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品分析:得物APP、nice APP、識貨APP

2020-12-2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各個電商平臺開始轉型,未來幾年也會是這一趨勢,普通用戶以及網紅的帶貨能力提升,人們也原因花時間和流量在觀看其他人的分享,普通人也可以是形象代言人,而毫無疑問這種形式的代言成本基本為零。但是產品不一定都是一成不變,每個產品依舊有自己的產品定位以及主打服務。

分析大綱:

1. 行業分析

1.1 發展歷程

早期的線上購物主要在淘寶網,球鞋文化只存在於各個籃球論壇之間。2013年nice網出現,定位為潮流分享平臺,2014年虎撲上線旗下導購產品「識物」,2015年虎撲裝備區分離出產品「毒」,提供球鞋鑑定服務。隨著球鞋文化的滲入,各個平臺在往後三年內全部完成潮流分享社交,球鞋交易服務。

自2014年以來,人們對潮流服飾,球鞋的需求日益增長,湧現出多個線上交易、分享平臺。2015年Get首先開創運動嗎裝備社區,隨後多個體育資訊平臺,潮流分享平臺以及電商平臺都相繼打開球鞋交易服務,也正因如此,各個平臺的推廣吸引了更多年輕人關注潮流關注球鞋。

在大部分投資家眼中,也看到了這一發展前景,nice、蜂潮等都收到了大筆融資,nice於2019年6月完成D輪融資TPG軟銀合資基金、元璟資本共同領投;鬥牛(原名「蜂潮」),2016年創立也於2019年完成近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

1.2 市場現狀

鞋服是人們必不可少少的東西,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生活品質提高,對衣物,鞋子的要求也不簡簡單單的是遮羞布,好看和吸引眼球成了新需求,這也促進了對潮流鞋服的消費,在網際網路時代,線上消費也早已成為消費的主戰場。

由圖可見運動鞋市場在逐年提高,尤其2016年以來增長率也顯著提高。

而在全國範圍內運動鞋的消費主力軍為80、90後,所以目前平臺面向人群為年輕人,其中不乏已經結婚生子的人,可以在其中加入童鞋,童裝信息。

線下的獲取球鞋、潮服的渠道單一,並且貨量少,除部分一線城市有線下專賣店發售,其他地區城市的消費者要線下購物成本高,無法面向全國各地的用戶,因此線上的發展成為主要趨勢。但是線上的購物網站渠道消費者擔心買到假貨,消費者需要一個在行業有威信,能夠給消費者承諾的平臺。此外,C2C模式解決了「求購無門」的窘境。

因此,線上獨立平臺成為消費者更為信賴和需要的線上購物方式。目前活躍在線上的類似平臺除了以上三種,還有鬥牛、有貨UFO,get球鞋指數,以及國外的平臺,競爭還是相對大的,但是在國內市場主要是「得物」為領頭羊。

1.3 融資情況

在大部分投資家眼中,也看到了這一發展前景,nice、蜂潮等都收到了大筆融資,nice於2019年6月完成D輪融資TPG軟銀合資基金、元璟資本共同領投;鬥牛(原名「蜂潮」),2016年創立也於2019年完成近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2018年得物(毒)獲得高榕資本、紅杉資本中國、普思資本的數千萬美元融資,脫離虎撲獨立運營。

2. 競品分析

2.1 競品介紹

2.2 排名趨勢

2019年得物(毒)在各大數據平臺顯示均穩居第一,尤其6月、11月和12月,獨立設備數超600萬,但是nice由於轉型較晚,相比於其他兩個平臺明顯存在劣勢。但是得物(毒)的數據起伏較其他兩個更大,初步推斷與其用戶體驗有關。

得物(毒)兩個系統版本用戶評分

nice兩個系統版本用戶評分

識貨兩個系統版本用戶評分

由以上三個圖顯示,兩個系統版本得物(毒)的用戶評分均低於其他兩個平臺的用戶評分,這也說明了得物(毒)的月設備數起伏大是因為用戶體驗不滿意。但後幾個月又出現增長,可能是因為系統優化,也可能是用戶使用習慣了。但綜上多個表反映情況,預計未來一年識物會趕上得物(毒)。

2.3 用戶群體

三個平臺的用戶群體大致相同:

