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隨著網劇的強勢崛起,青春校園劇也迎來了蓬勃發展,湧現出《最好的我們》《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你好,舊時光》等多部高口碑與高收視的作品。為了不造成審美疲勞,青春校園劇也在求新求變,加入各種新鮮元素。
12月24日,一部名為《女校男生》的青春校園劇在愛奇藝上線,它一改同類題材的懷舊風格,而是展現了一群高中生為了參加綜合格鬥大賽而團結一心,相互勉勵,最終實現夢想的熱血勵志故事,令人耳目一新。
《女校男生》是國內資深製片人燕子運作的首部網劇,也是澳大利亞華人導演張釋元執導的首部影視劇,中外價值觀和影視劇製作體系的碰撞在劇中產生了哪些化學反應?又讓《女校男生》呈現出了哪些與眾不同的氣質?鷹眼網劇(ID:tbyywj)就此與兩位主創進行了對話。
不唯學習,以綜合格鬥為青春主題
這幾年國內青春校園劇層出不窮,卻多以高考、初戀作為主題。《女校男生》則不落窠臼,除了展現日常的校園生活外,還融入了綜合格鬥這一體育項目,為年輕觀眾呈現了一部熱血勵志的青春校園劇。
青春不應只有埋頭學習,還應該充滿激情和熱血。當初燕子和張釋元被這個項目所打動,正是因為它沒有把學習作為人生的唯一目標,而是藉助綜合格鬥鼓勵年輕人追逐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同時收穫珍貴的友誼,這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意義非凡。而追求學習以外的興趣愛好在青春校園劇中鮮有刻畫,代表了青春劇的一個新方向,也是作為海歸的張釋元為這部劇帶來的一個全新青春價值觀。
《女校男生》的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它是一部群戲,為了讓劇中人物結構更紮實,張釋元借鑑了美劇的群戲結構,讓六個人物的故事相互交錯推進劇情發展。「我的要求是觀眾要喜歡不一樣的角色,每個角色要有鮮明的性格特點,所以這部戲中沒有主角,所有人都一樣重要。」這也是他為《女校男生》帶來的另一個創新。
張釋元在澳大利亞長大,缺少在國內校園讀書和住宿的經歷,他能拍好中國的校園劇嗎?面對這個質疑,他絲毫沒有擔心,「我可能拍不出最接地氣的國內校園故事,但是我對青春有自己的認知,我見過各個國家年輕人的生活,雖然我們的成長背景各不相同,但經歷的事兒都差不多,其中的喜怒哀樂是一樣的。我要做一部全世界都能看懂的青春校園劇,年輕人甚至年齡大一點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一部分。」
不用流量,全方位訓練新人確保專業性
兩年前,流量明星正是影視市場的寵兒,他們加盟的影視作品都會帶來較高的關注度和流量。燕子和張釋元卻沒有按市場對流量的需求選角,而是大膽啟用新人。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女校男生》中大量的格鬥戲需要演員親自上陣,這就意味著要提前花大量的時間訓練,而流量明星很難做到。
高戈飾高澤
他們選角的標準是男生要朝氣陽光,女生要乾淨利落,最重要的是符合劇中角色。他們看了3000多份資料,面試了200多位演員,費了很大一番周折,最終從表演專業和舞蹈專業中找到了合適的人選。
但這些新人演員起初並未得到投資方的認可。到底是要迎合市場選用流量還是扎紮實實做一部好戲?經過一個星期的深思熟慮後,燕子和張釋元依然堅持自己的初衷。這些演員也為角色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最終他們的表現不但沒有讓燕子、張釋元和投資方失望,還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翟冠華飾喬安妮
為了給觀眾呈現出一個最真實的格鬥過程,開機前劇組特意邀請了格鬥顧問對演員們進行了兩個月的綜合格鬥訓練。訓練過程中,張釋元對演員要求十分嚴格,遲到一分鐘做20個伏地挺身。第一周幾乎所有人都受到了懲罰,但到了第二周就沒有人遲到了。後面有人因為堵車遲到,大家會一起分擔他的懲罰。嚴格的訓練不僅保證了整部劇的專業性,也讓演員們找到了團體的感覺,對於後期群戲的拍攝大有幫助。
