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真是劇迷的災難。
接連兩部經典IP都翻車了。
而且是翻得全網痛罵的那種。
張一山版《鹿鼎記》喜提年度最低分國劇,只有2.7。
另一部更慘。
不僅評分和《鹿鼎記》有得一拼,還慘遭全網下架。
嗯,就是號稱亮劍3的:《雷霆戰將》
劇只播了9集,天知道如果播完評分會不會更低
連《人民日報》都專門發文痛批:
如此奇劇,不禁勾起了肉叔那該死的好奇心,跑去圍觀了一番……
嗯,這劇確實爛。
但吐槽吐到點子上的人不多。
而這部爛劇背後反映的可悲現象,更少人提到。
聊,必須得好好聊聊。
01抗日神劇?
多人都把《雷霆戰將》歸為當年《抗日奇俠》那一類「抗日神劇」:
一樣的題材,一樣的罔顧現實,不合邏輯。
但,它們只是表象類似,內涵完全不同。
十年前湧現出的抗日神劇,內核是自卑。
它以誇張荒誕的手法無限增強我方人員的戰鬥力,恰恰暴露了那時咱們還不夠強。
這種渴望強大的心理,被病態地呈現。
內裡的不自信,催生出抗日人員的蓋世神功。
「經典」的《抗日奇俠》裡,各路隱藏於民間的武林高手,投身轟轟烈烈的抗日戰爭中,展現了強大的中華武術。
手撕鬼子是常規操作,飛爪奪命那是手到擒來;鬼影迷蹤不過喝口水那麼簡單啦。
這劇評分竟然也有3.4。(雷霆戰將:……)
浮誇荒唐的做法,即便是在7.5分的《鐵道遊擊隊》裡也有——主角的車技,領先世界百年。
鐵道遊擊隊的彭亮,和一群漢奸在鐵路上演一場激情飆(單)車戲。
主角就是不一樣。
別人都在鐵路枕木上騎,只有彭亮沿著鐵軌騎,愣是把單車騎成了火車。
突然,前面一輛貨車擋路。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咋整?
直接上天。
只見彭亮車頭一提,連人帶車旱地拔蔥一般飛起好幾米,飛到了火車上。
後面的漢奸眼看如此神技,只能嘆服。
△ 印度阿三直呼內行
主角各種神技加身,這才獲得了「抗日神劇」的稱號。
但《雷霆戰將》不一樣。
和抗日神劇的內核恰恰相反,它的內核是自大。
它並不過分貶低敵人,也沒有神話抗日戰士,而是……
輕視對手。
只有極度自信,才能如此蔑視。
人民日報批其不尊重歷史,八路軍在別墅裡辦公,戰地護士穿著高跟鞋,裙子上戰場;還有悠閒喝咖啡、抽雪茄的軍官等等。
劇方還發文辯稱,查過歷史資料,確有其事。
但無論《雷霆戰將》是否真的做了功課,才做出以上種種雷人橋段。
咱們看一個細節,就能知道該劇有多「用心」了。
王雲山衣服筆挺地出場,一塵不染,光鮮亮麗。
好吧,這時還沒打仗,興許人王團長就是一特別愛乾淨的八路軍戰士呢。
那麼,打完仗後?
他的衣服還是一根線都沒掉。
一笑,就更違和了。一嘴乾淨整潔的大白牙,和臉上的妝形成鮮明對比。
劇組以為,敷衍地在衣領邊緣落了點泥,臉上搓了把汙垢,就能騙過觀眾的眼睛了?
這熨帖整齊的衣服,精修的髮型,光滑的皮膚,保養得當的牙齒。
哪裡像是個艱苦抗戰的軍人?
這部劇的癥結被《人民日報》一陣見血地指出——用偶像劇的套路拍抗日題材。
什麼是偶像劇套路?
