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孔哭著說:「我們不知道做錯了什麼,但是我們就是輸了,全世界總是想幹掉我們。」
耳機孔哭著說:「我們不知道做錯了什麼,但是我們就是輸了,全世界總是想幹掉我們。」
雖說這是因為近期傳聞iPhone 7將取消耳機孔,樂視還直接用Type-C接口取消耳機孔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但其實糾結耳機孔到底應該長什麼樣,甚至是應不應該存在的事情,早就不知道撕成什麼樣。遠點來說是各家自有標準統一到3.5mm,從現在來說是線控還分OMTP和CTIA標準,再到專業店的耳機平衡口還沒統一。總而言之,耳機孔這事情雖小,但修改甚至是取消的聲音一直沒聽過.
走和別人不一樣的路,賺的錢是自己的
圖片來自網易手機
有的人說,工信部做過的唯一一件好事,就是強制要求充電接口為mirco USB接口。這使得手機等各類數碼設備充電時,不再需要尋求各類特別接口的數據線,不僅是省功夫還省不少錢,即使是強勢如蘋果也得再國行中內置相應的轉接頭。但或許是間隔時間太長,其實在數年前有更為類似的事情值得記住。
那還是在功能機的時代,還有著索愛、夏普以及多普達的時候,而耳機接口也如手機品牌一樣多和「獨特」。既有著索愛標誌性的fasr port,也有諾基亞自家的pop-port轉接,更有LG、三星這看似標準實則獨特的設定,但當然也有採用標準2.5mm、3.5mm以及mini USB的存在。但共同點都是不通用、不方便以及不好用。
說實話採用當時標準的各類接口並不是難事,也不會給成本帶來明顯的壓力。但採用獨特的接口標準,能夠讓廠商獲得更多的話語權以及更好的配件銷售。但這事情對於消費者來說,實在是浪費錢又浪費心情的事情,想想當你花錢購買某品牌耳機時,卻發現不能用別的手機或別的地方上,那種感覺大概就是帶移動電源沒帶線的感覺。
所以當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組織制定的移動通信手機郵箱耳機接口要求和測試方法標準公布後,消費者的反饋都是一致稱號。這在2009年9月1日其實施的標準,將耳機接口統一為2.5mm和3.5mm兩種標準,該標準可以說是我們現在將耳機接口直接等於3.5mm的直接原因。
取消耳機孔?為的都是自己
圖片分別來自vivo智慧型手機與手機王
該標準公布實行到現在已經有數年時間,採用統一標準的耳機孔確實帶來很大的便利,但手機的發展可是極大的跨越進步,所以耳機孔再一次被盯上。如數年前智慧型手機在追求超薄機身的漂亮數字時,耳機孔就成為最大的麻煩。如金立S5.1以及OPPO R5就索性將3.5mm耳機孔取消,改為轉接的形式。而同樣是追求超薄的vivo X5Max則是對耳機底座進行重新設計,以實現依然保留。
然而這樣的變化還是小碎花,主要是妥協以及為外觀做貢獻,自然是不會成為主流。但如果將想像力放大點和放遠點,耳機孔還有存在的意義麼?或者說應該用另一種形式展現。
姑且將樂視充滿著裝逼味道的特定名詞「CDLA標準」拋開,將耳機孔與數據接口進行結合,這是一個怎麼樣的想法?說實話這並不是一個什麼新鮮事情,也不是獨一份的事。早在功能機時代,索愛的fast port以及諾基亞的pop-port就能夠做到的事情,即便是現在也有各類mirco USB接口耳機選擇,甚至是蘋果家的lightning也有特定的產品支持。
可以說取消耳機孔的條件已經有,可是為什麼要取消?其實原因很簡單的就能夠找到,可以說是為了機身數字更佳好看,也可以說是防水更加好做。而更為深層次的還能夠說機身內部結構更加好設計,對於外形設計也有幫助。但這樣的顯淺說法肯定是站不住腳跟的,這些東西不見得現階段不夠克服啊。
圖片來自NOOBZ
所以說取消耳機孔這事情,現階段更多是為自身利益所出發。用Type-C接口取代3.5mm耳機孔,所能夠帶來的是更多的想像力。Type-C接口能夠做到mirco USB同樣的事情,但能夠用在更多種類的設備上,也能夠帶來更好的供電性能與設計可能,在手機Hi-Fi這方面也有更好的幫助。
但問題在於這方面的標準還是一鍋粥的混亂,何時能夠統一都還是說不準的事情,更不用說目前帶來的麻煩明顯更多,而關於配件」生態「問題更是捉急的很。即便是蘋果下一代iPhone果真取消3.5mm耳機孔,也可以說更多是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出發,但可怕的地方在於其規模與影響力,足夠強大地改變使用習慣與帶動周邊生態鏈支持。
而至於耳機孔到底應該長什麼樣,或者說還應該堅持3.5mm?倒不如說只是快到下一個統一標準的轉折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