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太難了,疫情讓我們知道,面對災難,人很脆弱。
無數次被提及的末日,說不定就在某個年份突然降臨,比如2175年。
這是《異星災變》地球徹底毀滅的時間節點,人類文明高度發展,但卻產生了宗教與科學之間的終極戰爭。
戰爭的結果,是少數倖存的人類不得不搭載方舟,尋求地球之外的應許之地。
《異星災變》HBO出品,2020年重磅科幻劇,科幻片之神雷德利•斯科特執導。
全劇共10集,從已播出的3集內容來看,是近幾年來最強科幻片無疑。
說雷德利•斯科特是科幻片之神,合適嗎?
窩頭覺得「合適的不得了!」
1979年《異形》與1982年《銀翼殺手》足以說明一切,有些人覺得斯坦利•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也是科幻片裡的頂峰。
但庫布裡克顯然並不滿足一種類型的電影,所以窩頭覺得,他在「科幻片」這一題材的輸出與貢獻上,是弱於斯科特的。
更何況,至今也沒有誰能把《銀翼殺手》與《2001漫遊指南》分出一個高低。
《異星災變》是斯科特執導的第一部劇集,打破電影時長的枷鎖,他帶給觀眾的體驗,更像是緩緩打開了曾經被他壓榨的時空。
觀眾沉浸與享受的時間,變長了。
短短三集的劇情,斯科特式科幻就在觀眾眼前鋪展開來。
一艘小型飛船來到克卜勒22B星球,走出一男一女兩個人造人。他們負責在這個適宜生命生存的星球上孕育人類,發展文明。
12個人類胚胎,由「母親」體外孕育,一世代只有6個擁有不同基因的嬰兒出生,他們以地域與膚色劃分DNA上的區別,唯一的共同點是他們不會有宗教,科技是唯一的信仰。
人造人在斯科特的作品裡,擔當著重要角色。它們往往以服務人類被設計出來,但又能打破數字規則,甚至產生人性。
這似乎是導演對未來世界最篤定的想法,人與人工智慧必將共生。
以現在的科技手段,機器人應用已經非常普遍。而人工智慧也逐漸地走進人類生活,當然它們還不如影視劇裡那麼高能。
可阿爾法狗已經贏了柯潔,斯科特的這種暢想正在一步步實現。
除了人工智慧與人造人,斯科特作品的另一個重要元素,就是「宗教」。
這也是《異星災變》最重要的因素,它催生了地球的末日,以及應許之地的希望。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在牛頓身上存在過,或許這也是雷德利•斯科特的一個想法?
「藝術的盡頭也是神學」?
總之,宗教是《異星災變》最為重要的一個元素。索爾神的信奉者,與無神論者在地球之外的克卜勒22B角逐著生命與文明的新生。
大多數與宗教有關的影視劇,總給人乏味與沉悶的感覺,但《異星災變》完全沒有這種感覺。
斯科特完全就是以電影的規格來製作本劇,主要是對人造人製作與能力上的展現。
更換處理器、更換眼球、用音波攻擊人體爆血,這些場面看起來即真實又真實,完全看不出五毛特效的痕跡。
當然,也有人持不同意見,說看不懂。我想這些朋友是誤會了,《異星災變》並不是像《暗黑》一樣的燒腦片。
過多的腦筋急轉彎,真的挺不利於身心健康的。
《異星災變》目前只播出三集,大概交代了故事背景與出場角色。
反正,窩頭覺得這部劇,是絕對值得一看的。
一窩電影⊙_⊙窩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