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發起的「廣東優質月子中心」推薦活動已經進入專家評審階段。10月30日,由專家、聯盟和記者組成的評審組繼續走訪月子中心。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在過程中了解到,接近年底生育高峰,近期不少月子中心出現滿房情況。有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廣州的月子中心行業蓬勃發展,希望通過本次評選可以發現自身的不足,以評促進,同時藉助本次推薦活動提升行業形象,促進行業發展。
母嬰照護細節各有特色
這一天走訪的,有套餐3萬多元起步的普惠型月子中心,也有號稱「七星級」的高端月子中心。各中心在對媽媽、孩子的細心照料方面,都各有特色。在白雲區從雲路的某月子中心,評審組搭乘電梯時發現電梯內放置了一把椅子,詢問得知,是為一些產後無法久站的媽媽設立,而在房間內,也加上了空調擋風板,避免空調風直吹媽媽和寶寶。白雲大道南的一家高端月子中心房間內,特別設置了一套單獨的水系統,擰開水龍頭即可流出中藥水,方便媽媽擦身。房間內還配置了價值6.8萬元的嬰兒床,通過輕微搖擺模擬母體內的感覺,睡墊還可以漸變弧形睡墊,根據孩子的日齡逐漸拉平。
在位于越秀區明月一路的一家月子中心,負責人展示了一套智能環境監控系統,實時顯示月子中心內的溫度、溼度、PM2.5、甲醛、二氧化碳濃度,每分鐘更新,新風系統持續產生負離子,而中心內的房間和走廊形成正負壓,確保走廊等公共區域的空氣不會進入房間內。
著重考察對母嬰安康的保障
對母嬰安康的保障是評審組著重考察的內容。在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疫情防控常態化期間,各家月子中心都加強了衛生消毒設施。除了進入月子中心所在樓宇和月子中心內部前,分別要進行兩次手消毒以外,進入月子中心還需要穿上一次性鞋套,有的月子中心還準備了消毒地墊、風淋室等設施設備。
而白雲區機場路的一家月子中心,除了把相關部門對月子會所的防控指引上牆懸掛外,還設置了隔離區,在復工復產後對月子會所的工作人員先隔離觀察後才上崗,每個房間門口設有免洗手消毒液,此外還設置了機動室,是每個新入所寶寶的單獨育嬰室,新生兒觀察24小時後,才能進入集中育嬰室;而媽媽在出所前,也安排在機動室學習新生兒洗澡、護理等操作,避免進入集中育嬰室導致的交叉感染風險。
評審專家組成員、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新生兒科主任醫師張喆尤其關注月子中心內護嬰比、工作人員健康體檢情況、急救箱的配備、應急預案及演練情況等等。在越秀區流花路的一家月子中心裡,在查看急救箱內藥品和物品後,她特別為該中心配置的新生兒復甦囊豎起拇指「點讚」。走訪中發現,各月子中心的急救箱配置、應急預案制定等較為齊備,但存在演練記錄不充分、AED配備缺位等情況。
廣州每年10%產婦選擇月子中心
據了解,廣州首家月子中心在2009年開設後,近年來月子中心行業在廣州蓬勃發展,根據廣東月子中心聯盟的數據,目前廣州地區有近200家月子中心,廣州地區選擇入住月子中心的產婦佔每年分娩人數的10%左右。近期正值出生高峰,走訪中有的月子中心已經連續兩個月滿房,高端的月子中心房間也有六成滿,還有月子中心表示:「1月份的房間訂出了八九成,甚至有預產期明年6月的已經訂好了」。
參加評選的月子中心負責人都表示,現在廣州越來越多產婦選擇專業的月子中心服務,月子中心需要加強互相交流和學習,提升服務質量,共同把市場的「蛋糕」繼續做大、做強,否則一旦出現服務質量問題,影響的將是整個行業的口碑。「現在整個市場發展起來了,但因為沒有統一標準,不同中心的服務參差不齊。我們希望通過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組織的評選活動,提升行業的形象。」越秀區明月一路某月子中心的董事長周兵表示。白雲區機場路某月子中心的文經理則認為,這次評選活動為月子中心提供了一次查找差距、改進服務的好機會。
記者從「廣東優質月子中心」評選活動主辦方了解到,目前活動已有近百家月子中心報名參與,廣州公辦三甲醫院的婦產科專家、新生兒科專家、產後康復專家以及家政行業、月子中心從業人員等組成的評選專家組,將繼續對各區參評的月子中心進行實地探訪,對月子中心進行多維度的考察、打分。完成所有打分並經核定後,廣東優質月子中心榜單將於年底出爐,為寶媽們挑選月子中心會所提供參考。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伍仞
圖:信息時報記者郭柯堂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陳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