(1)所在地

得物(毒)使用區域佔比

nice使用區域佔比

識貨使用區域佔比

三個平臺的用戶主要分布在東、南部經濟相對發達的省份地區,這些省區的人均收入較高,對商品的需求更高,同時這些省區的大型活動更多,如NBA球星「中國行」,以及潮流會展,接觸潮流服飾,球鞋的機會更多。而更靠內陸的省份的經濟消費水平較弱,人口也相對較少,因此使用人數更少一些。

(2)年齡段

由全國運動鞋購買年齡階段比例圖可大致推斷平臺使用的人群年齡比例為20~35歲年輕人。

得物(毒)使用人群年齡佔比

nice使用人群年齡佔比

識貨使用人群年齡佔比

由艾瑞數據提供的數據可知,如推斷那樣35歲以下年輕人為主要使用人群,其中得物(毒)、識貨的用戶中24歲以下的人佔比最多,而nice則是25~30歲最多,可能與nice出現的時間更早有關,使用人群的年齡更大一些。

綜上表可推斷的得物(毒)更受年輕人喜愛,使用的人口基數最大,24歲以下年齡佔比又最大。

(3)性別比例

得物(毒)使用人群性別佔比

nice使用人群性別佔比

識貨使用人群性別佔比

由艾瑞數據提供數據可知三個平臺女性用戶佔比都比男性佔比高,nice女性用戶更是比男性多出5個百分點。

由艾媒數據中心提供數據,2018年的運動鞋消費人群性別佔比可知,男性佔比更多。但是以上三個平臺的女用戶佔比均高於男性,可推斷三個平臺的潮服交易、分享交友吸引女性用戶。

2.4 盈利模式

2.4.1 得物(毒)

商品交易:C2C模式,為賣家,買家提供交易平臺,收取手續費。

以下為了解到得物(毒)的賣鞋手續費收取制度:

裝備鑑定:平臺鑑定服務收取費用,平臺有自己的金幣可以充值,現金金幣比為1:100,一人民幣等於100金幣;鑑定一次需要5元。新用戶有免費鑑定服務機會。

下圖為完整商業模式:

2.4.2 nice

商品交易:C2C模式,nice提供交易平臺,收取手續費。

由於nice轉型較晚,用戶量相對較少,且鑑定師少省去部分員工開銷,因此手續費相對於得物(毒)更少。此外,nice的購買周期更長,期間每雙鞋的資金暫存在平臺,可以利用時間差投資理財。

直播禮物:nice開放直播功能,用戶可以充值為主播刷禮物,平臺獲取分成。

以下為完整商業模式:

2.4.3 識貨

商品交易:C2C模式,用戶出售二手球鞋,平臺收取分成。

廣告收益:首頁有廣告位,收取廣告費。

其他電商平臺合作:其中有其他電商平臺,例如京東、天貓商城等;為他們提供底價資訊,可跳轉至該電商平臺,收取一定費用。

以下為完整商業模式:(有限資源內未獲得準確金額)

2.5 運營及推廣策略

2.5.1 得物

(1)對於普通用戶

  • 提供大量優質的潮流、球鞋資訊;
  • 發放優惠券,發布抽獎活動;
  • 免費裝備鑑定服務(現在只用新用戶享受有限次數的免費鑑定);
  • 發起社區分享的主題活動,吸引用戶參加活動,分享自己的潮流故事;
  • 請明星開通帳號,參與社區分享,即保留原有用戶又能吸引新用戶。

(2)對於出售貨物的用戶

  • 提供預售、現貨、求購多種交易模式;
  • 鑑別通過立即結算,當天回款無帳期;
  • 倉庫周轉全程監控;
  • 有專線賣家客服。

2.5.2 nice

(1)對於普通用戶

(2)對於出售貨物的用戶

  • 收取低手續費,可以無成本上架,不必每次繳納保證金,順豐發貨優惠;
  • 可以對貨品批量調整價格;
  • 可以無成本求購。

2.5.3 識貨

(1)對於普通用戶

  • 提供大量優質的潮流、球鞋資訊;
  • 發放優惠券,提供低價商品;
  • 免費裝備鑑定服務(現在只用新用戶享受有限次數的免費鑑定);
  • 發起社區分享的主題活動,吸引用戶參加活動,分享自己的潮流故事。

