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記麥積區中灘鎮丁灣村丁家坪劉小麗家庭

2020-12-24 澎湃新聞

【最美家庭】記麥積區中灘鎮丁灣村丁家坪劉小麗家庭

2020-06-28 02: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做好優良家風傳承人

——記麥積區中灘鎮丁灣村丁家坪劉小麗家庭

□記者 餘碧波

「我覺得我的家庭和別人家庭最大的不一樣就是樂於助人,兩個孩子在這種無聲的影響下,遇事首先想到的就是幫助別人,快樂自己,而這就是對於他們最好的教育。」10月28日,劉小麗的丈夫丁建兵告訴記者。

劉小麗的家在麥積區中灘鎮丁灣村丁家坪。劉小麗告訴記者,她最大的榮幸就是二十多年前嫁到這個有著「五好家庭」稱號的丁家,雖然這個家沒有高樓大廈和樓臺亭閣,僅僅是一個農家小院,但是它乾淨美麗,因為有了溫馨的家,生命中的每一個日子,都充滿著濃濃的幸福感。她的家庭被評為2018年度全省最美家庭。

「我婆婆雖去世多年,但她生前我們家就曾榮獲省市『五好家庭』稱號,我從婆婆身上學會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一直影響著我們向真向善又向美。」劉小麗說。

劉小麗的家有4口人,兒子丁銀亮,女兒丁銀霞,丈夫丁建兵在醫學學校學習三年後毅然回家,繼承父親治病救人的優良傳統,十裡八村的人給父子二人起有共同的名字「土郎中」。上世紀末,村裡人很多,每逢換季,患感冒的人就多了起來,不論黑天半夜,不管農忙事緊,一有需要,丈夫就背上藥箱出門了。當時的村民剛解決了溫飽,手頭缺錢用是普遍現象,吃藥打針都是賒欠,待秋季農產品賣掉後才還帳,記得好幾次被欠帳逼急了的丁建兵想放棄行醫,但只要一想起父輩曾經的堅持,一想起村民在農忙時主動幫他們的熱情,他就有了堅持的勁。

記得有一年深秋,晨霜茫茫、寒氣襲人,村頭丁大爺來到劉小麗家裡,顫悠悠地自言自語地說:「太不好意思了,欠下的都沒還……」對丁大爺這種情況他倆再熟悉不過了,丈夫趕緊診斷後配藥,她忙著倒水,大爺的感冒得到治療。見院裡堆著一大堆沒有剝皮的玉米,治癒後的丁大爺非要幫著剝玉米皮以示感謝。

隨著時間的流逝,劉小麗和丈夫更加懂得了父母的所做所為:用良心當好醫生,積德行善。如今村上青壯年都外出打工,村裡多是老人和孩子,儘管家家經濟不再成問題,但這些留守人群大都是容易頭疼腦熱拉肚子,是小病高發群體,丁建兵更是以治病救人為己任。

不知不覺,兩個孩子已經長大。劉小麗說,在教育孩子方面,以品德教育為宗旨,在家中,要孩子尊重長輩;在公共場所,要孩子自覺遵守公共道德,從小使孩子樹立愛心和正義感。兒子從上小學開始,就愛好寫毛筆字,曾獲得天水市青少年書法獎。近20年來,他們夫妻一直以孩子自由成長為基礎,兩個孩子沒有補過課,沒有請過家教,不去單純追求高分,作為孩子的母親,劉小麗以平常心和孩子交流,雖然每年一雙兒女都會興奮地帶著榮譽證書回家,但牆上從來沒有張貼過一張,因為那是代表過去。2015年,兒子從市一中畢業後被蘭州大學醫學院錄取,女兒2017年從市二中畢業後被河西學院醫學院錄取。

兒女上大學後,家裡稍微閒了一些,劉小麗夫妻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對社會上的貧困家庭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集資建校、捐款幫助鄰村一患腎病病危的孩子、五龍鎮意外燒傷患者……為了方便群眾,兩人通過與某銀行合作,自墊資金免費為村民充電話費,交電費,不收一分酬勞,清理公共垃圾等,成了村民心中的「好人」榜樣。劉小麗在2017年村民代表大會選舉中,以高票當選村委會委員,村婦聯幹部。

「我漸漸明白,好家風的要義是生存需良技,發展合時代,為人孝慈勤,處世真善美。」採訪結束時劉小麗說。

來源:天水文明網、天水日報

原標題:《【最美家庭】記麥積區中灘鎮丁灣村丁家坪劉小麗家庭》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