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熊貓血的第一次了解,是多年前一部電視劇《杉杉來了》。然而,由於我看電視一直都是「打醬油」,所以,一直沒有搞清楚,所謂熊貓血到底是Rh陰性血,還是Rh陽性血。以及這兩個血型和我們常聽到的ABO血型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趁此機會,好好了解一二
那麼,到底什麼是Rh血型呢?它與ABO血型又有什麼區別呢?
Rh血型系統:意為恆河猴(Rhesus Macacus)血型系統,是人類的一種血型系統,有陰性與陽性之分。當一個人的紅細胞上存在一種D血型物質(抗原)時,則稱為Rh陽性,用Rh(+)表示;當缺乏D抗原時即為Rh陰性,用Rh(-)表示。凡是人體血液紅細胞上有Rh凝集原者,為Rh陽性。反之為陰性。這樣就使已發現的紅細胞A、B、O及AB四種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別一分為二地被劃分為Rh陽性和陰性兩種。大部分人都為陽性,Rh系統可能是紅細胞血型中最複雜的一個系統,其重要性僅次於ABO系統。
PS:什麼是凝集原呢?凝集素又是什麼東西呢?
若將血型不相容的兩個人的血液滴加在玻片上並使之混合,則紅細胞可凝集成簇,這一現象成為紅細胞凝集,在補體的作用下,可引起凝集的紅細胞破裂,發生溶血。
紅細胞凝集
紅細胞凝集的本質是抗原-抗體反應。紅細胞膜上抗原的特異性取決於其抗原決定簇,這些抗原在凝集反應中被稱為凝集原。
能夠與紅細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應的特異性抗體稱為凝集素。凝集素為 γ-球蛋白,存在於血漿中。
簡單來說,一個人的血型可以是ABO血型中,A、B、AB、O中任何一種。但他又可以同時是Rh陰性血型,或者Rh陽性血型。這兩個不同的血型系統是對血型的不同分類方式。
不管他到底是Rh陽性血型還是Rh陰性血型,都是正常人群,只不過,Rh陰性血型人群在遇到特殊情況時,臨床意義不可忽視。
在我國漢族和其他大部分民族的人群中,Rh陽性者約佔99%,Rh陰性者僅約1%。但在有些民族的人群中,Rh陰性者較多,如塔塔爾族約15.8%,苗族約12.3%,布依族和烏孜別克族約8.7%。在國外的一些民族中,Rh陽性血型的人約為85%,其中在歐美白種人中,Rh陰性血型人約佔15%。
由於Rh陰性血型的人群過少,所以,一般稱其為熊貓血。
ABO血型與遺傳
與ABO血型系統不同,人的血清中不存在抗Rh的天然抗體,只有當Rh陰性者在接受Rh陽性的血液後,才會通過體液免疫產生抗Rh的免疫性抗體,輸血後2-4個月血清中抗Rh抗體的水平達到高峰。因此,Rh陰性受血者在第一次接受Rh陽性血液的輸血後,一般不產生明顯的輸血反應,但在第二次或多次輸入Rh陰性血液的輸血後,即可發生抗原-抗體反應,輸入的Rh陽性紅細胞將被破壞而發生溶血。
RH陰性者不能接受RH陽性者血液。但是,RH陽性者可以接受RH陰性者的血液。
由於Rh陰性血人數較少,而當其需要血源的時候,可供其接受的血型也有限,所以,目前各地都會有一個稀有血型聯盟進行互助。
Rh陰性婦女與Rh陽性男子結婚,該婦女孕育的可能是Rh陽性胎兒,胎兒紅細胞因某種原因進入母體後,導致母體產生抗Rh凝集素。若當婦女再次懷孕Rh陽性胎兒時,母體的抗Rh凝集素就可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液,導致新生兒產生溶血性貧血而死亡。如果Rh陰性婦女當時曾接受過Rh陽性的血液,則孕育的第一胎Rh陽性胎兒也會發生溶血景象。這主要是因為跟ABO血型體系的抗體不同,Rh血型系統的抗體比較小,能夠透過胎盤屏障。
若在Rh陰性母親生育第一胎後,及時輸注特異性抗D免疫球蛋白,中和進入母體的D抗原,以避免Rh陰性母親致敏,可預防第二次妊娠時新生兒溶血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