(2)對於出售二手球鞋用戶

  • 發貨立即打款,商品照片平臺代為拍攝;
  • 提供60天免費倉庫。

(3)對於商家

商家平臺名稱,店鋪名稱顯示在貨品下方,為平臺,店鋪引流。

3. 核心功能分析

3.1 得物功能分析

商品交易:可以購買全新商品或二手商品,也可以出售全新商品或二手閒置物品;抽獎活動獲取抽獎碼可以參與抽獎0元購;球鞋文化近年來迅速融入中國內陸,球鞋市場呈現新的景象,但是由於球鞋貨量,售價等原因一級市場供不應求,促使二級市場成為主要球鞋交易市場。

社交分享:可以發布自己的心情,商品等動態,也可以看其他用戶動態;在這之中可以關注用戶,評論動態,動態點讚等互動操作;雖然線下有許多例如sneaker con等球鞋文化交流、交易活動,但是其影響力在網際網路時代比起線上的文化推廣就略遜一籌,用戶上傳球鞋潮服動態,線上交流形成社群,不論是對文化的宣傳還是商品交易,這都是更好的途徑。

裝備鑑定:上傳裝備照片或選擇鑑定師進行鑑定,用戶有免費鑑別體驗,體驗次數用完後需要付費鑑別。對網絡購物存在的懷疑依舊存在,商品的真假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事情,裝備鑑定就顯得尤為重要。

得物功能結構圖:

3.2 nice功能分析

商品交易:商品交易:可以購買全新商品或二手商品,也可以出售全新商品或二手閒置物品;

社交分享:可以發布自己的心情,商品等動態,也可以看其他用戶動態;在這之中可以關注用戶,私信用戶,評論動態,動態點讚等互動操作;

直播:用戶可以進行直播,觀看直播,為主播刷禮物,禮物需要充值,主播收到禮物後可以根據協議拿到分成。

nice功能結構圖:

3.3 識貨功能分析

購買商品:購買低價商品,給出電商平臺、店鋪的報價,提供入口進入平臺或店鋪購買,也可以購買二手商品;出售二手閒置物品;

社交分享:可以發布自己的心情,商品等動態,也可以看其他用戶動態;在這之中可以關注用戶,評論動態,動態點讚,收藏等互動操作;

裝備鑑定:上傳裝備照片或選擇鑑定師進行鑑定,用戶有免費鑑別體驗,體驗次數用完後需要付費鑑別。

識貨功能結構圖:

3.3 功能對比分析

3.3.1 相同功能

(1)社區分享:三個平臺都有社區功能,用戶可以在社區發布自己的動態,也可以看別人的動態。這樣的功能對於平臺而言,促進用戶在平臺購買商品,並且社區的形成有利於留住用戶,甚至能夠吸引更多的用戶;對於用戶而言,在社區分享中可以參考他人的照片來選擇商品,在評論中諮詢商品的使用後的感受,而且還能在社區交到喜好相同的朋友。

(2)二手商品交易:三個平臺面對的主要用戶群體都是年輕人,而這個群體的大部分用戶由於收入不高導致消費水平不高,全新商品價位太高時,二手商品也成了不錯的選擇;此外年輕人的消費頻率更高,有許多物品很快被新的物品替換,而舊的商品將其閒置出售成了大部分年輕人選擇的舊物處理方式。

(3)其他基礎功能:個人中心、設置、登錄註冊這些功能已經是每個需要登錄APP的標配,來查看自己的信息已經設置自己的喜好。

(4)優惠券、抽獎活動:如今各大電商類的平臺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消費,優惠券、抽獎活動已經成了標配。

3.3.2 不同功能

(1)全新商品交易

Nice、得物(毒)都是C2C模式,平臺作為交易的中介,用戶之間交易。如此一來解決了「求貨無門」的窘境,用戶的商品選擇更多,並且提供一個有組織有管理的平臺能夠在用戶收到商品前鑑別商品的真假和質量,用戶購買的時候對商品更加放心。

但是這樣的價格統一,部分用戶想要買到更低價的商品的願望無法實現。而識貨的交易方式是平臺提供售價資訊集中,用戶可以自行選擇商品購買的價格和途徑,可以做到「貨比三家」。

