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要說的影片是兩個丹麥女孩的故事。
哦!不對!應該是一對夫妻的故事!
這可不是童話故事喲!這個故事已經顛覆我們的常理了。
小編就不再此賣關子了,請繼續看下去……
他們來自丹麥,起初他們是夫妻,兩個人都是小有名氣的畫家,丈夫還算英俊,妻子貌美如花,兩個人很幸福。
可是,後來的後來,她們就變成了姐妹。
OMG!聽起來怎麼那麼奇怪!
婚姻的巨輪說翻就翻啊,讓人感慨世事多變,無奇不有。
影片的導演湯姆.霍伯曾經導演《國王的演講》、《悲慘世界》為觀眾所熟知。
《國王的演講》給他帶來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此次,新作《丹麥女孩》再次衝奧,摘得最佳女配,獲獎者是飾演片中妻子一角的艾麗西亞·維坎德。
(她在《安娜·卡列尼娜》飾演了女二號Kitty)
影片中中世紀的歐洲風建築、服飾、風光成為吸引觀眾的一大亮點,這些功勞當然這要歸結為服裝和攝影。
本片的服裝設計被讚賞為「天賜而非凡」,霍伯的御用攝影丹妮.科恩把一個心曠神怡的丹麥呈現在了大銀幕。
「世界上第一個變性人」的噱頭也確實吸引觀眾,影片改編自真實的故事,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位變性人莉莉.艾爾伯的變性經歷。
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自己男人的身體裡藏了一顆女孩的心,然後他通過六次變性手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變性人。
這期間他與妻子解除了婚姻關係,他在最後一次子宮移植手術中不幸去世,終年49歲。
莉莉.愛爾伯死後,他的妻子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
但是小編想說,即便有這些也阻擋不了小編對這部影片的負面評價。
故事發生在1926年丹麥的首都哥本哈根,妻子格爾達.韋伯納和丈夫愛納.韋格納都是畫家,一對兒文藝青年湊在一起,兩個人的生活浪漫又幸福。
他們的房間就是畫室,有美女、有才子、有油畫、有可愛的小狗。
妻子格爾達的作品一開始並不被認可,原因是:
「你確實能成為一流的畫家,如果能找對題材的話」。
房間中擺放了一副未完成的油畫,畫中的女孩是一位跳芭蕾舞的朋友,因為這位朋友要排練無法到場,丈夫愛納便成為了臨時的替補模特。
一開始,他是笨拙的、呆滯的。
然而批上紗裙的他很快便進入了佳境,此時緊張的音樂配合演員抽離的情緒完成了他向女孩轉變的心裡過程,外在表現就是他的蘭花指出來了
(蘭花指有木有讓你想起《霸王別姬》裡的哥哥)
小編能聽到他因為緊張心跳和呼吸都加快了,之所以被瞬間附體,用他的話來講,他喜歡女孩的衣服,無比柔軟。
然後,丈夫的女性意識就被激發了,並且一發不可收拾,妻子新買了絲質睡衣,面對誘人的妻子,他的反應是真美,但是他所指的並不是妻子哦,而是睡衣!
再發展下去,這件睡衣就到了丈夫身上,他開始偷偷穿妻子的女士衣服了。
終於要開始在妻子面前毫無遮掩的露出真面目了!
妻子的反應卻是讓人大呼意外,她說了一句「美麗」,而後開始輕輕撩起他的衣裙。
這到底是要鬧哪樣啊。
隨後,小編查閱了百度、豆瓣、以及谷歌,歷史上愛納的妻子格爾達其實是雙性戀的,只是片中沒有明確的說出來,所以她面對偷偷穿了自己睡裙的丈夫時,激情噴湧啊。
很快,在一次聚會上,愛納就以女裝亮相了,自稱是愛納的表妹,並改名為莉莉。
不得不說這位滿臉雀斑的影帝埃迪·雷德梅恩之前的擔憂是對的。
在影片開拍前,埃迪.雷德梅恩惴惴不安的擔心自己的女裝扮相不夠漂亮,而後莉莉的真實原型又被小編翻了出來,對比之下,埃迪簡直像個變態。
歷史上真正的莉莉嫵媚又迷人。
(這比泰國的人妖還美,有木有)
尤其是在鏡子面前扒光衣服,把自己的男性性器官藏在兩腿中間這樣的特寫鏡頭,多多少少還是讓直男們不舒服的。
愛納這個角色之前原定的扮演者是妮可基德曼。
妻子面對丈夫的女性渴望,一方面焦慮,一方面又利用丈夫的這種渴望得到金錢和名譽。
