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來我們體驗了不少知名的VR產品,從ChinaJoy2015上第一次接觸到PS VR以後,就對以後是否能夠躺在家裡帶個頭盔牽一髮動全身的玩遊戲深感興趣。在體驗過目前最強沒有之一的HTC VIVE之後,對VR遊戲也從激動轉為期待,畢竟VR設備和遊戲的成本將直接決定是否能夠普及,能夠平衡體驗和成本的VR才有機會在市場上立足。
《雲中行走》VR DEMO的體驗要比CJ上的第一波VR遊戲體驗輕鬆很多,因為「行走」必然是站著的,所以只要輕鬆的帶上PS VR眼鏡和任意耳機,體驗就算開始了。跟想像中的一樣,DEMO一開始,我就已經置身於高樓的邊緣。邊緣的程度可以想像一下電視劇裡經常有人嚷著要跳樓,一腳踩上樓頂的扶手,說要跳又不跳,最終不小心摔下來的那個邊緣。抬頭望到天空,回望四周是比我更低的高樓。很不巧,這次的邊緣正好有一根鋼絲,那麼接下來我肯定要走鋼絲了。
沿著鋼絲向前走,眼光直直往下看,可以清楚的看到比晾衣杆細一點的鋼絲,卻看不到我的腳。我腳下的這棟大樓看上去並不是世貿大廈,因為大樓下面是港口而非密密麻麻的人群。大樓高度未知,往下看時有種居高臨下的感覺。試著搖晃一下身子,鋼絲紋絲不動,往前走一米半,被工作人員叫回,走到底了。
確切的說這並不能說是一個完整的遊戲,畢竟它只有30秒的體感時間,除了走路也沒有其他的操作。場景做到了四面八方包圍式的沉浸體驗,但是不管你走完沒走完,影片都會結束。如果走得快,還有機會往回走一下。它更像是一段影片,而非互動式的遊戲。
PS VR以兩塊960×1080像素OLED屏幕組成的1080P的解析度來支撐整個高樓走鋼絲的大場景,對解析度是個考驗,解析度越高沉浸感則越強。在大場景往下望時,底下的港口依然能看出「看屏幕」的顆粒感。旁邊一個第一次體驗PS VR的大叔邊走鋼絲邊發出恐高的唏噓聲,而我是見過「打殭屍大世面」的人,自然會比較淡定。能夠嚇到大叔,說明PS VR在沉浸感上已經非常實用,正如我第一次體驗PS VR也非常激動一樣。不過比起走鋼絲,我更喜歡《夏日課堂》和《初音》這類互動性更強的遊戲。
不免要提一下HTC VIVE,PS VR不具備距離傳感器,走了多少路,PS4是無從得知的,走到臨界點,系統也不會提示你快要出界了(如果是HTC VIVE,眼前會有一道光牆,提示走到了空間的邊緣),因此PSVR的整體效果比不上HTC VIVE。但是雖然這兩個目前最讓人期待的VR設備都沒有公布價格,但顯然PS VR的價格會比HTC VIVE低很多,畢竟PS VR一開始就是為VR遊戲服務,並且也不需要一個20平方左右的長方形空間,裝載兩個距離傳感器,再配一臺高性能電腦,對於客廳遊戲愛好者來說,看上去是一個更實用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