於此同時,由於貨源廣,對商品的真假以及質量問題不能做到保證,因此有部分對平臺持懷疑態度。

(2)裝備鑑別

得物(毒)、識貨都提供裝備鑑別服務,而nice並無這個功能。肯由於得物(毒)、識貨都同屬虎撲旗下,鑑別師的工資開銷相對更小,而nice由於剛剛轉型或許可以省去這部分的開銷。但是當下的市場假貨也充斥著半壁江山,消費者需要這樣的服務來給自己一個強心針,也可以通過這個維護自己的消費者權益,因此這個功能是能夠吸引更多用戶的。

(3)直播

三個平臺目前只有nice依舊有直播功能,但是主播和觀看直播的用戶少,大部分的用戶使用平臺是為了購物,而大部分的商品參考已經在用戶分享的動態中體現,對觀看直播的興趣不大。並且有更為專業的直播平臺,因此使用直播的用戶並不多。因此nice的直播功能入口也相對隱蔽,為其他重要功能提供展示空間。

4. 互動設計分析

4.1 註冊登錄操作流程

4.1.1 nice註冊登錄操作流程

首先用戶需要選擇註冊或者用已有帳號登錄,雖然選擇的按鈕顏色儘量的向背景色上靠齊,但是多個按鈕顯得一個簡單的操作卻又有點複雜。然後,若用手機號註冊不止需要發送驗證碼,還需再次設置密碼,對於部分用戶而言這個步驟已經有點繁瑣。

最後,微信登錄,微博註冊、微博登錄這些按鈕的功能以及界面一樣,同樣是需要第三方授權,該步驟有點複雜多餘,或許可以合併選項,讓界面更符合整體的簡約風格。

4.1.2 得物註冊登錄操作流程

得物的註冊登錄相對於nice簡單許多,不論何種方式,登錄即註冊,省去大部分多餘操作,簡單,用戶更易接受。

4.1.3 識貨註冊登錄操作流程

同得物(毒)註冊登錄流程此外有最近登錄帳號登錄功能

識貨與得物一樣同屬「虎撲系」,無需註冊,授權既可登錄,此外在登錄前,若此前登陸過帳號,系統會給出上次登錄帳號,快捷登錄。

4.1.4 註冊登錄操作流程對比分析

由以上流程圖不難看出,nice與其他兩個平臺登錄方式不太相同:首先要選擇註冊或者登錄,如果選擇註冊,微博註冊則只需授權,手機號註冊則要發送驗證碼,並且要設置密碼。

在此的操作已經有點麻煩複雜,大部分用戶不願選擇即要驗證碼還要設置密碼;選擇了登錄後,又會跳轉到登錄頁面,默認使用手機號登錄,下面可以選擇微信/微博等第三方登錄,但其中微博/微信登錄與前一頁面的微博微信操作相同。在此,又有步驟重複冗雜,用戶跳轉多個頁面後發現和最開始的操作相同,所以就nice註冊登錄的交互方面還是有點不盡人意。

而得物/識貨依舊秉承簡單操作,畫面也都更加簡單,註冊登錄均採用登錄即註冊,大大減少了用戶操作步驟和操作時間。

4.2 核心功能交互分析

4.2.1 得物核心功能交互分析

購買商品:

由圖可見,整個購買的操作深度不超過三步,點擊商品,點擊購買商品,選擇尺碼規格,並且主要停留在兩個頁面,尺碼規格的選擇也是從下滑上半個頁面,節省用戶時間又能得到較詳細的商品信息。特別是3D空間,此功能剛剛發布時激起了用戶的好奇心,用戶期望值提高,加上頁面3D向下反轉出3D空間的動畫效果更加簡單明了,不會因為功能增加而覺得頁面轉換複雜。

此外,購買界面下方會介紹商品的品牌故事或者款式故事,這個功能更加展示了平臺的專業性,以及文化社區的定位,做到宣傳文化,這樣更會吸引球鞋、潮流愛好者,對社區的搭建提供不可獲缺的一部分。

此外,搜索商品可以根據具體的商品的名稱關鍵詞搜索,也可以在商品分類中搜索,得物商品包含鞋服、化妝品、電子產品、飾品、玩具等,商品種類多,分類的方法也有按照品類、品牌分類,解決了用戶對心儀商品的信息掌握不足帶來的不便。

鑑別裝備:

由圖可見,鑑別的操作較購買更加複雜,且其中存在相同步驟頁面。先選擇品類,而後選擇品牌/款式,若選擇鑑定師則多出關閉品類選擇窗口再選擇鑑定師。

個人認為,若將鑑定師選擇放置在發布前的一步操作或許能夠減少步驟。進入發布鑑定頁面時,每一步都有提示,不同品類會有不同上傳標準提示,但是充分利用了圖形與文字的嵌套使用使得內容並不冗雜。

