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BEN的那篇草蜢的文章《暫停、開始、飛躍30年的夢》,也讓我也認真學習了一番,像我這樣非草蜢的歌迷,更熟悉的多是那些熱門的歌曲,就比如那首人人都會唱的《寶貝對不起》,太平洋百貨甚至還把這首歌曲作為店內的背景音樂,1993年草蜢的這首歌真的是紅遍了大街小巷。當時的資訊有限,雖然通過電臺的介紹知道這首是泰語翻唱歌,但詳細的情況並不清楚,直到我有一天在一盤翻錄的卡帶裡,聽到了一段熟悉的旋律,演唱的語言則完全陌生,但是直覺告訴我這就是《寶貝對不起》的泰語原版。
後來有了網絡,各種資訊多了,才知道這首歌是翻唱自泰國殿堂級樂隊Asanee & Wasan的作品《開心沒問題》,順著草蜢的這首歌又知道了黑名單工作室的《抓狂歌》,兩首歌都是翻唱自Asanee & Wasan的《開心沒問題》。雖然黑名單工作室的翻唱在前,但是遠沒有草蜢的翻唱版本流傳更廣。有意思的是,等我後來買到了《抓狂歌》的實體唱片,專輯內頁中並沒有特別標明作曲者的名字,只是簡單寫了兩個字「泰人」,也沒錯,確實是泰國人寫的。
當然,由於入選了臺灣百佳唱片的榜單,對《抓狂歌》這張專輯印象更深了,但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沒有聽出太多名堂的,一方面語言聽不懂,另一方面對於專輯的背景也是一無所知。不過就是在這種狀況下,還是對專輯中的一首歌印象深刻,這就是葉樹茵的《傷心無話》。
由於《抓狂歌》這張專輯當時肩負了比較多的「使命感」,設計者李明道在這張的封面中嘗試用本土文化拉近了藝術與人的距離。
葉樹茵是聲音很有特色的歌手,她的表達很細緻用心。初識這個聲音就是在這張《抓狂歌》中,《傷心無話》是專輯中我最喜歡的歌,這是首帶著傷感的動人情歌,雖過去了這麼多年,但仍是餘韻無限。前幾年的電影《軍中樂園》中,這首《傷心無話》作為插曲出現在影片中,成了畫龍點睛之筆,也讓很多人重新認識了這首好作品。導演鈕承澤說,這首歌他一直很喜歡,在這部電影創作初期,他腦海中就一直跳出這首歌,拿給工作人員聽,大家也都深受感動。他很想用,但又有點猶豫,因為年代不對。
推薦1993年葉樹茵《去聽美人魚唱歌》專輯,是她個人第三張專輯
《軍中樂園》這部電影的配樂由李欣芸完成,說起李欣芸,她和「黑名單工作室」的林暐哲所組成的Baboo樂團於1992年初夏推出了首張專輯《新臺幣》,這也是一張我要推薦的唱片。這張專輯帶著豐富的原創性與幽默的風格,開創了臺灣本土樂團的新音樂時代。團員除了林暐哲、李欣芸還有李守信、金木義則,他們的歌詞裡夾雜著詼諧、批評、自嘲、懷念、溫情等多種情緒,這是一張有趣又富有實驗精神的唱片。
Baboo樂團《新臺幣》
黑名單工作室的幾位成員分別是:王明輝、林暐哲、陳明章、葉樹茵、陳主惠、司徒松(Keith Stuart ),除了關注葉樹茵,陳明章也是我所關注的。
陳明章 《下午的一齣戲》
說到陳明章當然不能不提《下午的一齣戲》。陳明章曾說為了「臺語歌謠」的再發出,他願意做一隻永不歇息的鳴鳥。他的創作極富民謠色彩,又有發人深省的人文情懷,通常會表現出屬於生活歷練的坦蕩誠意。這張《下午的一齣戲》,是他用了近十年時間執著於音樂的精煉之作,是土地和生命的歌唱,每首歌都有對於這片土地不同的熱愛。前文提到的李欣芸,也參與了陳明章的這張專輯。
專輯中的每一首歌緩緩敘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悲戚、喜悅、深刻、淡然。我覺得張大春先生的一段點評十分到位,他說「陳明章的音樂深具草根性,草根的作品,不管銷售多寡,從企劃傳作到音樂,都應該很驕傲地保留它的地下色彩,陳明章做到了」。
但是對於個人而言,最早聽到陳明章的作品,卻是那首《嘿!聽我這首歌》,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都是先聽到張咪的演唱,後來才知道了原唱者是趙詠華。這首歌的風格,和前文提到的他的那些作品,在風格上真的是反差很大。
還是回到這張《抓狂歌》,現在網絡上對於這張專輯的解讀不少。多年後,看了馬世芳先生的書,有這麼一段關於這張專輯的很好的註解,讓我有了更多的了解:它的幕後推手是「水晶唱片」老闆任將達,「黑名單工作室」從命名便能看出強烈的政治企圖:它的首腦是左派憤青王明輝,他希望用這張專輯把「臺語歌」從捆綁多年的「悲情」中解放出來,臺語歌可以搖滾、可以舞曲、可以rap,也可以玩錄音室聲響實驗。
這是一張需要慢慢去聽的專輯,我覺得這張唱片像一顆種子,一方面我因循著這張唱片的枝葉聽到了更多不同的音樂。另一方面,參與這張專輯的幾位,都在各自的領域裡打開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成為華語樂壇上響噹噹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