她的其他畫作一再被出版商拒絕,但她開始畫女性裝扮的丈夫後,作品卻受到了青睞,甚至被邀請到了巴黎去發展。
在巴黎,格爾達的作品得到了認可,並且遇到了多年的老朋友漢斯,漢斯是愛納兒時的夥伴。
這位漢斯在歷史上也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不是以格爾達的情人的身份存在,影片抹去了。
莉莉和漢斯之間的曖昧情感關係。
影片中的莉莉雖然認為上天搞錯了自己的性別,以女孩的身份自居,但是在電影中他反覆強調著他愛的是他的妻子,並且不與其他男人有過分行為。
這都掩蓋了歷史上真實的莉莉風流的一面,影片中的莉莉被塑造成了純潔的代名詞。
在巴黎,莉莉遇到一位醫生,這位醫生稱可以讓他變為真正的女人。
雖然有感染和失敗的風險,但這些風險在莉莉想變成女人的欲望面前,已被導演完全淡化和忽視,所以給人的感覺是這個手術並沒有那麼可怕,這一舉動也沒有那麼偉大。
隨後他就開開心心的來到了醫院,接受變性手術。
第一次手術後的他開始與男人手挽手出現在公眾場合。
而妻子在看到這一幕時,只能轉身裝作不認識,留給世界一個最孤獨、最憂傷的背影。
莉莉的整個變性過程確實引人關注,加上片中給予的各種美的讚賞,莉莉成為了觀眾心目中敢於打破常規,勇於追尋自我的勵志人物。
但小編並不認為他就是丹麥女孩,小編心中真正的丹麥女孩是他的妻子,面對自己深愛的丈夫,突然選擇在某天變為一個女人,以姐妹相稱,都說女為悅己者容。
但此時這個嬌美的妻子不僅得不到關愛,更要像男人一樣照顧身邊已經變性的丈夫,這種痛苦是無法用言語比擬的。
她雖痛苦,但她更在乎丈夫的感受,當丈夫向醫生說起自己實際上是女人的時候,妻子為了不使他感到孤單無依,毫不猶豫的表示「我也相信」。
她可以為了他的快樂而放棄自己的愛人,改為以姐妹的身份時刻在丈夫身邊關心著他。
自始至終都以建立在自己痛苦之上的寬容支持著丈夫,這種擔當甚至比男人的責任感更加強烈、更加寂寞,堅強和崩潰只在一瞬間。
世界上有一種距離,叫做:
昨日我無名指上還帶著你送我的結婚戒指,今日,你就拋棄了誓言,變成了女人;
昨日我們親吻嘴唇,現在只親吻臉頰;
昨日我們同床入夢,現在需要用擋板做牆;
昨日,她還被人抱在懷裡,今日已面目全非。
她甚至夢到丈夫結婚了,和一個男人,婚姻在慢慢的溜走,她連努力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她無法用女人的方式挽留一個女人。
妻子沒有像普通的女人一樣大吵大叫,更沒有對丈夫諷刺揶揄,看著熟睡的丈夫的她無法入睡,只能半夜起身看著她的臉把他的樣子畫下來,把強烈的痛苦釋放鮮豔的畫中。
這也許就是對一個畫家快樂和痛苦最到位的表現了吧,痛苦也在創作,快樂也在創作。
故事的後30分鐘,開始講莉莉做變性手術的過程,這段的節奏時而壓抑時而輕快,在醫院所受的折磨是痛苦的,但是不管多麼痛苦,他的妻子都陪伴在他的左右。
而做完手術後,他離真正女人又近一步的滿足感給他帶來自在和快樂,他甚至有了自己的工作,在百貨做了香水銷售,以女人的身份大方的和男人挽手在大街上穿行。
最後一次手術沒能成功,莉莉死了。
小編在想一個女人到底是要有多寬廣的胸懷才能接受這樣突如其來的大轉變。
整個電影避掉了很多現實的問題,如莉莉被塑造成為了一個「純潔」的代名詞,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被唯美化的莉莉。
真正的歷史中,莉莉手術的費用壓力其實遠比他做手術的痛苦更大。
夫妻關係也一度瀕臨破滅。
導演一再以美麗、唯美化等外衣修飾整個影片,使影片複雜交錯的分支被砍掉,完全只表現一條線,那就是莉莉是世界上第一位變性人,這部片子就是為了向他致敬!
但是,小編並不喜歡它,避重就輕的創作態度顯得那麼諂媚和膚淺,就像水上的波紋一樣,好看但沒有深度。
真實的殘酷和凌厲更能打動小編,小編已過了與童話為伴的年齡,幻想終究是一時的華麗和美好,真實才是一種最讓人上癮的極端美,這種美刺痛你,但是會永遠難忘,銘記心底!
最後想了解莉莉真實故事的親們可以去翻翻他的自傳《Man into w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