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戰後期以來,配備了專業狙擊鏡的狙擊步槍,讓單兵遠程精準狙殺能力得到了質的飛躍。一般來說,一名合格的狙擊手,能夠對兩公裡以外的目標做到一擊致命。值得一提的是,事實上狙擊槍的槍管和狙擊鏡並非出於一條基準線,狙擊手之所以可以通過狙擊鏡中的十字準星精準命中遠程目標,就是利用了子彈彈道飛行的拋物線原理。
從狙擊槍的發展歷史來看,早期的狙擊步槍就是在制式步槍上安裝狙擊鏡。前蘇聯時期的莫辛-納幹狙擊步槍(採用4倍鏡)、德國的毛瑟98K狙擊步槍(採用6倍鏡)都是制式步槍的升級改造版。不過,能夠被改裝為狙擊步槍的槍械都是百裡挑一,其自身做工、射擊精度都要求非常嚴格。在加裝狙擊鏡之後,其有效射程也得到了大大提升。而到了二戰之後,專業狙擊步槍的研發不斷深入,在狙擊鏡和相關配件方面的拓展也更加豐富,包括M-21狙擊步槍、G3SG1狙擊步槍、PSG1狙擊步槍等世界名槍不僅配備了支架,槍管、狙擊鏡等關鍵部件更是得到了進一步優化。
不管狙擊步槍的發展變化如何,狙擊手通過狙擊鏡瞄準鎖定目標的射擊原理始終不變。特別是對於狙擊鏡的使用,不管是早期的低倍率狙擊鏡,還是如今更為先進的高倍率光學器材,只要狙擊手通過狙擊鏡中的十字準星鎖定了目標,子彈就會精準無誤地擊中目標。
眾所周知,子彈在出膛後的飛行軌跡並不是直線,而是一條拋物線,而狙擊手在射擊時卻要求三點成線,在這樣的狀態下為何依然能夠精準命中目標呢?
原來,子彈在空中的運動軌跡是高於瞄準線的,它在呈現拋物線飛行的末期會逐步下落,最終到達的位置就被稱為「彈著點」, 而狙擊手在狙擊鏡中看到的準星瞄準線是一條直線,這就意味著瞄準鏡裡的瞄準點想要鎖定目標位置,就必須和子彈的拋物線軌跡同向,而是要瞄準子彈最後的位置「彈著點」。因此,狙擊鏡中十字準星所瞄準的,其實就是子彈飛行拋物線和狙擊鏡瞄準線的焦點。簡單來說,狙擊鏡的真正作用僅僅是放大目標。
目前來看,專業狙擊鏡主要分為機械瞄具和光學瞄具兩種。狙擊手使用配備機械瞄準的狙擊槍,瞄準過程包括了前瞄和後瞄兩個部分,在此基礎上形成瞄準軸線,進而與目光形成三點一線。而更為先進的光學瞄具自帶光軸直線,省去了複雜的前期瞄準工作,通過十字線標出光軸直線,也就確定了「彈著點」的位置,從而達到精準命中目標的效果。
當然了,野外作戰不同於競技體育中的室內射擊,子彈的飛行軌跡也要受到空氣阻力、氣候環境、子彈自身重量等眾多因素的印象。因此,狙擊手在訓練中也會反覆涉及到相關數據的計算。比如 當下世界各國軍隊使用的狙擊槍很多都是12.7毫米口徑,要精準命中2公裡外的目標,除了要考慮上述這些外界因素之外,狙擊手還要主動調整狙擊步槍與狙擊鏡之間的距離。特別是如今已經成為主流的光學瞄準鏡,其實其內部設計非常複雜,且在安裝設計上並沒有完全固定死,而是可以通過旋鈕進行多種方向的調整,這在狙擊手訓練科目中被稱為校準。通過對周圍環境風向、風速、溼度,以及目標距離的分析判斷,精準到位的校準工作,可以進一步保障狙擊槍的命中率。
與此同時,很多高倍狙擊鏡中都帶有輔助性的數字刻度,這些數據對於狙擊手判斷和調整瞄準方向、高度非常重要。以前蘇聯時期一款知名狙擊槍SVD狙擊槍為例,其狙擊鏡中的曲線數據不不僅可以精準預判目標距離,還可以為十字準星的誤差進行調整。 所以說,一名優秀的王牌狙擊手,需要系統學習的狙擊戰術和知識點非常多,堪稱名副其實的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