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我的前半生》之後,又一部亦舒的作品將會改編成電視劇,而這部亦舒作品比起《我的前半生》更為有名,那就是《流金歲月》。
早在1988年鍾楚紅張曼玉就主演過同名電影,而如今雙姝陣容換成了劉詩詩和倪妮,同樣惹人期待。
不過為什麼又是亦舒?
從《我的前半生》到《流金歲月》,亦舒的作品到底魅力何在?
《我的前半生》電視劇是亦舒第一次在內地被討論得熱火朝天。
整部劇摒棄了許多都市情感類作品一貫放大的人生雞湯和愛情至上法則,力求在展現多元的婚姻價值觀的同時,用犀利與深刻的視聽語言,探討著一段關係走向終結的多種原因:
如價值觀的偏離、能力的差距、原生家庭對現有新家庭的消耗等等。
這種深入的思考和剖析,也無疑將為現實中身處婚姻、情感困境的人提供一劑苦口利心的「良藥」。
雖然《我的前半生》在口碑和收視率上都超越了內地影視劇的平均水平,但是要論到這部影視作品是否有得到原作者亦舒的真傳,恐怕在這裡還是得打個折扣。
亦舒是香港豪門恩怨、娛樂圈旖旎、財經花邊的民間太史令和併購大師,寫盡大都會的繁華和冷漠。
《我的前半生》少了亦舒小說裡最迷人的略帶香豔的辛辣味,以及那最為精緻的衣著品位和時尚觸覺,甚至是某些橋段還是不可免俗得陷入了老套的劇情裡。
很多觀眾從中看到的都是亦舒作品裡無處不在的世故與老辣,以及她苦口婆心教新時代都會女子如何體體面面,獨立向上,努力活成她本人的冷冰冰與不近人情,但其實亦舒故事裡的風情與蠱惑才是不得不提的一顆妙藥。
《我的前半生》中史俊生固然是主角,而親密的不像話的唐晶和子君更多時候默契得莫可名狀的閨蜜情才是讓廣大女性觀眾甜到心裡的蜜糖。
她們若即若離,相愛相殺,甜如蜜,涼如水,曖昧似香水,感情一直在變化,卻永遠分不開,看似親密無間,實則相互妒忌,以滿足自己的利益為前提,在這如修羅場的大都會共同進退。
亦舒是另一位世紀大才子倪匡的妹妹,她的作品裡灌輸的往往是敏感、聰慧的女性思想,可是導演們卻不約而同地把她的作品改編成了了無生趣,只懂硬撩的直男癌趣味的作品。
香港人的小說當然要香港人來拍才最對味,內地的影視劇總少了那麼點兒明目張胆的奢侈與豔麗。
亦舒與倪匡
一句話就是太正,太正經的東西沒有人會真正享受,正所謂不褻則不歡。
在電視劇版《流金歲月》未問世以前,我們先來欣賞下由香港電影界審美出位的導演楊凡指導,鍾楚紅張曼玉主演的《流金歲月》。
楊凡的電影裡擅長捕捉男男女女的曖昧情愫,搭配上亦舒小說字裡行間偷出來的奢靡與物慾至上,這比起《我的前半生》顯然來得更貼近亦舒的本意、
《流金歲月》方可視為亦舒最值得被咀嚼的影視代表作。
1988年,28歲的鐘楚紅聯袂24歲的張曼玉,在楊凡導演的夢幻光影下重現亦舒《流金歲月》作品中的女主角:朱鎖鎖和蔣南孫。
彼時的她們歲月靜好,各自都是最好的年紀,臉上透漏出的「天然去加飾」的靈氣是現代多少女性演員都不可匹及的氣質。
而《流金歲月》中蔣南孫的形象(張曼玉飾演)的原型便是取自香港娛樂圈另一位風生水起的電影人——施南生。
「快樂是要去找的,很少有天生幸福的人。」「無論做什麼,記得為自己而做,那就毫無怨言。」「長得好也有煩惱,漸漸其他優點得不到發揮的機會,完全受淘汰,只剩下一張面孔一副身材,多慘。」
書中的這些對白都很施南生腔調,施南生生得漂亮,幹得漂亮,活得漂亮,是亦舒筆下把白襯衫卡其褲穿得最好看,經濟和精神獨立,辜負什麼都不能辜負工作的現代女性絕對代言。
蔣南孫的原型:施南生
朱鎖鎖和蔣南孫,這一段很具代表性的雙姝恩怨。
而楊凡找來了張曼玉與鍾楚紅,二人相得益彰的氣質給這個單薄平常的故事添了十分的旖旎與談資。
紅姑飾演的朱鎖鎖顧名思義,尤物一枚,顛倒眾生。正值盛年的紅姑以她濃的化不開的「豔」傾城絕代,而在影片中,張曼玉飾演的蔣南孫一直稱呼朱鎖鎖為「朱騷騷」,在增添了一份樂趣的同時,也給朱騷騷的「騷」裝點地恰到好處。
扮演蔣南孫的張曼玉,硬淨不俗,俊俏清麗,風採獨具。
有趣的是張曼玉這個美得無法無天的蔣南孫,遇到了憑著一抹得天獨厚的豔光懟「霞」削「玉」的鐘楚紅,也被逼成了軟萌美少年。
無論是海灘漫步時的青梅竹馬錯覺,還是桌前軟語時耳鬢廝磨,那滿屏的曖昧調調混著美少女無敵的荷爾蒙誘惑,讓近乎寡味的閨蜜情多了許多玩味與迷情。
那是曼神從影以來最有少年感的演出,那感覺就好像在王祖賢身邊的林青霞,瞬間男又得女又得,雌雄同體,新鮮又驚豔。
她們所演繹的亦舒女郎,一個烈焰紅唇,捲髮高跟,妖嬈蝕骨。
一個穿出了白襯衫,卡其色西裝褲最恰如其分的風情與型格,再加上導演最鏡頭美學的考究與美術的窮奢極侈。
這部《流金歲月》真正體現出了亦舒美學該有的風光與體面,更重要的是她所滲透出來的三觀,成熟洗鍊又實用。
——以成年人的方式和這個世界和平共處以及自處。
什麼叫做風光?