人物要帥/美,而且一定要想方設法展現這種帥/美。
沒有家國情懷,沒有個人價值,愛情永遠在第一位。
主角的感情線才是真正的主線,其他一切都是服務於愛情的元素。
不顧實際地美化,人物和現實都蒙上一層虛假濾鏡,缺少層次,沒有思想。
看《雷霆戰將》郭師長的出場。
日軍飛機轟炸,一顆顆炮彈落下,國民黨陣地內炮火四起,沒一塊好地方。
爆炸震得掩體隨時要塌,泥灰撲簌簌不斷落下。
裡面一人直挺挺地坐著,手上端著一杯咖啡,他拿著湯匙慢慢攪動咖啡。旁邊一警衛,端著熱水一直抖。
又一個炮彈爆炸,一把泥沙落下,郭師長手一捂,蓋在咖啡杯上,擋住了落下的泥沙。
好一個臨危不亂的漢子。
這個出場,給足排面。
而此時,他的部隊彈盡糧絕,沒多久就會全軍覆沒。
王雲山出場雖然不夠帥,但上了戰場有的是偶像男主的待遇。
扛著機槍,一步一步突突突,這時候還給個升格的滿鏡頭。
嗯,必須留給觀眾欣賞他帥氣的時間。
△ 把郭師長都給看愣了
耍帥的巔峰,是下面這幕。
王團長和鬼子肉搏,左邊一腳撩倒一個,再回過頭一個刺殺,把另一個鬼子捅飛。
又一個慢鏡頭,背景還是一個炸彈爆炸,震起一團泥土。
時機,角度配合得妙到巔毫。
充分展示了王團長「有我無敵」的霸氣。
發現沒?
他們是夠帥,只不過不接地氣,不顧現實。
所以說,它不是抗日神劇,而是用偶像劇套路拍的抗日劇。
觀眾對一部劇爆發出如此強烈的反感,往往是因為過往積聚的情緒。
當觀眾對某一類劇產生集體厭惡。
那就是近年國產劇積重難返的弊病。
02「被偶像」的國產劇
最嚴肅的戰爭片都開始耍帥。
可見,偶像劇套路正在侵蝕國產劇。
一個逐漸顯露的問題,近年甜寵劇大行其道。
看看豆瓣上在播的新劇,各種愛情偶像劇也佔了一半。
近年火爆的劇裡,都能找到偶像劇套路。
霸道總裁+傻白甜女主,這是最常規的組合。
捧出了《親愛的,熱愛的》,李現成了「現男友」,楊紫也成了鮮肉們的福音,據說和她拍過劇的男演員,事業都起飛。
而最能讓演員出圈的其實是耽美。
但國產劇裡的耽美,並無意探討同性愛情的議題,不過是換種方式(性別?)演偶像劇而已。
要說讓男演員事業起飛的劇,還真就是耽美居功至偉。
朱一龍和白宇老老實實演了那麼多年戲,沒掀起太大水花,憑藉《鎮魂》成了頂級流量;而一部《陳情令》也讓肖戰和王一博取代了前兩位的位置。
偶像劇套路的成功,讓資本看見了百試不爽的靈藥。
於是,偶像劇套路宛如病毒侵蝕其他劇種。
一個一直被詬病的劇種——職場劇。
就是因為一直被說披著職場劇的皮談戀愛。
即便是評分8的職場劇《怪你過分美麗》,也要讓秦嵐和高以翔談一場九曲迴環的戀愛,用以支撐劇情。
最後手挽手走向夕陽,又是「從此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童話結局。
今年,讓肉叔意難平的一部劇同樣被偶像劇套路毀掉,《以家人之名》。
前面劇集營造的家庭劇氛圍以及人物關係,讓肉叔驚訝:
國產劇創作者終於有了開拓意識,並且沉下心拍點其他了?