此外,商品鑑別服務方面,會為用戶展示鑑定師的鑑別的經驗數量,也會將鑑定師鑑定過的記錄展示出來,用戶可以根據這一系列來判斷該鑑別師的能力,這樣能夠選擇更專業的鑑別師進行鑑定。

4.2.2 nice核心功能交互分析

購買商品:

由圖可見,nice的交互操作也較為簡單,進入購買詳情頁後選擇單頁面展示評論、分享、照片等信息,雖然會導致頁面整體長度過長,但是該頁面頭部有一個導航欄(需向下滑動才會出現)。

頁面在最上端時,導航欄不出現,保證頁面的乾淨簡單,不影響商品的展示,點擊導航內容後,頁面可迅速滑到指定內容區塊。

購買部分,在點擊購買後打開新的界面選擇尺碼,與前面的商品展示部分隔離開來,nice支持多種購買方式,為不影響操作深度,將多個購買方式的頁面放入一個大的頁面中,同樣設置小導航欄節省了操作成本。

這些功能也正好是nice的特點,與其他兩款競品相比缺少了鑑別這一重要的服務,nice則在發售方式、渠道上做出不一樣,閃購預購買二手,均可在一個頁面完成,無需跳轉至其他頁面。

4.2.3 識貨核心功能交互分析

購買商品:

由於識貨和得物、nice的交易模式不一樣,因此購買的流程要多一步,用戶使用識貨APP更多的是因為其能夠收集各個售貨渠道,並提供低價,需要儘可能多的展示商品價格信息。

和得物一樣,識貨也有3D展示商品,但是動畫效果略遜一籌,是打開新的頁面,用戶體驗新鮮感上可能不及得物。識貨同樣將詳細信息、推薦喜歡加入同一頁面,但是由於沒導航欄的原因,頁面太長,用戶需要花時間滑動到自己想要看到的頁面。選擇尺碼後有些商品的售賣渠道很多,導致頁面過長,報價很多,識貨在右邊設置了排序的方式,可按價格升序或降序排列。

商品鑑別:同得物。

5. 界面設計分析

5.1 首頁界面設計分析

5.1.1 得物首頁

得物的首頁整體布局較為豐富,得物更想搭建一個成熟的潮流社區,因此首頁便是用戶的分享動態,圖標也選擇小圖標;用戶的動態分為兩列展示,用戶能夠在一個頁面接收儘可能多的信息,同時,用戶需要點擊圖片或文字才能瀏覽動態的詳細信息,這在某種程度上為用戶進行了篩選,用戶可以選擇性的接收信息而不是被動的接收全部信息。

此外,系統可以根據用戶點擊的內容來為用戶推薦類似感興趣的內容,增加感興趣的內容推送。而且在每次的首頁展示時,都會在最下方展示不完整的動態內容,這是得物的小心思,提醒用戶可以下翻繼續瀏覽內容,也會吸引用戶閱讀未展示的內容。

5.1.2 nice首頁

nice相對於得物而言一個界面展示的內容則較為少,類似「朋友圈」的展示方法,將內容一列展示,用戶可以不用點擊內容既可瀏覽該條信息的全部內容,包括動態中的商品信息以及文字描述。

雖然一次瀏覽的信息量少但是無需其他操作既可瀏覽全部內容,但是相比得物可以根據點擊的內容為用戶推送更感興趣的內容相比,nice的用戶接收信息則較為被動。下端也是只展示部分下條內容的一部分,來提醒、吸引讀者繼續瀏覽。

5.1.3 識貨首頁

識貨的定位就是電商平臺,因此首頁便是展示商品信息、廣告內容,標準的電商平臺,若要進入社區瀏覽其他用戶的動態內容需要點擊下方導航欄中的社區,識貨的界面設計就更加緊湊,展示廣告、商品的分類,以及平臺活動內容,也因為有廣告的原因,界面色彩更豐富。

5.2 購買界面設計分析

5.2.1 得物購買界面

購買界面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將用戶最想知道的三個部分展示出來,合理的運用了空間。

