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達出清幸福人壽50.995%股權的交易終獲批,交易總價格達75億元!
2019年6月,幸福人壽大股東中國信達首次公告擬出清其股權。同年12月,誠泰財險和東莞交投宣布接盤幸福人壽。一邊是全國性壽險公司,一邊是在地方財險企業,這場體量相差懸殊的交易被業界稱為「蛇吞象」收購。
原始大股東信達徹底退出
7月17日,中國信達在港交所公告稱,完成轉讓幸福人壽股權。接盤方為誠泰財險和東莞交投,作為聯合受讓方,二者分別受讓30%、20.995%股權,成為幸福人壽第一大、第二大股東。本次交易總價格為75億元。
據了解,誠泰財險是第一大股東為紫光集團的財險公司,東莞交投集團是由東莞市國資委100%持股的企業。根據此前各方籤訂的產權交易合同,自銀保監會對本交易予以批准之日起,中國信達不再擁有幸福人壽任何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買方誠泰財險的體量與幸福人壽有較大差距。據幸福人壽官網顯示,幸福人壽現有註冊資本101.3億元。公司總部設在北京,在全國設有22家省級分公司,開設各級分支機構253家。2019年年末,幸福人壽總資產達631.29億元。
而誠泰財險註冊地在雲南,註冊資本59.7億元,目前設立雲南、四川、河南、山西、湖南等分公司,及80餘家中心支公司、支公司。2019年年末資產為93.73億元,因而上述交易被業內認為是一樁「蛇吞象」的併購。
據悉,中國信達控股幸福人壽已達13年,但其經營業績卻難使中國信達滿意。
2019年1月,中國信達發布盈利警告,指出2018年淨利潤較2017年同期下降30%左右,其中原因之一為權益類資產受資本市場衝擊影響,幸福人壽產生了較大的歸屬於中國信達股東的應佔虧損。
據公開資料顯示,自成立13年來,幸福人壽虧損年份多於盈利年份。2018年,幸福人壽更是因為虧損68億元,成為當年的「虧損王」。
2019年6月,中國信達首次公告擬出清幸福人壽股權。2019年12月,誠泰財險和東莞交投宣布接盤。
截止上述交易完成,聚焦不良資產主業的中國信達最終將幸福人壽出清。
誠泰接盤早露端倪
2020年5月,據華夏時報報導,誠泰財險董事長王慧軒,已經正式擔任幸福人壽的臨時負責人,原臨時負責人鄒偉中已卸任。此舉被業內認為,誠泰財險併購幸福人壽幾乎板上釘釘。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12月,誠泰財險大股東變更,其向紫光集團定向增發19.7億股的增資事項獲得銀保監會批覆。由此,紫光集團成為誠泰財險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33%。
誠泰財險入局幸福人壽的背後,是紫光集團對大金融板塊的綜合布局。除財險版塊外,紫光集團也在壽險牌照方面發力。據公開信息,紫光集團2017年初曾想發起設立新的壽險公司中青人壽,但中青人壽至今仍未獲得籌建批覆。
2016年,王慧軒加盟紫光集團出任董事、聯席總裁,成為此後紫光集團布局保險業的核心人物。2018年下半年,紫光集團成功收購誠泰財險33%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2019年6月24日,銀保監會發布公告稱,核准王慧軒擔任誠泰財險董事長的任職資格。
據了解,王慧軒是一名保險老將。資料顯示,王慧軒曾在中國人壽新疆分公司任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曾在人保壽險任執行董事、副總裁;還曾擔任過人保資本投資董事長、總裁等。
目前據幸福人壽2020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王慧軒並沒有出現在其高管人員名單之列,其董監高陣容中,有9位出身中國信達,佔比近四成。
業內人士告訴北青金融,隨著監管的加強,大部分金融牌照是稀缺資源,雖然在資本運作上走向平淡,但保險公司牌照依舊受到資本追捧,尤其是含金量很高的壽險牌照。此次終於摘得壽險牌照的紫光集團,或會在人事方面加強對幸福人壽的布局,但高層人事變動還需要看各股東、董事會以及個人的意願。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範輝 李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