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1日,偉大的天才駭客亞倫·斯沃茨(Aaron Swartz) 在紐約的一個公寓裡自殺身亡。他的死引發了全世界網際網路的關注,怒吼聲此起彼伏,一個駭客組織 「匿名者」公然黑掉了麻省理工大學的網站,有聲無聲的抗議和壓力浪潮,最後讓麻省理工大學的校長不得不出來道歉。
偉大的亞倫已經離開我們第五個年頭了。
為何他是天才?
為何他是英雄?
為何後人如此愛戴著他?
在26歲的人生軌跡裡, 他改變了世界什麼?
- 1986年11月8日出生。
- 2000年年僅 13歲的亞倫,獨自建立了網站【The Info】,這個技術被應用在維基百科(Wikipedia) 。
【構建 RSS 1.0】簡稱:簡易信息聚合。廣泛用於網上新聞頻道,博客和百科。
- 2001年 14歲
【預言網絡未來並一一應驗】
亞倫曾預言:
「用戶將能夠真正參與到網絡中。每個人在網絡上都有自己的空間,並寫著自己的話。」
兩年後,MySpace誕生、維基百科 、博客 、臉書等也應運而生。
- 2002年 15歲
【參與構建 「知識共享」 電腦端的具體規範】
勞倫斯·萊斯格是是哈佛大學的教授,美國的著名學者,正在策劃一個開源的版權體系,這就是如今赫赫有名的「CC」——「知識共享」(Creative Commons)規則。
這個體系力求在「創作者保留一切權利」的傳統智慧財產權和「剝奪創作者一切權利」的網絡盜版之間做出調和,建立一種「創作者保留部分權利」的新規範。
網際網路時代,舊有的版權規範不僅繁瑣,也嚴重製約了創新空間。
CC讓信息傳播變得合理且容易,包括在他人作品基礎上進行「再創作」成為重要的創新來源——百科 、微博等社交工具的引用 、惡搞視頻等等。
在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知識共享」在勞倫斯的推動下日益壯大。CC的理念和規則也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2004年 17歲
【進入史丹福大學】
- 2005年18歲
【從斯坦福退學 創立公司Infogame】
獲得Y Combinator(美國著名創業孵化器)創始人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的支持。
- 2006年 19歲
【Infogame 與 Reddit 合併】
【同年被康泰納仕集團(Condé Nast)收購】
- 2007年 20歲
【賣掉所有股份 離開Reddit】
亞倫在不到20歲之際成了百萬富翁,然而他卻覺得自己不需要那麼多錢。
「我喜歡穿T恤衫和牛仔褲,
也很喜歡現在的公寓,
所以用不著花那麼多錢。
我只想把時間和錢用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亞倫成了百萬富翁,但仍舊喜歡睡在以前寓所的「小房間」裡。
「建立開放圖書館(Open Library)」
將世界上所有曾經出版過的書籍信息都收集起來。
從13歲到21歲之前,是一個男孩在他賦予奇想的天才世界裡,實現著自己一個再一個的夢想,我行我素,逍遙自在,而他人生的轉折就從21歲的2008年開始。
- 2008年 21歲
【反對PACER事件】
PACER(Public Access to Court Electronic Records)是美國民眾獲取公共司法卷宗的渠道。然而美國政府通過PACER這項服務向民眾收費,每年獲取巨額收入。
亞倫認為這些材料沒有版權,應該屬於民眾。於是,他編寫了一個程序,從美國政府快速抓取了約 2000 萬頁的 PACER 資料,免費向民眾公開。
此舉動驚動了 FBI,但由於這批文件意外地揭露了政府對個人隱私的大規模侵犯,FBI不得不結束了調查,且未提出指控。
- 2010年 23歲 【加入哈佛大學薩夫拉基金會倫理學中心】
探討金錢影響政治、媒體、學術和工業研究的方式。
「利用多種方式通過 MIT 的網絡服務下載 JSTOR 資料庫」
「創辦求進會(Demand Progress)」
「反對SOPA事件」
<Stop Online Piracy Act>,即臭名昭著的《禁止網絡盜版法案》,它表面上看起來是反盜版,實際上卻導致美國政府將網際網路審查合法化,同時還導致網民失去免費內容來源。
在亞倫的領導下,求進會帶領民眾甚至企業奮起抗議。
全球知名網際網路域名註冊商Godaddy宣布支持這項法案之後,成千上萬的用戶轉移了他們的域名,給Godaddy帶來巨大損失。一周內,Godday改變立場,反對SOPA。
緊接著,維基百科的創始人幾米·威爾士讓這家全球第五熱門的網站黑屏閉站以支持對SOPA的反對。
隨後,大規模的網際網路知名網站群起響應。Google 、Reddit 、Craiglist 、Firefox等等紛紛選擇黑屏閉站。
白宮的電話被抗議者打爆了。國會議員開始爭著發表聲明收回對SOPA的支持。2012年1月,白宮宣布不支持SOPA。
SOPA被廢除了。
這是網際網路政治史上,甚至美國政治史上,歷史性的一周。
CNN報導SOPA被廢除, 稱其為「網際網路政治史上和美國政治史上,歷史性的一周」。
- 2011年 24歲
【通過駭客技術利用MIT的權限大量下載JSTOR文件】