用戶最想看到的便是商品的外觀,得物在購買頁面則用超過1/2的面積來展示商品的外觀以及文字信息,純白色背景更能凸顯商品的色彩和款式,給人簡單舒服的展示的感覺。此外,3D空間更是彌補了用戶看圖片無法更加準確的瀏覽外觀、商品的許多細節無法展示的缺憾,填補了二維空間展示的不足,同時滿足了用戶的好奇心。此外,「立即購買」是頁面中唯一有顏色的按鈕,這在某種程度上給了用戶心理暗示。

5.2.2 nice購買頁面

nice同樣將商品的信息放置界面的最大部分,此外,在商品下方還會展示用於此款商品的用戶,以及同樣想要此款商品的用戶,這對於建立社區而言是一個聰明的舉動,用戶可以諮詢已經有此款商品的用戶,也可以結識與自己有相同品味的用戶,只需點擊頭像即可進入該用戶的個人主頁,瀏覽該用戶的動態,也可以點擊關注以及私信。

5.2.3 識貨購買頁面

相比於其他兩個產品的購買界面,識貨在商品展示部分的佔據面積更小,個人在體驗過程中感覺界面太過擁擠,用戶真正想看到的內容沒有更加特別的展示出來。

5.3 個人中心界面設計分析

由以上三圖可以看出得物和識貨的按鈕分布更多維有文字有圖標,nice的個人中心依舊是單列的簡單風格,僅僅用文字來展示按鈕功能,在個人體驗過程中相對其他兩個產品略顯單調,而在識貨的個人中心的界面依舊有商品的圖片,推薦商品,此處更加體現出識貨的商業重點在銷售模塊上。

6. 總結

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各個電商平臺開始轉型,未來幾年也會是這一趨勢,普通用戶以及網紅的帶貨能力提升,人們也原因花時間和流量在觀看其他人的分享,普通人也可以是形象代言人,而毫無疑問這種形式的代言成本基本為零。但是產品不一定都是一成不變,每個產品依舊有自己的產品定位以及主打服務。

例如以上三個競品,得物依舊因為其成熟而且深獲大眾信任的裝備鑑定服務,近一兩年的下載數與用戶活躍度始終位與前茅;nice則本著不忘初心,雖然與最初相比做出了轉型,但其重心依舊在用戶社交、分享上,也因此收穫了許多女性用戶的加入;而識貨的重心則是為用戶收集更低價的商品渠道,與其他平臺合作,收取廣告費等為其他的電商平臺做到引流。

三者之中得物、nice是C2C模式為用戶提供平臺收取「中介費」,而識貨不但為用戶之間提供平臺,在用戶和其他平臺商家建立橋梁,「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識貨也有自己的商業重心。

用戶的交互方式三者之間也有些許差異,首先就註冊登錄而言,nice將註冊與登錄分開操作,但是實際操作中只有手機註冊需要獨立分開操作,因為涉及發送驗證碼,設計密碼,而這種註冊的方式就手機app而已沒有必要。

此外,其中有多個步驟是重複的,例如微信、微博註冊登錄的操作,本質上這兩個方式都是登錄即註冊,只需第三方授權,但也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如果用戶是第一次使用,並且用手機號註冊,他會覺得過程有點繁瑣,懶得再進行後面的操作,倘若這時這名用戶簡單快捷的完成了其他競品的註冊,這或許對產品而言就是一個錯誤的地方。

然後是頁面的互動設計,從直觀感受而言,得物與nice都是一切精簡,而得物在此基礎上會添加一些新穎的展示方式,例如3D空間,解決了用戶單看圖片無法多角度更詳細地了解商品外觀。

得物的購買商品步驟幾乎在同一頁面完成:進入商品頁面後點擊尺碼選擇,選擇的小頁面從下滑出,只佔頁面的50%,其他部分顏色調灰,給用戶一種我還在前一頁面的感覺,選擇完尺碼後才進入一個全新的界面。

而nice的簡約更多體現在單個頁面內的簡單方便,例如商品購買界面內的頁內導航欄。

而識貨由於它的商業模式不太相同,因此它需要展示更多的商品已經他們的報價,會顯得交互複雜,內容繁多。當然用戶在選擇產品是出發點也不相同,各個產品有各自的重點定位。

得物進入後首頁是社區展示,內容都是用戶分享的動態,單個頁面展示信息更多,用戶需要點擊圖片或者文字進入動態詳情頁來瀏覽全部信息,這樣更加有利於系統為用戶推薦用戶感興趣的內容,根據用戶點擊的內容來判斷用戶感興趣的內容。

