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也可以為夢想拼搏。」
▲點擊收看十點君為你精選的視頻
在四五十年代,有一群古巴少女,在一個中國人創辦的粵劇團裡,學粵劇、唱粵劇,到全古巴巡演,紅遍美洲的華人圈。
其中,有一對好姐妹何秋蘭和黃美玉,一個花旦,一個小生,她們夢想有一天能親眼到中國看看,無奈劇團在她們20歲時就解散了。
到了60歲,兩人退休後決定重拾戲夢,80多歲時,終於一起到中國「尋根」,在廣州和粵劇名伶們一起唱了一齣戲。
這一切,被紀錄片導演魏時煜拍成了電影——《古巴花旦》。
2010年的時候,有一位叫劉博智的攝影師,拍了一組古巴華人的照片,還有一個短片,裡面有一對婆婆唱粵劇的片段,讓人好奇。
後來多方探訪,我知道了這兩位婆婆的故事。
一個叫何秋蘭,純古巴血統、但被華僑收養、精通華語;另一個叫黃美玉,是古巴黑人和華人的混血,但不懂華語。
她們在古巴生長,還學了粵劇,曾紅遍古巴華埠。
於是,我拍攝了一部電影叫《古巴花旦》,講的就是這兩位古巴「美少女」在1940年代,在哈瓦那學粵劇的故事。
▲一對舞臺美少女
何秋蘭是1931年出生的。何秋蘭是她的中文名字,西班牙文名字叫Caridad Amaran。
她是純種的古巴白人,100%白人血統,但是她的養父是中國人,名叫方標。
▲15歲的何秋蘭
小時候生下來還沒有滿月,她的爸爸就去世了,然後那個時候她媽媽只有16歲,然後帶著她到哈瓦那流落街頭。
她們被一位叫何買盛的華人收留,他給小女孩取了中文名字何秋菊。後來何先生得了肺病,母女倆離開了他的家。
再次流落街頭的時候就遇到了方標,方標也是華人。
在路上見到何秋蘭母女之後,就把她們帶回家裡,從此就有了這麼一段父女情。
▲1959年後,何秋蘭考取了收銀員證書
方標從小就教何秋蘭唱粵劇,說中文。
走到哪都帶著何秋蘭,玩牌,看報紙,無論幹什麼女兒都在邊上。
方標和何秋蘭的媽媽也很恩愛,之後也一直沒有再要小孩,就是何秋蘭這個獨生女。
▲何秋蘭與母親何樹花、養父方標
其實方標也是一個傳奇人物。
方標來自廣東開平,家裡比較有錢,他小時候就跟第一個演黃飛鴻的關德興師傅,是好朋友。跟著關德興學粵劇,一起去戲班。
但是那時候華人覺得戲子是下九流的職業,方標的家裡就會反對兒子去學戲。然後方標就憤然出走,來到了古巴。
方標早年在古巴是做洗衣房的,也賣彩票。他的夢想就是在古巴開戲班,後來居然還真被他給實現了。
▲民治黨哈瓦那總部
何秋蘭從四歲開始就跟方標學著唱歌,到八歲的時候就進了戲班,然後就開始演戲了。
到十五六歲的時候,何秋蘭已經做到花旦了。
何秋蘭她雖然是一個沒有華裔血統的人,但是一直生活在唐人街,整個做派好多時候你說她有中國血統,你會相信的。
因為整個人的舉止行為、態度,都有中國傳統女性的樣子。
▲何秋蘭在戲班做花旦
▲方標(中)與何秋蘭(右)父女同臺演出
而黃美玉是1929年出生的,她的父親是從中國來的,是一個裁縫,媽媽是開裁縫鋪的古巴當地人。
雖然她有中國血統,但是你感覺她整個人更像是一個古巴人。
▲黃美玉從小到大的漂亮衣服都是裁縫父親做的
她們的相識是在哈瓦那的中華學校裡。
國民政府在哈瓦那開了一個中華學校,因為那個時候的古巴華埠很興盛,華人比較多,在哈瓦那最多的時候可能有十幾萬華人。
開了學校以後,何秋蘭和黃美玉就成了同學。
▲哈瓦那中華學校
▲黃美玉、何秋蘭和一起學戲的小姐妹
一次抗戰海外募捐,黃美玉就在這個活動裡頭看見何秋蘭唱戲,她特別喜歡,第二天她自己也加入了戲班,也開始學戲。
因為黃美玉不懂中文,也不會說中文,所以學戲的時候就比較吃力。
何秋蘭就幫她把西班牙語的發音寫在這些漢字上頭,然後黃美玉就看發音,死記硬背。
▲何秋蘭自己手抄的粵劇曲譜
▲黃美玉在國光戲班
當時她們整個劇團叫國光戲班,基本上都是女生,一共有二十幾個。
從照片上來看,除了何秋蘭,其他的人的樣子都是混血的。
▲國光戲班解散後,長大了的小姐妹,前排右一何秋蘭
華人社區在古巴其實很多,——所有的人都是靠粵劇來解思鄉之情。
當時在古巴是沒有條件拍華語片的,所以粵劇就成了一個主要的藝術形式,華人也把常把自己的孩子送過去學粵劇。
何秋蘭當時在國光劇團是一個比較主要的花旦,定期巡演,每年都會出去,每一次出行大概兩三個月。
▲戲班小姐妹在國光戲院前合影