現實狠狠打臉。
15集之後,這部劇完全毀掉了前期紮實的家庭倫理劇質感,還是讓主角們一個個陷入愛河。
電視劇不遺餘力地向觀眾展示兩個哥哥的甜,一個高冷哥哥默默付出,一個可愛哥哥每天起床做早餐。
他們都愛上了妹妹。
呵呵。
不僅是男女主兩人為愛痴狂,所有角色都談起了戀愛。連女主李尖尖的爸爸最後都抱得美人歸。
《以家人之名》又名《以家人之名談戀愛》。
而近年興起的所謂大女主劇,不過是性轉的偶像劇。
它們根本無意探討女性的現實困境,更遑論探究導致這種困境的深層原因。
這些劇不過是被美化的另一個幻夢。
比如《扶搖》,架子搭得再大,五洲大陸的激戰,三個國家的權謀,不過是為男女主之間的情愛鋪路,做陪襯而已。
而眼看偶像劇套路如此,連老戲骨也難免不下場。
陳建斌和李一桐主演的《愛我就別想太多》。
身為土豪的陳老師偽裝成開包子鋪的大叔,就為了找一個不看重錢的真愛;善良可愛不看重錢的李一桐也陰差陽錯和陳老師成了夫妻,屢次被陳老師施救。
套路太老,這倆演CP又實在太違和。
瞧給陳老師逼的,只能用手擋住借位完成吻戲
這劇成了陳老師演藝生涯的滑鐵盧,評分3.3。
偶像劇套路並不萬能,也正在失效。
唐嫣產後的復出之作《燕雲臺》,並沒有為她贏得喝彩。
名義上是遼國女政治家蕭太后的傳奇一生,實際上是蕭燕燕的悲慘愛情路。
蕭燕燕一出場還是個傻白甜,遇上自己的初戀男友韓德讓,但是又被遼國皇帝看上,有情人成不了眷屬。
還是古裝偶像劇那一套,都2020年了,評分4.9,不及格。
在偶像劇套路侵蝕的國產劇裡,可供玩味咀嚼的東西幾乎沒有。
沒有理想,沒有親情,沒有友情。
只有愛情。
被痛批下架,引起公憤的《雷霆戰將》,是觀眾對偶像劇套路的集體抗議。
而,當偶像劇套路侵蝕成為一種現象時,背後的原因開始引人深思。
03共謀的困境
看《雷霆戰將》和抗日神劇不在一個品類。
但二者形成的原因卻完全一樣。
當初抗日神劇湧現時,央視新聞1+1做了檔節目。
《抗日劇難道可以這麼拍?》裡說到了神劇湧現的原因。
一個是迎合觀眾。
雖然神劇裡有諸多雷人橋段,但並不是所有人都不喜歡看。
裡面說到,抗日神劇的收視率不低,而且利潤率通常能達到200%。
有觀眾喜歡看,而且還不少。
抗日神劇,也是迎合觀眾的產物。
就像甜寵劇迎合的是全民嗑CP的時代,所以偶像劇套路才能在各種劇種流行起來。
故事不精彩?嗑個CP就好了。
邏輯不暢通?嗑個CP就好了。
製作不考究?嗑個CP就好了。
但是,這些創作者一方面迎合觀眾,一方面又輕視觀眾。
完全沒有敬畏心。
有網友在《雷霆戰將》主演魏千翔微博下吐槽劇太爛。
魏千翔回覆:
「不喜歡別看,別在這造次,有多遠按照圓潤的方式去多遠。」
而面對批評,劇組也髮長圖回應:
「女兵穿裙裝在歷史上是真真實實客觀存在的
青年演員適合演革命戰士
國民黨軍官抽雪茄,喝咖啡確有其事」
通篇都在說,咱們這是查了資料的,不是瞎編的。
但,卻規避了最重要的問題。
肉叔其實並不覺得拍劇一定得照著真實歷史,拍得一模一樣。(這不現實)
文藝作品當然是允許虛構的。
但,虛構,不等於亂編。
《雷霆戰將》最大的問題是,它根本無意創作出好故事,製作一部好劇。
通篇回應都沒正視自己的問題,企圖矇混過關。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安全。
《新聞1+1》裡,中央戲劇學院影視系副主任,倪駿,也是編劇。她說:
「影視劇題材限制,抗戰劇是一個安全的選擇。」
同理,現在最安全的題材莫過於愛情題材。
特別是偶像劇式的愛情。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給觀眾影造一個美夢,既可以不考慮現實,又不觸碰禁忌。
拍劇,投資方要賺錢。
如果一部劇,拍出來播不出,根本賺不了錢。
其他類型劇,那些抽離掉現實,陰暗面的地方,用什麼東西來填充?
最好最安全的就是愛情。
談個戀愛沒什麼錯又合理。
對於沒有創作自覺,只想賺錢的片方來說,別管什麼劇,用偶像劇套路來拍,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偶像劇侵蝕國產劇,是當下環境,創作者和部分觀眾的共謀。
無法責怪哪一方。
因為他們的需求都是合理的。
我們沒法改變資本逐利的本性,也無法要求觀眾們都只看有深度有內涵的劇。
娛樂是絕對需要的。
但如今,只剩下娛樂至死。
悲哀。
儘管現狀難以改變,肉叔還是想寫下這篇文章,奮臂疾呼。
希望用心表達的創作者多一些。
那些能夠拍出《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的人多一些。
更重要的是。
當我們看見這樣的劇和用心的人時,給他們的關注和讚譽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