而nice雖然也是用戶的動態,但在每一條動態上我們都會直觀的看到商品的信息,將單條內容全部展示出來,用戶接收內容相對被動。

識貨則一進入APP的首頁便是商品展示頁和廣告,銷售目的更為明顯。

 

本文由 @bbno_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315報告」二手潮鞋交易「紅與黑」:得物(毒)APP nice 有貨「上榜」
    據「電訴寶」用戶投訴大數據顯示,全年涉及投訴的二手潮鞋交易平臺有得物(毒)APP、Get、nice、有貨、切克、識貨。其中,3家二手潮鞋交易平臺入選《2019年全國電子商務TOP190消費評級榜》,分別是:得物(毒)APP、nice、有貨均獲「不建議下單」評級。
  • 校園社交app競品分析報告
    但事實上,同學庫的競品並不只是第三類app,因為第二類與第三類app是有交集的,因此同學庫的直接競品包含了二三類的大部分產品。我的功能展示四、競品分析4.1 競品選擇同學庫是一款服務於全國大學生人群的半熟社交平臺,致力於打造校園聯盟的融合生態體系
  • 得物app官網下載
    得物是一非常時尚的手機網購app。得物app有時下最火的潮流單品如球鞋、服裝、配飾、潮玩、數碼3C等,每個商品都是由專業的鑑別師進行審核,對有瑕疵的商品進行排查,保證商品都是正品,用戶們放心購買吧。
  • 聚投訴網友投訴得物-毒App:我在得物app上買到殘次品鞋子
    截止發稿前,得物-毒App有效投訴435次。 趙先生向公益性消費投訴平臺21CN聚投訴反映:「最近我在毒app平臺上買了一雙空軍一號,左腳的鞋子明顯可以看出殘次,殘次情況也太明顯了!而且左腳穿起來褶皺情況比右腳太明顯,就像不是一雙鞋一樣。
  • 如何提高app的留存率 怎樣促進app的新增和日活
    如何提高app的留存率?怎樣促進app的新增和日活?在產品的不同階段,我們需要關注數據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早期可能是下載量和用戶數,等產品穩定了就會更重視活躍量、留存率等數據。 如何提高app的留存率?怎樣促進app的新增和日活?
  • 用niceApp速達下單球鞋潮牌,駕馭最新潮流風向
    疫情期間不便逛街,去哪裡解鎖潮流新趨勢,當然是nice app。nice是在潮人圈知名度頗高的潮流電商平臺。買球鞋?nice有。看評測?nice也可。買美妝買玩具,當然更要先看看nice。在nice,聚集著大量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年輕人,已成為當下最具風格的潮流風向標。
  • 消費者投訴得物APP 鑑定真偽「並不靠譜」
    潮文化也帶動nice、識貨、得物等一批潮流電商平臺的崛起。今年年初,「毒」App更名為得物。憑藉首創「先鑑定、再發貨」的購物流程,得物收穫了一眾忠實粉絲。平臺除了售賣球鞋,還增加了服裝、配飾、手錶、美妝、手辦等潮流消費品類。隨著得物App的走紅,不少明星也攜品牌入駐得物App。不過,得物受年輕人追捧的同時,平臺商品服務也在遭受質疑。
  • App Store上有哪些冷門但逆天的 App?
    比LaunchCenterPro更加強大的工作流軟體,Workflowapp更容易上手,界面更加友善、直觀,他讓真正的極客們充分挖掘iPhone的潛力。 3、識貨 識貨app是一個生活購物網站——識貨網手機客戶端,識貨app專業生活購物導購應用,為海淘用戶貢獻全球廉物美的優品正品運動裝備。
  • 【已解決】聚投訴網友投訴得物-毒App:得物app非法收取包裹並且拒...
    截止發稿前,得物-毒App有效投訴415次。 葉先生向公益性消費投訴平臺21CN聚投訴反映:「我在得物app上出售一個項鍊,發出後我發現商品有質量問題向客服申請了取消訂單並且賠償了買家保證金。按照得物規定,這件包裹得物會拒收。可是得物並沒有拒收,收取了我的包裹,我向得物反饋此問題,客服一在拖延,從反饋到現在一直是一個說辭,拒不歸還商品。下面附上得物接受我包裹的證據和得物客服的說辭。」
  • APP開發流程
