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空氣健康問題的關注,空氣淨化消毒設備已經像普通家電一樣,走進千家萬戶。但當前市場上空氣淨化器、空氣消毒機等產品層出不窮,種類繁多,功能參數差異也較大。那麼,對於普通消費者,該如何選擇呢?大家又走過哪些彎路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
1、一味追求洋品牌
不得不承認洋品牌在某些方面有過人之處,但洋品牌就一定適合我們嗎?其實並非如此,因為國外的汙染物和國內的汙染物是不同的。因為我國人口眾多,甲醛、二手菸、PM2.5等汙染較為嚴重,而外國的汙染物主要為花粉、細菌、病毒等過敏原。因此並不是歐美的品牌都適合我們。
2、只注重淨化不注重消毒
很多人在選購空氣淨化設備時,往往只考慮了「淨化」,卻忽略了「消毒」。但經過此次疫情後,大家知道,空氣的「淨化」和「消毒」二者缺一不可,沒有「消毒」,根本無法確保呼吸安全。
3、忽略了空氣淨化器的二次汙染
很多人以為買了空氣淨化器,就能享受清新空氣,殊不知空氣淨化器也會產生二次汙染。例如,活性炭存在吸附值較易飽和及反向釋放汙染物等問題,所以當溫度過高時,活性炭空氣淨化器,不僅無法達到潔淨空氣的效果,甚至會造成二次汙染!另外,還有些空氣消毒機,在工作中會是否產生超量的臭氧,同樣對人體危害很大。
4、沒有仔細算經濟帳
在選購空氣淨化器或空氣消毒機時,不能只看購買成本,還要考慮後續使用成本。當前絕大部分空氣淨化器和空氣消毒機使用的是HEPA濾網,不能清洗只能更換,一年需要更換3次以上,每次投入大約在500元左右,不停更換形成無底成本,並且更換濾網很不方便。所以大家選擇空氣淨化器或空氣消毒機時,要仔細算經濟帳,不要買了之後又後悔。
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誤區,正確購買空氣淨化器或空氣消毒機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打開正確方式吧!
1、空氣消毒機>空氣淨化器
空氣消毒機和空氣淨化機不能混為一談,無論是質量還是監管方面,空氣殺毒機比空氣淨化機都要優秀。一方面生產空氣消毒機需要企業具備「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和專業的無塵生產車間,另一方面產品需符合《消毒技術規範》的除菌標準,空氣自然菌去除率需達到90%以上,而空氣淨化器則不需要符合以上兩項要求。
生活環境當中的空氣汙染可不少,粉塵、病毒、黴菌、蟲蟎都是屬於過敏原,甲醛、苯還有氨等等屬於有機揮發氣體,對人體都有害,所以建議大家選購適合家庭用的空氣消毒機,從而實現「淨化、消毒」一步到位。
2、對比淨化消毒技術
目前市場上,商家宣傳的淨化技術令人眼花繚亂,像離子瀑、濾網技術、納米濾網技術、等離子、UVC深紫外、CEP技術、活氧除菌、淨離子群、次氯酸、IFD、超聲波……但總的來說,就分兩大類:一是被動吸附,一是主動滅殺。「被動吸附」,換句話說,消毒機工作過程中只過濾和吸附病毒,並不消滅病毒。而「主動滅殺」技術按消毒因子來劃分,可以分為物理消毒,化學消毒和其他方式消毒,其中化學消毒危害顯而易見。在物理消毒方式中,IFD技術,是一項目前全球範圍內已知極高效的空氣消毒淨化技術。
3、適用面積
空氣淨化器的選擇和室內面積也有很大關係,空氣淨化器淨化能力受到適用面積也是有強有弱,空氣淨化器也有自己的規格,通常是指單位時間淨化風量,比如100平米的空間就應該選擇400立方米每小時的空氣淨化器。
4、能效
既然是電器肯定就繞不過能效,能效等級決定了空氣淨化器淨化能力是否出眾,也決定了空氣淨化器是否節能,綜合來說,能效保障了空氣淨化器淨化效果的同時也保障了節能。
5、是否有二次汙染
有的空氣淨化器採用的強氧化劑是臭氧,臭氧濃度過高是對人有害的,還好國家有相關方面標準,限定在≤5×10-6%。
6、是否為專業品牌
如果一個品牌賣冰箱、手機,又賣空氣淨化器,我不認為它能做到多專業,因為企業的精力同樣是有限的。當前有大量的非專業廠商進入空氣淨化器領域,由於缺乏專業技術和產品經驗,這些非專業產品在過濾技術和性能上往往會存在重大的安全隱患,非專業產品有可能會在淨化過程中產生過量臭氧,造成消費者神經中毒,而且其淨化效果無法與專業空氣淨化器品牌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