從哈瓦那出發,一站一站下去,到最南邊的聖地牙哥,每一站都有華人社區,可能少則幾千人,多則一兩萬人,那些人都會過來聽。
那時候還會和外埠來訪歌影兩棲的明星小燕飛,粵劇名伶牡丹蘇、蘇州麗等人同臺演出,每一天演出的時候都會滿場。
▲何秋蘭和外埠來訪的粵劇名伶小非非(中)
那時候三四十年代,是古巴社會整個往上走的一個年代。 這樣的一段輝煌的粵劇巡演時期,沒有持續很久。
1959年的時候,古巴實行了社會主義以後,不可以私有制,一些華人用血汗掙來的商店、財產就會被充公,華人社區也迅速衰落了。
國光劇團也停辦了。
▲劇團解散後,何秋蘭只能在節慶活動上唱曲
後來黃美玉到差不多高中的時候,她媽媽就跟她講說你一定要讀書,於是黃美玉就離開了戲班。
何秋蘭就沒有繼續念書,就做了收銀員,後來還結婚了。
▲何秋蘭婚禮,她第一任丈夫也是華人
黃美玉她一上大學又碰到卡斯楚革命,哈瓦那大學的學生多去支援參軍,期間她還見過卡斯楚和切格瓦拉。
等到大學畢業的時候,她已經徹底離開了華人街。後來去了外交部、文化部工作,直至到退休。
就這樣,她們從戲班分別之後,足足有30年沒有互相的音信。
▲黃美玉與何秋蘭的再次相遇唱戲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30多年後,兩人都60多歲,退休了。想起青春年少時一起唱戲的姐妹,感慨萬分。
特別是何秋蘭,以前她和方標還可以對唱一下很開心, 但方標1994年去世了,就再沒人和她唱戲了。
▲方標、母親何樹花、何秋蘭以及何秋蘭的子女
她們兩人一起找當年戲班的姐妹,找到幾個人還願意唱的。在有節慶的時候,她們幾個人就會把一些折子戲、比較短的戲又拿出來唱,就這樣子重新撿起了粵劇。
黃美玉退休以後,再次回到華人社區裡,找到了何秋蘭。
她們兩人一起找當年戲班的姐妹,找到幾個人還願意唱的,在有節慶的時候,她們幾個人就會把一些折子戲、比較短的戲又拿出來唱,就這樣子重新撿起了粵劇。
她們年輕的時候,一個美夢破滅了,再往後,因為她們的堅持又實現了。
但她們一直有有個心願還沒實現——到中國「尋根」。
▲兩人一起找當年戲班的姐妹
80歲才實現夢想,老了一點都不可怕。
2011年的時候,有好心人被她們的故事觸動,決定贊助她們回趟中國。
這時兩位婆婆都已經滿頭白髮,唱了一輩子中國粵劇,終於有機會到中國看看。
▲何秋蘭回到方標的家鄉開平,在方氏燈樓上留影
何秋蘭就去養父方標的家鄉開平。
黃美玉也去了父親的家鄉恩平,想要找到親戚。
我們攝製組也跟著她們一起去到廣東省,去聽戲、唱戲,去廣州的八和會館和佛山的祖廟。
▲《古巴花旦》幕後花絮
她們來到粵港地區,最大的一個滿足就是她們味蕾的滿足,她們吃到了小時候父親會做的粵菜,比如說白切雞,鴨潤腸,蒸肉餅等等。
有時候對味道的懷念是一個比對語言的懷念,更深刻的。
2014年的時候她們又來了中國一次。
中國這邊有熱心人知道她們的喜好,所以專門安排了謝雪心跟龍貫天來跟她倆一塊唱粵劇。這兩位可是國內當紅的粵劇演員,她們就非常地開心。
▲何秋蘭和謝雪心合唱
跨越大洋、來到中國,這是她們人生的一個很大的快慰。
她們原來覺得中國是一個很遙遠的傳說,都是聽父親講述的一個地方。至於能不能去一直都是一個夢。
最後真的來了這個地方,覺得夢想實現了。
當我分別問她們說,「你的人生還有沒有什麼夢想?」
她們的回答一模一樣,希望每一年都可以去中國。
▲《古巴花旦》主創合影
我和何秋蘭、黃美玉接觸的時候,覺得她們兩個人是很可愛、很樂天的兩個婆婆。
她們對很多事情都有不同的記憶,常常會有不同的意見,即便是到老了,你還是覺得她們很有活力。
我喜歡會去跨越邊界的人,可能是語言邊界、文化邊界、性別邊界,這種有心去跨越的人,他都會有冒險精神,有勇氣。
她們讓你覺得老了也不可怕。
一件事情,要是年輕時沒有來得及實現夢想的話,就算是從60多歲,也可以再把它重新撿起來;到80多歲,你還可以照樣去佛山祖廟的舞臺去演出。
今天推出的視頻,圖文內容來源於一條( ID:yitiaotv),十點視頻會聯合數十家「文藝生態」合作夥伴,一起為大家提供優質短視頻。
你放棄過你的夢想嗎?是什麼原因呢?
歡迎在文章末尾留言分享
點「閱讀原文」免費讀好書,喜歡就讚一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