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要做那麼多超聲
一個指標異常都讓孕媽很緊張
到底哪些需要關注?
在本期的紅·Live直播中
產前診斷和胎兒醫學科副主任
沈婕副主任醫師就做了詳細解答
文字版一看就會
視頻版一一解答
錯過的快來學習吧~
01
簡潔文字版
1、孕期哪幾次超聲必須要做?
早孕期超聲(停經6-8周)
主要為了明確是宮內妊娠,判斷單胎or多胎。還可以通過CRL(胎兒頭部到臀部的長度)來確定孕周和預產期。
NT(11-13+6周)
主要是為了再次核實孕周,測量NT的厚度,以及篩查早期胎兒結構異常。可能能發現一部分嚴重的胎兒結構異常。
大排畸(20-24周)
有些結構早孕期無法顯示,而中孕期就可以對寶寶嚴重的結構異常作出篩查。
寶寶發育監測(28-32周)
此時可以監測寶寶的生長速度、發育情況以及發現一些在孕晚期才表現的胎兒結構異常如腦積水等。
臨產前的監測(37-41周)
主要對寶寶的胎位、生長、羊水做密切的監測,為分娩做充足的準備。
2、大排畸到底可以篩查什麼?
大排畸需要時間長,檢查項目多,檢查內容一部分在胎兒前面,一部分在胎兒後面,檢查過程中需要胎兒活動,讓醫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清楚。大概需要20-30分鐘,如果寶寶不配合,則需要孕婦活動、進食。
不同的切面可以觀察胎兒的不同結構,分別是:胎兒頭顱、顏面部、頸部、胸部、腹部、脊柱、四肢等。
孕媽注意啦!大排畸對嚴重畸形診斷率為50-70%,未發現異常可以說胎兒暫時沒有發現問題,但一些小的結構異常或宮內無法判斷的異常可能存在;發現異常或可疑,會針對這個問題做詳細的檢查達到診斷的目的。
3、超聲軟指標異常該怎麼辦?
超聲除了可以發現胎兒結構的異常,還可以發現其他與非整倍體異常相關的一些軟指標異常 。軟指標異常的特徵是細微的形態學改變,往往是一過性的,多無病理意義,具體的情況還需要產科醫生作出診斷。
4、孕期超聲可以診斷哪些胎兒疾病?
產前超聲主要是觀察和判斷胎兒形態、大小和結構。一種疾病會造成胎兒形態或生長異常,超聲則有可能診斷;不會造成胎兒形態或生長異常的疾病,超聲通常都不可能診斷出來。
比如不少染色體疾病不表現為胎兒結構和生長異常;單基因遺傳病很少有胎兒結構異常;造成功能性異常的神經發育遲緩、孤獨症、小兒多動症等等,孕期都難以診斷。
5、生長指標有啥意義?
頂臀長
由於早孕期生長遲緩很罕見,所以主要用來確定預產期。
雙頂徑
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寶寶頭的寬度,但臀位時雙頂徑可能會偏小一點。
頭圍
主要用來判斷胎兒生長情況,但頭圍不受胎位影響,所以用來判斷胎兒生長可能更準確些。
腹圍
主要用來判斷胎兒生長,胎兒生長受限首先表現的可能是腹圍生長偏小。測量易受旁邊器官影響,晚孕期測量誤差大。
股骨長
也是主要用來判斷胎兒生長。
孕媽注意啦!胎兒各徑線可能不在一個相同水平,但只要是正常範圍就行了。
02
詳細視頻版
審核:沈婕
編輯:李妙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