    然後把大概的界面和功能連接後,app的大致demo就出來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有界面設計師,就能節省大量時間。比如界面設計上,可以編寫功能模塊和設計師同步進行。這樣app的demo出來後,基本上可以有界面可以用了。在demo出來之後要自己試用和體驗幾遍,然後根據情況修改。
  • 運動品牌的「App困境」
    UA RUN 提供了其他類似軟體當中非常少見的專業跑步分析那麼,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運動品牌的app嘗試為何一再失敗?此時,UA的數據短板就迅速暴露出來:想要分析跑步,還需要心率、地圖等各類信息,這些信息其實是來自於智能手環和智能手錶等硬體。UA需要在這些硬體廠商所提供的軟體生態中完成開發並將數據取回,而這對於UA而言則是非常陌生的過程。
  • APP的分類和營銷模式有哪些 怎樣增加app的日活
    怎樣增加app的日活?這是很多運營新人都會面臨的問題,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希望能對你們有所幫助。 1 .學會競品分析 對於App推人員來說,競品分析是分析競品的投放策略,能夠幫助我們了解渠道市場,並且,如果你是一個App推廣小白或者是剛接觸一個陌生領域的App,觀察分析競品的投放渠道也是幫助你快速學習了解這一領域的重要途徑
  • 關於比心APP的市場分析及發展策略
    筆者從需求分析、市場分析到功能結構和部分界面,對比心app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比心app,作為吃雞直播間裡常常用來找玩伴的app,即陪玩app(能找著長得好看,聲音又好聽的小姐姐),目前商城裡能夠存活的app只有這一個,所以本文也不進行競品分析了。01 需求分析市場的需求來源於人的陪伴需求。
  • 小肚皮App產品分析:00後的社交養成平臺
    本文是小肚皮APP的產品分析報告,作者從產品戰略、用戶群體何功能結構三個方面對小肚皮APP進行了分析拆解,並給出了自己的優化建議,與大家分享。1.2 市場競品1.2.1 無直接型競品市面上專門針對青少年的社交app是空白區1.2.2 間接型競品
  • 全民K歌App產品分析報告
    圖2-2 2018年Q2移動網際網路行業報告選圖2.2 競品對比分析根據易觀千帆2017.12數據統計,從圖2-3和圖2-4可以看到,在移動K歌應用中,市場主要被全民K歌和唱吧兩者所分食,雙寡頭優勢明顯。
  • 發朋友圈的精美句子app-朋友圈文案app推薦
    發朋友圈的精美句子app哪個好用?有很多人覺得發朋友圈太麻煩,光是文案就要想很久,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朋友圈文案app推薦,無論你想要什麼類型的文案,在這款軟體裡都可以找到,一起來看看吧。
  • [萬字乾貨]計步器類APP競品分析,讓我們舉一反三,玩轉競品分析吧!
    現如今網際網路『約炮』當道,一句『約嗎』不知嚇退了多少純情少女,亦不知毀了多少無暇少年,溼妹雖自認豪情俠骨,但面對網際網路各種『約嗎』依舊得退避三舍!但話又說回來,溼妹又十分得佩服那些『相約』成功的神人。是什麼讓他們『一約』而成?.捂臉,害羞,並道一聲...溼妹不知。
  • 手機APP定位的基本原理分析
    打開APP 手機APP定位的基本原理分析 AA小小夏 發表於 2020-03-22 16:05:00 那麼app是如何得知當前設備所處的位置的呢?
  • app刷榜起步營銷網 app刷榜軟體
    app刷量是一定要做的,有錢有有錢玩app刷量的做法,沒錢有沒錢玩app刷量的做法。
  • 【已解決】聚投訴網友投訴得物-毒App:得物(毒)app平臺取消賣家已...
    截止發稿前,得物-毒App有效投訴338次。 郭先生向公益性消費投訴平臺21CN聚投訴反映:「平臺無故取消賣家已經發貨交易的訂單,訂單已經是在交易發貨中,造成賣家不必要的損失。 2020年01月07日 14:20,得物-毒App回覆:「您好!對於您此次反饋的事宜,核實平臺投訴專員已與您致電,溝通協商。考慮到您的用戶體驗,協商相應方案,很遺憾,雙方協商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