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好的導演必備的一項能力就是毒辣的眼光,能跨越這個演員本身的表象精準的摘取出演員的特質以及與角色的契合度。如果選對了角色甚至能夠成就一個演員一輩子的高光時刻,比如張藝謀於倪妮,比如李安於湯唯,比如陳凱歌於張榕容,比如馮小剛於楊採鈺。
倪妮在金陵十三釵中的風情萬種,也是張藝謀的悉心調教分不開的。拍戲時,因為倪妮哭不出來導致全劇組都在等她哭,最終哭出來的時候,成為經典鏡頭。這裡,不禁要配合導演張藝謀的耐心,從講戲到情緒引導,把演員的內心、情緒、眼神都鋪展都很到位。
老謀子都眼光毒辣能夠透過表面都稚拙洞見倪妮都媚眼如絲,從而成就了玉墨,也成就了倪妮。現在回望倪妮的演員史,大家能想到的真的就只有金陵十三釵,所謂出道即巔峰。。
再聊一下湯唯。李安就是看中了湯唯個性特質中略帶笨拙不夠圓滑,這與《色戒》只能夠的王佳芝形象不謀而合。色戒之後,湯唯的各種角色沒有再掀起風浪,演什麼都似乎有些平淡,有些寡淡似水,沒有再超越王佳芝的角色了。
陳凱歌的《貓妖轉》,就在大眾都覺得楊玉環應該是那種符合中國古典美又略顯豐腴的演員來演時,比如俞飛鴻,範冰冰這種,但是陳凱歌卻選擇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混血面孔的臺灣演員來演。陳凱歌在一次採訪中說,他心目中的楊貴妃不應該有一張為人熟知的臉,不能讓觀眾先入為主,她應該活在深化中,是虛的,不是實的。
事實證明陳凱歌的選擇是對的,楊玉環出場驚豔了觀眾,是整個電影的高光亮點,同時這個角色也成為了張榕容的高光高光時刻,因為這部電影、這個角色被大陸觀眾所熟知,大家都記住了這個混血美人,她的濃顏和大姑家配上一身紅裙,與大唐盛世相得益彰,她美似神仙,不屬凡世。再看她以往的作品,真的沒有一部能夠超越楊玉環。
馮小剛捧紅了無數的馮女郎,近兩年最火的應該就是楊採鈺了。《芳華》講的是70年代的部隊文工團,馮小剛在全國範圍內幾千人的海選中挑出她們,純素顏的面試真的考驗演員的面容和角色的貼合度。
楊採鈺日常是偏法式高級感的,屬於復古美人,但她個人的氣質與劇本的時代背景貼合度非常高,有著上世紀美人的風韻。馮導洞察了這些個人氣質,並且成功的通過這部電影讓楊採鈺的閃光點被大眾熟知。
薑還是老的辣,這些成名的大導演挑選角色都非常的成功,劇本、角色、演員交叉在一起,呈現出一個又一個美妙絕倫的電影作品。
我們期望更多優秀的電影作品,看到更多優秀演員,讓現在青黃不接的年輕一代演員都有更好的機會展示自己,豐富國內的演藝文化。各位導演都要費心了呀,筆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