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支付寶2019年度帳單讓人發愣。不少看完帳單的網友們紛紛撓頭,「我哪來這麼多錢?」、「我怎麼花了這麼多錢?」
是吃得太多,還是雙十一花超了?千辛萬苦海淘來的保健品,真的有養生效果嗎?被抖音安利的養喵神器,得到主子認可了沒……
花了多少不重要,花到哪兒了才重要。打開帳單,來說說今年你的錢去哪兒了。
「我是個沒有感情的吃飯機器」
「豬肉漲價太誇張了,雖然我不買菜,但可以從我媽聽到我說『今天想吃紅燒小排醬肘子』時的態度看得出來。」 小A看上去很無奈。
飯桌上,紅燒肉變成了燉牛腩,豆角炒肉裡的肉絲也越來越少,從來不包素餡餃子的媽媽終於向現實低頭,將豬肉大蔥餡的餃子變成韭菜雞蛋……肉食動物小A不得不逐漸改掉了「無肉不歡」的飲食習慣,只不過沒有豬肉的飯菜就像沒有靈魂,食之無味的小A只能打開B站,靠美食紀錄片解饞。
「當家才知柴米貴」,雖然已經儘量避免豬肉消費,家庭裡負責食材採購的小A媽媽,支付寶支出上吃吃喝喝一項仍然高達72532元。小A媽媽並不熱衷於外賣,僅僅是在線買菜和出門吃了幾次飯,就花了七萬多。
思考再三,小A媽媽認為,之所以花了這麼多,應該和物價上漲脫不了關係。
「一家人都要上班,沒時間去菜市場,而且現在手機買菜越來越方便,基本上就在線定菜等人送上門來,雖然菜價基本上每年都漲,不過今年下半年明顯感覺到菜價漲得太快了。上半年二十塊錢就能買到的肉,現在差不多要花50塊錢。」自從今年秋天豬肉漲價以來,關於豬的話題熱度從未降低。「豬肉今天降價了嗎」也成為小A媽媽心心念念的問題。
「不光是網上生鮮價格高,菜市場價格也高得讓人心裡發慌,菜市場慈眉善目的大姐,如今都不捨得買菜送根兒蔥了。」說起買菜,與菜市場打過多年交道的砍價老手一肚子話想說。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生豬出欄比去年同期下降17.3%,少了8601萬頭。外有非洲豬瘟,內有所謂的「豬周期」(肉價高—多養豬—肉價跌—少養豬—肉價高)發作,生豬價格飛漲49.3%。短短幾個月,「二師兄」的價格已經讓人望塵莫及。
不過,也有好消息傳來。9日,也就是明天,中央儲備凍豬肉將再投放2萬噸,這已經是新年第一周的第二次投放。看起來,臘肉香腸的年味兒,或許還能保住。
「馬上奔三,養生要緊」
看著19年帳單,小B眼前一黑,「我有花這麼多錢嗎?今年既沒出去浪,也沒瘋狂買手辦,以前「肝到禿頭」的夢幻西遊也早就退坑回血,錢都花在哪兒了?」
環視四周,答案呼之欲出——桌子上瓶瓶罐罐的保健品、地上的電動泡腳桶、脖子上的電動按摩儀、浴室的生薑洗髮水和防脫護髮素……
出其不意卻又在意料之中,小B在健康與養生上的支出遠超其他類別。
2020年1月1日跨年鐘聲敲響,第一批90後已經跨入30歲門檻,不過,在小B看來,青春的結束與年齡無關,只有下完第一單保健品,才有資格在朋友圈像模像樣地發一句「我的青春結束了」。她覺得,長大最顯著的標誌是:凡是能對身體好、讓身體爽的錢,絕對不能省,咬牙跺腳也必得花。
既然窮,錢就更要用在刀刃上——保命第一。
這一年,小B維生素、葡萄籽、膠原蛋白每天必不可少,喝茶要喝調理氣血的黨參葛棗茶,泡腳必須加一袋祛風除溼浴足浴粉,今夜蹦迪明天就得去按摩推拿,只敢指頭縫裡看體檢報告,到了冬天,還主動給自己買了兩條加絨褲,簡直稱得上「教科書級別」的惜命年輕人。
跑步機上擠滿了老年人,理療店裡躺滿了90後。像小B這樣的年輕人並不在少數,當大爺大媽在健身器材和小區廣場上揮汗如雨時,工作纏身的90後只能吞下一把把枸杞紅棗和保健藥品,在養生賽道上一騎絕塵。
阿里數據顯示,90後買走了一半的保健品,比50後還迷信。2019年天貓雙十一,超過800個品牌的保健品合力拿到進口品類銷售第一。在醫藥保健品牌榜單中,澳洲保健品品牌swisse名列榜首。無數瓶瓶罐罐漂洋過海,源源不斷地被送到年輕人手中,被他們擺在床頭、辦公桌上,最終送到肚裡。
