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古今奇聞趣事,傳遞世間真情善意。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54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
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古代的一則民間小故事。看過這則民間小故事,希望大夥都能明白故事背後的寓意。
閒話不多言,咱這就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
開句玩笑,這在咱日常生活中也常見。適當的玩笑可以緩解尷尬的氣氛。但有時候它也會害人。就如今天筆者要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一樣,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因為愛吹牛,隨意開了句玩笑,結果不僅害了別人的媳婦兒,最終要讓自己遭了殃。
話說在古代的黃州,有一個說書人。這說書人見多識廣,滿腦子裡都是故事。
他就在鎮子的一家茶樓裡佔了個席位,經常給茶客們講一些小故事。因為這書生人說得故事精彩,鎮子上的人都願意來這裡聽他說書。
不過,這說書人天生愛吹牛,時不時就會講一些大話,還總開一些玩笑。
要是適當的玩笑大夥一樂呵也就過去了,可就在某一天,這說書人就開了一個致命的玩笑,結果出事了。
有這麼一天,這說書人照常在茶館裡說書。旁邊站著一個年輕人。
這年輕人叫劉二,在王財主家做零工。
說書人講到精彩片段的時候,旁邊觀眾就開始叫好。這一叫好,那書生人可就來勁了。
他看見劉二正傻笑著盯著他,於是便開了句玩笑說道:「年輕人,我識得你家娘子!而且我還和她有過一段美好邂逅,大夥要不要聽?」
此話一出,劉二是驚愕萬分,因為他的媳婦兒剛剛娶進門不足一年。這之前的事兒他還真不知道。
圍觀的聽眾一聽這話,瞬間來了熱情。那掌聲此起彼伏啊!
「老先生,你趕緊講,一會兒我還得幹活去呢!」
「就是啊!來說說,別故意吊我們胃口!」
眾人一起鬨,說書人看了一眼劉二,說道:「你媳婦不是本村人,她脖子處有一胎記,而且在腰部還有一個胎記。哎呀!我與她那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曾多次秉燭夜談,行雲雨之事。」
這話一出,眾人都來了勁頭,忙請說書人講。
此時的劉二羞紅了臉。他氣勢洶洶地回了家。因為他娘子還真就巧了。正如那說書人所說:脖子和腰間確實有兩處胎記,您說這事巧合不吧?
到了家,劉二劈頭蓋臉就把媳婦說了一頓。之後逼問她與說書先生的那些醜事。
這本是說書人的玩笑話,娘子哪認識他啊!娘子很是委屈,在過去這名節可比命都重要。
最後她趁著劉二不在家,偷偷跑到河邊投了河。一句玩笑,一條命就這麼沒了。
那說書人哪知道自己闖下了大禍,他照舊在茶館說書。
不多時,衙役找到了他,將他押上了公堂。可說書人是一頭霧水。
再看堂前跪著的正是那日的劉二!
原來,劉二得知娘子投河而亡,自知與那說書人脫不了干係。於是便把說書人告上了衙門。
說書人委屈,本來就是無中生有的事兒,如今他百口難辯,但劉二的娘子確實因為他的話而亡。
縣令百般問責,劉二是聲淚俱下,說書人一聲長嘆,他後悔當初自己的那句玩笑話,被別人當了真,如今他已經躲不過此劫。
最後縣令下令:將說書人押進大牢,明日午時斬首示眾。
說書人跪在地上,驚出一身冷汗,他跪地求饒,但為時已晚,縣令早已甩袖而去。
結語:
適當的玩笑可以開,可以拉近彼此的關係,還能緩解緊張的氣氛。
但有些玩笑千萬不能亂說,就像故事中的說書人,這玩笑開得實在有些過了,這樣的結局也是他咎由自取。
真是應了「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的老話了。
好了,本期故事我們到這就講完了,我有酒,也有故事,就差一個愛聽故事的你。
文/小田
文中故事來源於民間傳說,目的是藉故事來明事理!切莫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感謝大家的支持!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