訓練兩個月加上拍攝的100多天,演員們都非常辛苦,受傷成了家常便飯,尤其是對女演員們來說,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在體力上和男演員比拼,她們沒有一絲怨言。燕子向鷹眼網劇透露,喬安妮的扮演者翟冠華和徐璐的扮演者吳桐都曾在拍攝打戲時不小心受傷,但依舊帶傷進行拍攝,非常敬業。
為了向觀眾呈現最好畫面,主演們全程都是親自上陣,在目前大家看到的第一季和即將上線的第二集中和演員們進行比賽的都是專業拳擊運動員,整部劇拍攝下來,演員們都是傷痕累累。但整個劇組的匠心和演員們的用心,使得這部劇的劇情顯得更為真實,讓觀眾能有更深的代入感。
而對於如何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演員的演技,張釋元也自有一套方法論。首先,演員要懂自己的角色,了解他的戲。在格鬥訓練的同時,他和演員們一起圍讀劇本,期間還會抽查他們對劇本的熟悉程度,讓演員交換角色表演。他也會要求他們自己寫人物小傳,為的是更加了解所飾演的角色。此外,他借鑑了在國外拍戲時與演員溝通的方式,為了讓演員更放鬆自然,他會和演員通宵聊他們的成長經歷,讓他們把自己釋放出來。「演員最重要的是得舒服,是從內心發出來的表演是更真誠的。」他說。
吳桐飾徐璐
經過兩個月的專業訓練,開機時演員已經不用看劇本了,演技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尤其是高戈,全劇他總共有700多場戲,幾乎每場戲都有臺詞,他非常努力,開機時,他已經完全變成了高澤這個人物。
中外結合,執導團隊共同打磨精品
對於一直在澳大利亞和好萊塢工作的張釋元來說,首次執導中國電視劇既是一次不小的挑戰,也是一次中西文化和製作體系的碰撞,在此過程中,摩擦和分歧在所難免。
他坦言,國外影視劇都有自己的定位,而國內的網劇往往會追逐一種潮流。但對於《女校男生》的定位,他和燕子的觀點高度統一,即不按傳統意義上網劇的網感和節奏寫劇本,迎合市場往二次元的方向上做,而是選擇踏踏實實講一個他們想講的故事。
不過張釋元表示,「這部劇還是給中國人看,我並沒有完全把美劇的系統思維帶進來,而是做了一個中間的結合。比如前幾集的場次剪得比較短,第一集沒有用大事件或狗血的事情,而只把人設和人物講清楚了,讓故事慢慢進入,當你認識人物以後,你會關心他們的成長是怎樣的,而不是一個事件是怎樣的。」
張如傑飾宇文彬
談及中外影視從業者的差異,他認為國外的工作人員大部分受過專業的訓練,比較成熟,大家會一起去創作,而國內的大部分工作人員只把它當成一份工作。因此在拍攝時,他花費了不少時間和工作人員溝通交流,啟發他們對每場戲的想法,從而讓整部戲呈現出更好的效果。
相對於他此前拍的廣告、短片,拍這樣一部網劇就像跑馬拉松,工作時間需要控制,否則會很容易陷入疲憊。他形容自己為劇組的「精神領袖」,需要指導團隊怎麼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推動大家共同完成這個項目。
蕭傳勳飾袁木
比如演員疲勞時,拍過場戲就會有些不在狀態。這時他會問他們這場戲要講什麼,當所有人回答不到根兒上時,他會讓他們留在那裡繼續想。演員們經過相互溝通後,將一場很短的戲演成了一場很煽情的戲,找回了他們的創作狀態和欲望。
趙芝玉飾周晗
在燕子看來,張釋元是一位全才型的導演,讀大學期間他對攝影、錄音、推軌、製片、表演等各種專業的積累,讓他對拍攝及後期製作等各個環節把控得遊刃有餘。因為資金有限,很多事情他都親力親為,精剪是由他親自操刀的,片頭曲是他寫的,音頻、調色等部門的工作他也能提出修改意見。他的要求也相對較高,不管是海報的字體、顏色,一點小瑕疵都逃不過他的眼睛。正是由於他對每個環節以及所有團隊成員的嚴格要求,才最終成就了這部劇的精良品質。
結語
作為一部沒有流量大咖的青春校園網劇,《女校男生》雖然成本不高,但怎樣做到既讓故事好看,又讓綜合格鬥更加專業,花費了燕子和張釋元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從項目籌備到上線,歷時兩年半。無論成績如何,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能給國內校園劇多提供一個角度和選擇就已經足夠了。
長期招聘:編輯、記者
坐標:北京、上海
有意請聯繫後臺
合作聯繫
17621406188(微信同步)
轉載聯繫
13851968027(微信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