不過,小B心裡明白,這只是想浪又怕死、熬夜剎不住閘的代價。面對著眼角越來越多的細紋,脫落滿地的頭髮以及留不住的青春,「砸錢保命」只是最後的掙扎。養生效果是次要的,養生的精髓在於,只要錢花出去,心裡就踏實了。
「給主子買東西,能叫花錢嗎?」
與小B不同,小C的支出雖然也在健康方面,卻並不是花給他自己,而是基本全都花在金毛「島爺」身上。
從小島到島爺,這隻狗已經陪伴了小C十二年,一身溫柔的金色毛髮,兩隻耳朵總是乖乖的耷拉在頭的兩旁,乖巧可愛,溫順憨厚。
時間飛逝,小C漸漸長大,可島爺卻在一天天變老,一年比一年費用增加,最大的開銷來自醫療、藥品,然後是營養品,最後才是生活用品和食物。曾經覺得很貴的衣服,玩具,狗糧,和醫療支出比起來微不足道。
寵物對於人的意義,早已經不止於寵物了。
「狗狗的一生其實很短暫,他是與我一起成長的夥伴,是朋友,小時候對於如何照顧他,自己沒有多大的話語權,現在自己工作賺錢可以讓他享福了,他卻要離開了,所以我要給他我能給到的最好的一切。」小C暗下決心。
在「貓狗雙全」才能被稱為人生贏家的今天,貓狗經濟大爆發已經勢不可擋。似乎,這屆年輕人比起養娃,更喜歡養一隻「毛孩」。比起自己脫單,他們更熱衷於寵物的終身大事,在鹹魚上,有16萬人在給自己的寵物相親,更有「走火入魔」的鏟屎官想把個人財產通過立遺囑的方式留給一隻貓。
天貓國際數據顯示,雙11全天,寵物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近130%,雙11當天65分鐘就突破了去年一年的成交額。其中,貓零食成交額同比增長近700%,狗零食同比增長超1400%,寵物保健品同比增長165%。
吸貓擼狗,已經「擼」出了一個千億規模的消費市場。
《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城鎮寵物(犬貓)消費市場將突破2000億元的關卡,整體消費規模達到2024億元,比2018年增長18.5%。從養寵數量上來看,狗的數量多,但貓的增速更快。與去年相比,2019年單只寵物年消費金額預計達到5561元,同比增長545元,增幅10.9%。
毋庸置疑,寵物經濟已經佔據了不少人日常消費的一部分,成為一支崛起的新勢力。
「旅行,社畜最後的倔強」
年紀越來越大,工作越來越忙,卻並沒有攔住小D旅行的腳步。來來回回的機票、高鐵票使他交通出行這一項的支出成為最高。
一個人旅行是他從大學以來就有的習慣,背上背包,扛著三腳架和相機,說走就走,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或是發呆放空自己,或是通過攝影與自然對話。
在他看來,生命中某些時刻還是要完全屬於自己。回歸自然,放鬆身心,是他繁忙生活中最珍貴的時刻。「一個人的旅途會很自由,很享受,時間能自由支配,每一段旅程也會交到很多有意思的朋友。」
「今年我一個人走了很多地方。從福建海邊不知名的小漁村,到荒渺安靜的敦煌石窟,再到廣袤安靜的冰島,我一個人站在沙灘上對著大海聽著潮水,一個人盯著橙紅色天空裡的一抹雲,一個人看著冰川湖裡藍色的冰川一點點移動,像是衝入夢裡都呈現不出的場景,每一次都強烈地感受到天地間我是如此渺小。」
小D並不是個例,只是眾多「獨行俠」的縮影,途牛大數據顯示,過去一年,通過途牛獨自旅遊的遊客人次同比增長18%。在「一人經濟」盛行並不斷擴大的當下,選擇「一個人旅遊」的不在少數。
隨著時代的發展,獨自旅遊背後反映的不是「孤獨」,而是令人羨慕的「自由」。相比家庭、情侶、朋友結伴同遊,獨自旅遊的人在經濟、時間安排上更加獨立自主,在旅途中可以更無拘無束地享受閒暇時光。
不過,春節將至,小D已經早早訂好了大年初二全家飛珠海的機票,在春節期間跟家人來一次國內遊,在遊山玩水中享受親情溫暖。從買魚買肉大掃除,到機票酒店出去玩兒,旅遊已經成為2020新年貨。
不過說到春節,90度忍不住提醒,馬上要過年了,你的支付寶準備好迎接新一輪暴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