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的《主持人大賽》是全國首檔國家級主持人競技平臺,國內主持界最權威人才選拔賽事,從1988開始歷經三十年,只舉辦了六屆大賽,暌違熒幕八年,19年再次揚帆起航。雖然已經完美收官,但是它的影響卻餘熱未減。
這次大賽陣容是由撒貝寧主持,董卿和康輝擔任點評嘉賓,敬一丹、魯健、朱迅、劉欣等17位播音界的大神擔任專業評審。參賽選手都是來自全國各行各業,各省市電視臺的佼佼者,每個人都卯足了勁,使出渾身解數,希望在央視主持人大賽的舞臺上追逐夢想,綻放光芒。
選手們無論在臨場應變能力、節目編排能力、話題闡述評論能力都實力超群,賽事中節目緊湊被觀眾稱為「全程無尿點」,選手比賽被譽為「神仙打架」。他們的思維縝密、妙語連珠、出口成章更是給考生留下不少寫作的好素材和金句。
董卿和康輝擔任點評嘉賓更是點評無廢話,直擊要點,簡單明了。董卿點評時金句信手拈來「一切的學問都沒有速成的,尤其是語言;醫生是看人的病,有時候記者是在看病的人。」語氣溫柔但內容犀利。而康輝被稱為「行走的新聞庫」,每出一組資料出現,他都能說出名字,道出新聞點。「大涼山電工阿布依依,引申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十八洞村龍德成奶奶,精準扶貧的影響力」,兩人的專業素養和文化底蘊讓大家驚嘆與折服。
每場的比賽都少不了主持人撒貝寧的幽默風趣的主持風格,把原本嚴肅緊張的比賽舞臺增添笑點而活躍了氣氛,給選手來帶了輕鬆感。而撒貝寧這是第二次站在《主持人大賽》舞臺上,第一次則是2000年他是參賽的選手,最後榮獲冠軍。
懷而不顯叫藏拙
民間流行一首調侃打油詩「普通家庭馬化騰,不知妻美劉強東;悔創阿里傑克馬,北大還行撒貝寧。」這是大佬們在訪問期間為了減少與普通人距離,脫口而出的「真實」想法。
「北大還行」這個梗來自於《吐槽大會》上的他的吐槽段子,「所以我一想北大還可以」出口就酸倒現場觀眾一大片。在某節目中問兩位明星是否為愛情鼓掌,在眾人都蒙圈之際,他換了更直接的問法「建立實質性的人生約定」,這樣有「內涵」的段子,在節目中處處可見,公然文縐縐的開車。在《了不起的挑戰》中被阮經天直呼「沒想到他是這樣子的,我以前看過他的節目,真誠,專業,從容,現在卻是『卑鄙』、沒有誠信,頑皮。」
節目中他還給自己起了個稱號「芳心縱火犯」,自認自己的盛世美顏燃燒了十歲到七十歲所有女人的芳心,這梗燒了整個網絡,成了飯圈笑談。這麼不正經的撒貝寧被網友戲稱是被「法制節目」的嚴謹壓憋壞了,到綜藝節目解放天性來了。
這樣玩轉各大節目的撒貝寧是主持專業過硬,還是天賦秉然。通過「北大還行」得知,撒貝寧是沒有參加高考直接保送北大,在北大法學院學習四年後保送研究生,一連串的操作都會被認為撒貝寧肯定是循規蹈矩、勤勤懇懇的好學生,但現實剛好相反。撒貝寧從小被認為有文藝天賦的淘氣鬼,他是通過北大所舉辦的藝術冬令營由一曲《小白楊》保送北大,就這麼簡簡單單的一首曲子就能被錄取嗎,當然不了,北大是通過綜合素質來確保學生是通過減分還是保送,這說明撒貝寧的成績不會差。
大學四年參加話劇、電臺、合唱團、拍電視劇、各種晚會主持人讓他無暇顧及學習,連老師都不記得班上有這個名字,但是他的成績卻名列全院28名。他同寢室的舍友透露,撒貝寧雖然平時逃課,在考試的前一個星期就會把自己關在床上開始背各科目書籍,背完就上考場,最後成績下來還不錯,讓大家羨慕嫉妒恨。撒貝寧也在一檔訪談節目中說道,他很感謝上天給他的「照片的記憶」,只要他讀過的書都會存在腦海裡,甚至在學生時代還出現過一項課外遊戲「撒貝寧背書」,下課同學拿著書,問他第幾頁第幾段,他都能背出來,這天賦在學習上帶來了很大的益處。
笑容都是咬緊牙關的努力
進入央視後開始主持《今日說法》,因為不是專業院校出來,錄製過程困難重重,撒貝寧說,當時是因為很在意周圍工作人員對自己的看法,導致無法專心致志的與嘉賓交流,經常忘記下一步該怎麼問,這些都是對自己的不自信造成的。第二年參加《主持人大賽》,通過層層考驗榮獲冠軍。20年的主持生涯裡,從一個名不經傳的《今日說法》小主持,到《開講啦》、《出彩中國人》、《了不起的挑戰》、《主持人大賽》的節目主持人,撒貝寧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小撒經」風趣,幽默,現場把控力強。
近年來的撒貝寧經常參加綜藝節目而遭到網友質疑「他是不是被央視開除了」,他曾說:「央視作為國家電視臺,立臺之本絕不是娛樂類節目,而是嚴肅、新聞類的節目。」而他雖然參加了綜藝節目,但是每期節目的最後他都會給大家普法,他想做更多深度的內容。
柴靜在《看見》說過一句話「有些笑容背後咬緊牙關的靈魂」。雖然撒貝寧擁有「照片的記憶」對他的學習和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因為不是專業出身給他在《今日說法》主持上帶來很大的障礙,深知自己的主持功力薄弱,他每天堅持不懈的練習,吃掉無數包潤喉糖。毫無主持基礎的他,是通過怎樣的努力,在進入央視後的第二年,獲得全國《主持人大賽》冠軍。由於頻道改革,撒貝寧開始跨界綜藝類節目,由一個嚴肅的小撒變成一個綜藝小王子,這些都離不開他的努力。好友張紹剛評價他「很聰明很努力,最主要是很愛學習,只要自己不會的,他就下死心去學習。」甚至在節目錄製現場,過度勞累而被迫吸氧。
身高是他的遺憾,他卻能變成各種場上調節氣氛的段子;嚴謹原本是伴著他職業生涯的代名詞,他卻搖身一變成「梗王」「芳心縱火犯」。他不停地嘗試轉變的探索,只為了解自己還有哪些特長。在每年的兩會期間,仍舊堅持自己曾經的特別節目,他希望能夠為更多的百姓,發出他們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