在被起訴之前,法院給了他一份協議書,只要他承認犯了重罪,就可以只坐牢 3 個月,外加1 年的居家監禁,以及全程禁止使用電腦。
這時,亞倫本可以選擇自保。但他不願意屈從。他拒絕認罪,放棄協議。
最終,檢方將他的罪名進一步增加。
重罪數量從4 項增加到了 13 項。亞倫面臨著 35 年的入獄監禁以及最高 100 萬美元的罰款。
這些重罪不是對一個違反校規的問題學者做出的懲罰,而是對禍國殃民的恐怖分子做出的制裁。
當時美國正在經歷社會和政治活動空前活躍的時期,美國政府希望把亞倫做成一個例子,殺一儆百。
《時代周刊》公布了2011年年度人物:抗議者
2013年 26歲 【1月4日】
亞倫起床時心情極好。
他的女友塔倫回憶,
亞倫轉過身,
沒頭沒尾地來了句:
「今年將是偉大的一年。」
2013年1 月 11 日
亞倫在其女友位於布魯克林的公寓中自殺身亡。
網上網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反響,陣勢齊發。
推特 、臉書等社交網站上出現了大規模的悼念活動。
大量民眾抗議MIT在此事件中的不作為。
「匿名者」(Anonymous)組織於 1 月 13 日入侵了 MIT 的計算機網絡。
MIT時任校長Rafael Reif向全校師生發表公開信,稱學校將嚴查 MIT在此自殺事件中的角色。
美國聯邦地區法院宣布,撤銷對亞倫的所有指控。
維基百科貢獻者——Greg Maxwell把18592篇創作於1923年之前、版權已過期的學術期刊上傳到海盜灣,供大眾下載。
JSTOR在亞倫被定重罪後,將已經進入公有領域的存檔面向公眾開放,公眾可以瀏覽並對其進行有限制的使用。
因為亞倫的生前的創舉,當存檔被開放後,一個14歲的孩子,Jack Andraka,通過JSTOR公開的這批文獻,想出了一種提早檢測胰腺癌的方法。在這之前,胰腺癌由於在早期很難被檢測出來,患者被檢測出來之後很難再被有效治療,致死率非常高。
這就是為什麼亞倫做的事情那麼重要。
美國新聞廣泛報導Jack發現的胰腺癌早期檢測法
勞倫斯·萊斯格教授發起了競選籌款改革(MaydayPac),目標是在2016年的競選中將五位不支持競選籌款改革的國會議員請出國會。他成功地在2014年6月底之前募捐到了一千七百萬美元,實現了目標。
眾議員Zoe Lofgren和參議員Ron Wyden推出新法來改革對亞倫構成主要指控的《計算機欺詐與濫用法案》,新法名叫《亞倫法》(<Aaron’s Law Act>)。
導演布萊恩·耐本伯格和團隊拍出了紀錄片《網際網路之子》(<The Internet's Own Boy>)。
紀錄片團隊一致同意將此片公開發布在了網際網路上(2014年),向亞倫致敬。
亞倫逝世後,入選「網際網路名人堂」(The Internet Hall of Fame)。
……
「亞倫死了。世界上的流浪者,我們失去了一位智者。為權利而奮鬥的黑客們,我們中的一個人倒下了。所有的父母們,我們失去了一個孩子。讓我們哭泣吧。」
—— 蒂姆·伯納斯-李爵士
「看看史蒂夫.賈伯斯,他是靠賣藍盒子起家的,那是種用來欺騙電話公司的工具;
看看比爾. 蓋茨,他在哈佛時用哈佛的電腦開闢生意,也明確觸犯了校規。
亞倫和上述這些人的區別只在於,他想讓世界變得更好,而不是只想著牟利賺錢。」
—— Aaron的父親
「MIT發現亞倫的時候,他並沒有傳播任何文獻。甚至,作為一名MIT的學生,他有權限免費下載JSTOR裡的文獻,也就是說他對這些文件的獲取也是合法的。
尤其,在MIT,黑科技是受到鼓勵的,在冬季,MIT甚至有專門的開鎖課程。被發現後,亞倫歸還了所有文獻。
JSTOR也在最新聲明中否認有論文傳播出去。由於沒有真正造成損失,連JSTOR也已撤訴。
亞倫當時正在哈佛大學探討金錢影響政治、媒體、學術和工業研究的方式,他或許只是希望獲取大量數據,分析這些數據以調查因企業資助而導致結果片面的研究,就像他之前做過的那樣 。
但無論動機的真相是怎樣,從法理層面,這都不應該是重罪。」
——Vici
「這個世界配不上他。」
—— 知乎答主陳兔蟲
亞倫本可以接受政府的「條件」獲得輕判,也可以用創業獲得的財富聘請律師為自己抗辯,甚至可以像斯諾登等「世界聞名的英雄」一樣——逃到國外,自此逍遙……
然而,他卻選擇了永恆的死亡。
這也許是,這位偉大而執著的天才, 在做最後的「非暴力」反抗。
用自己的生命來推動他的信仰,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亞倫.斯沃茨 (Aaron Swartz)
1986.11.08 – 2013.01.11
天才常有,偉大難得。
這就是這個偉大的天才短暫而光明的一生。
或許,我們能做的有限。
但至少當下,讓我們銘記他。
讓更多的人知道,亞綸是誰,他做了什麼,這一切有什麼意義。
成就無非早晚,靈魂必須燦爛。
文章來源:稀有之有、【留美學子】編輯修改
轉載必須註明出處,違者必究
圖片來源:網絡
2013年1月11日
讓全世界都要記住的日子!
你放棄了妥協而選擇了死。
.
亞倫我們愛你,
向你深深的鞠躬、
向你重重的致敬!
這個世界帶給你黑暗,
而你卻留給她無限的光明!
- 【留美學子】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