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文學歷史上永垂不朽的經典,在這本小說其中蘊含的歷史文化意義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寶藏。《西遊記》所記載的是唐僧師徒四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向西天求取經書最後取得完美成功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很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其中精彩曲折的故事情節也讓很多人稱為《西遊記》的狂熱愛好者。
在眾多神仙精怪中,孫悟空作為唐僧的大徒弟,其中神通廣大,叛逆果敢的形象讓很多人喜愛,也是很多人關注的焦點。
孫悟空又叫孫行者,自封花果山水簾洞齊天大聖美猴王,曾經擔任天界的弼馬溫。他原本是女媧補天的一塊磐石所變化,因為與生俱來的特殊導致他比一般的猴子要聰明很多,就是他帶領著猴子猴孫進入了水簾洞畫地為王。
後來經過了幾百年的生活,孫悟空經過漫長的時間洗禮開始感嘆世間的變化無常,於是開始尋求長生不老的技術。他跋山涉水去菩提老祖門下尋求長生不老之術的奧秘,從而得到姓名孫悟空。經過多年刻苦的學習,孫悟空終於學到了長生不老之術以及地煞七十二般變化和筋鬥雲等法術。
學成之後的孫悟空也因為自己能力的強大有些自負,後來因為不滿意世間的一些法則於是開始大鬧天宮修改生死簿,這些太大的動作引起了天庭對他的注意。然而天庭對於孫悟空的所作所為並不非常在意,只不過礙於面子不想要他鬧事,於是讓孫悟空成為弼馬溫在天庭餵馬。後來孫悟空覺得自己被天庭輕視了,於是一怒之下大鬧天宮,玉皇大帝沒有辦法,最後是請了如來佛祖出面才將孫悟空鎮壓在了五指山下才將這件事解決。
很多人對於這件事都存在一個疑點,孫悟空既然是菩提老祖的弟子,在孫悟空學習的時候菩提老祖就對他喜愛有加,為什麼後來孫悟空落難菩提老祖為什麼沒有施加援手。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菩提老祖並沒有不管孫悟空,相反子在事情發生的時候,他為孫悟空做了一件事,就連天帝和如來都進行了默許。
其實菩提老祖早就看出來孫悟空天性叛逆,算出他以後會惹出禍端,於是儘早將他逐出師門,其實這一切是為了磨礪他的性子罷了,因此才引出了後面的種種。試想一下,孫悟空後來的所作所為,不管是偷吃蟠桃還是怒懟天帝,都是非常重量級的錯誤,可是最後也只是受到了輕微的處罰,並且還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這一切都是看在了菩提老祖的面子上。
菩提老祖的存在不容小視,不光是法力無邊還精通諸子百家的學說。雖然過著隱居的生活,可是在他手底下的門徒無數。他擁有很多能力,聲望不亞於天庭裡的任何一位神仙。縱然手底下門徒眾多,可是對於孫悟空,菩提老祖還是非常的重視的。這不光是因為孫悟空聰慧機靈,還有他與生俱來的特殊性,實在是一個可塑之才。想一下那麼多的師兄弟,菩提老祖只傳授了孫悟空獨一無二的本領。
對於孫悟空菩提老祖並沒有置之不理,在孫悟空被關押之後,他特地在孫悟空關押的五指山下特別種植了一株桃樹,並且叮囑五指山下的一戶人家對孫悟空多加幫助,好好的照看孫悟空。
這戶人家接受了菩提老祖的所託,世世代代都照看著孫悟空。在電視劇版的《西遊記》中,有個小牧童經常給孫悟空摘桃子吃,並且幫他拿東西,這就是當時的那戶人家。後來唐僧路過五行山將孫悟空帶出來,那時候小牧童已經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了。
後來我們也知道,如來佛祖讓孫悟空保護唐僧西行,就是因為看出了菩提老祖對孫悟空的重視,這樣做也是給菩提老祖一個臺階下,讓菩提老祖重視的徒弟有個名正言順回歸自由的機會。
而孫悟空雖然有些驕傲可也是個機靈的人,後來的他沒有辜負眾望,成功的保護唐僧取得真經,並且一起飛升成佛。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磨難,孫悟空的性格也從一開始的張狂囂張變得沉穩平和,這一切也正好對應了菩提老祖的心願,想要孫悟空受到歷練。
雖然孫悟空早就被菩提老祖逐出師門,卻不知道這一切其實還在菩提老祖的教育理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