女主角著裝光鮮,住宅華麗,工作體面,出入皆是高檔場所,開蓮花跑車,點一千零一夜香氛,上華倫天奴晚妝,戴御木本珠寶,喝克魯格香檳。
戀物不愛人,對婚姻只嘗試不迷戀,對男人寧缺毋濫,她們不做寵物只要被欣賞,生活得有滋有味,有男朋友情人未婚夫,不再老公的一棵樹上吊死,這樣遊戲人間,戲謔愛情,高度自我滿足的態度惹來無數女性羨慕嫉妒。
於是,她筆下風情萬種樣貌出挑男人殺手型的朱「騷騷」,還是不愛男人愛事業,在愛情和麵包間選擇後者的蔣南孫。
張曼玉和鍾楚紅的「弄假成真」成為了兩大非常受追捧亦舒女郎類型。
南孫們有才華有本事,拼勁十足,伶俐如張曼玉全靠一己之力打拼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燦爛世界。
她們穿著筆挺又高檔的白襯衫和卡其色西裝褲,看上去款款有型又優雅體面。
她們靠能力和本事獲得男人的尊重和愛慕,為自己的欲望不擇手段,才是她們活著的最終目的。婚姻對於她們不過是一個有趣的選擇。
而騷騷們美豔似鍾楚紅,她們的性感和誘惑的煙視媚行就是她們一本萬利生活在最舒服維度的秘密武器.,她們不要愛情,只要男人無限度的迷戀和傾慕,來滋養自己萬年不變的美麗和風騷。
但不管是蔣南孫還是朱騷騷,這一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確讓逐漸走向時代前沿的女性如何活著才不那麼潦草可憐。
怎麼樣都好,過程和方法不重要,讓自己過得好才是王道。
再來說說這部電影的導演——楊凡。
提起他,很多人一時半會想不起是誰,但凡提到《美少年之戀》或是《遊園驚夢》,他那因為唯美氛圍與大膽情慾戲而驚世駭俗的把控感讓諸位愛好美色的同學過足了癮。
楊凡是如此執迷於探討跨越性別的感情,在他的掌鏡下,男與女,女與女,男與女,女與男,都變得不再重要。
浪漫的,克制的,迷惘的,悲慟的,凡是愛情,都叫人奮不顧身。
《美少年之戀》裡妖冶頹靡的男男情慾纏綿,美輪美奐曖昧迷幻的鏡頭下的馮德倫和吳彥祖讓無數觀眾被迷魂至今沒有解藥。由此可見,這位導演在美學方面的非凡造詣。
《美少年之戀》
《遊園驚夢》華美無度的六國金粉營造,隨意一個琉璃五彩檯燈都是有來頭的蒂凡尼限量款,其餘配飾裝幀處處貼金,連一片雪花都繡上了一抹奢華的金。
《遊園驚夢》
早在《玫瑰的故事裡》裡,楊凡就專門為了玫瑰張曼玉一個海邊嬉戲的鏡頭借來朋友女兒的奢侈品泳衣,讓電影變得貴氣非凡。
《玫瑰的故事》
回頭看《流金歲月》裡張曼玉和鍾楚紅的著裝,依舊入時出挑,好看又別致。再比較下《我的前半生》裡哪有白裙白襯衫細腰西褲來得優雅入眼。
於是,這部《流金歲月》是精緻的。
何為體面?
縱然生活不易,也要光彩照人,然後一直在努力,無論是靠才華還是色相,她們都盡力讓自己活得更好。
不抱怨不廢話,只為欲望,理所當然。愛情不過一場七情上面的雄辯。
情人終究是拿來消遣和玩樂的,唯有同自己攜手共進,坐下來談心事,你知她寂寞,她懂你孤獨的姐妹閨蜜才是一輩子的修羅場戰友,重色親友的事情聽起來終歸是不光彩,做出來也有失身份。
分清楚感情的輕重,不輕易為了某個異性成魔瘋狂,失了顏面和好姐妹鬧翻,愛情是拿來享受的,情人是高級消遣的一種,不要為了虛無縹緲的愛情和善變多心的男人把自己搞得很難看。
這就是一個成年女人應該有的成熟思維和處世哲學。
就像片中的南孫和騷騷,怎樣的愁緒和煩惱都是兩個人關起門來一起消受,在情人面前該談笑風生,該歡度春宵,一點不耽誤。
就算是兩個人同時心怡一個男同學也不會吃相難看,蠢到撕破臉,背後怎樣嗔怪,背著對方纏綿偷腥都好,坐在一起時,眼中仍然是對方第一,男色第二。
這種體面和周全,才是亦舒小說最光輝的特質。
亦舒的小說貴在態度,美在衣裝,以及那了不起的懂得為自己而活的亦舒女郎們。
三十年後我們再讀亦舒,只為無論男女都能矜貴地活著,縱然這時代除了泡沫一無所有,亦舒美學總能喚起我們對舊時精緻生活和珍貴儀式感的追求。
所以,有這等感染力的亦舒作品必須是有曼玉和紅姑的《流金歲月》。
希望劇版的《流金歲月》能拍出一種貨真價實的精緻和當代女性應有的豪橫風採,不再如《我的前半生》那般假精緻落入閨蜜爭中央空調的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