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90%的老總都在關注大熊翡翠,特種兵
大熊帶你探秘緬甸翡翠市場,大熊微信號:
2617755
在翡翠圈有這樣一句話,
「寧買一條線,不買一大片」,
對於懂行的翠友來說,
一條線帶子綠和一大片靠皮綠,
是不一樣的,
一般來說「線」是知厚不知深,
「片」是知面不知厚,
往往一條線漲的機率無疑比一大片高得多。
這是一塊木那場口的白巖砂翡翠原石,
重21公斤,皮殼帶色,
只是皮殼上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裂,
貨主最終以15萬的價格買下,
原石切開一看一條綠帶子,
豔得有些辣眼睛!
可惜的是其中幾塊原石的裂,
可能對取手鐲有些影響。
這樣的料子,
如果種水再好上一些,
價值上百萬不成問題!
這塊稍微好點,
如果沒有其他意外,
取出3隻帶色手鐲不成問題。
打光觀察,
可以看到帶子兩側透著淺綠,
這說明色帶吃進去的深,
切漲的機率非常大。
翡翠原石之所以受到廣大翠友的喜愛,
也是因為它的充滿神秘,
有時價格不高的一塊原石,
還真能切出大大的驚喜。
經過反覆的觀察,
這塊又極品又「垃圾」的料子,
最終還是被拍下,
貨主聰明膽大,
沒有像原貨主那樣一片一片的切,
而是直接從有綠的地方豎著切進去。
這也是多年混跡翡翠圈翠友的一個經驗,
如果翡翠原石中出現的綠色是一片的話,
僅僅能看到顏色的寬度,
但是無法得知顏色的厚度,
這種綠色往往是平行顯露出來的部分,
厚度一般不會太厚,
多數情況下只是薄薄的一層。
而如果翡翠原石的綠色是呈線狀的話,
那麼寬度和厚度都是未知的,
就可以搏一搏,
往往綠色的厚度比較大。
「帶子綠」的深度預測,
要比「靠皮綠」的厚度預測有把握得多。
而一塊翡翠原石的價值,
很多翠友都喜歡用能取多少只手鐲來判斷,
這是因為手鐲相對於其他成品,
有著更高的價值,
那麼那些美輪美奐的手鐲又是怎麼來的呢?
↓↓
↓↓
↓↓
↓↓
【擦石】
將原石的表皮擦一道口,
方便打燈觀察內部情況,
確定有無綠色,
以及綠色的深度、寬度及濃度。
然後根據裂紋判斷原石能否出手鐲,
再考慮掛件、戒面、珠子,
手鐲可以說是翡翠原石的精華所在了。
【開石切片】
在對原石有了初步了解後,
就需要切開原石進行切片,
切開後再判斷開出來的鐲子,
是「賣色」還是「賣種水」。
【 畫鐲圈印】
原石切片後,
根據裂紋、大小、顏色分布,
再決定取什麼尺寸的手鐲,
使得種、色達到最優,
產量達到最大。
【吸外胚】
將畫好手鐲位的玉石片,
放到特製的車床上,
根據外圈直徑配上相應的鑽頭,
然後用下壓鑽吸,
將整個手鐲吸出來,
行內稱為「吸外胚」。
【驗鐲餅】
將手鐲外胚吸出來之後,
需檢查是否有雜質、顏色變化的出現,
是否有因加工過程而出現的裂等。
【吸內胚】
根據手鐲的內圈直徑,
選擇相應的鑽頭,
然後用下壓鑽吸出內圈,
吸出來的中間部分就是常說的「鐲芯」。
另外在吸外胚和內胚時,
要儘量保持翡翠板料有水,
否則翡翠會很容易裂開。
【打頂、拍邊】
打頂就是將粗胚的瑕疵、綹裂除去,
拍邊就是將手鐲的稜角去掉,
磨成平滑的狀態。
【衝胚】
根據需求將手鐲粗胚磨出雛形,
圓條手鐲和扁條手鐲的弧度角不同,
所以衝胚時候的角度和力度都不一樣。
【打磨】
將手鐲衝胚完畢的粗胚上的痕跡磨成光面,
並從內到外徹底定型。
【拋光】
將打磨好的手鐲去砂拋光,
來回多次,
直到手鐲達到應有的光亮度。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