5濃度。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在經過充分調研和設計之後,北京南站自今年4月正式啟動了停車場通風系統改造工程,該工程主要是通過對停車場風機、風道以及送排風方式進行更新和改造來提高換風量和換風效果。
一是改造了送排風方式,將原來的牆面送排風,改為通過吊頂風道風口送排風,送排風的風道延伸到停車場內各部位,可以提高空氣的流通速度。二是更新了全部16臺送風機和16臺排風機,同時還增加了16臺排風機,停車場的送風次數由原來的6次/小時提高到10次/小時,排風次數由原來的8次/小時提高到12次/小時,也就是說換風頻率由原來約8分鐘/次提高到大約5分鐘/次。
改造停車場通風系統的同時,北京南站建立了停車場環境監測制度,每天定時對停車場各部位的PM2.5、一氧化碳含量以及溫度進行監測和記錄。每日監測的記錄表明,改造後停車場空氣中PM2.5的含量在50微克/立方米以內,一氧化碳濃度在20PPM以下(空氣中成年人允許的最大數值不能超過50PPM)。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協作記者 王貴彬
編輯 白爽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