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諸多媒體就臨滄茶的報導多偏向於勐庫茶區,業界對臨滄茶的宣傳也是如此,這對勐庫茶區外的臨滄茶,有偏失。
所謂,「勐庫十八寨,寨寨出好茶」,勐庫確實是出好茶的一塊「寶地」,諸如冰島韻、冰糖甜的冰島五寨茶,如最具觀賞價值的藤條古樹茶,如勐庫小微茶區名山茶的代表「大中山」和「綠水塘」古樹茶……以上提及的這些,有點名氣的茶區,僅僅是臨滄茶中的冰山之角。
勐庫固然出好茶,這不可否認。但是,除勐庫之外,臨滄茶中還有諸多好喝、也不貴的名山茶。比如低海拔茶的代表「昔歸」(這個還真有點貴),如邦東馬臺一帶的雲南巖茶等。單單是從名氣上來看,以邦東茶為代表的的昔歸茶,在名氣上亞於冰島茶。
一、異軍突起的勐麻河
臨滄勐麻河古樹茶之所以興起,也是普洱茶名山茶細分化的結果。在早些年,雖有很多茶企品牌推廣勐麻河茶,其產品多是外銷茶,以及綠茶等茶品,鮮有茶企品牌主推普洱這一類的茶品。
近兩年來,隨著雲南普洱茶古樹茶的興起,勐麻河古樹茶林漸漸被茶商識得,加之產地自然生態保護較好,古樹茶林茶樹粗壯,這獨天得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勐麻河普洱茶獨到的品飲風味,深受茶友青睞。
就勐麻河普洱茶產地來講,產地極其廣大,包含了今雲縣東南部之曉街、茶房、大寨、大朝山等鄉鎮。其中,在勐麻河的河流兩岸,更是重重疊疊的高山……從口感風味或茶葉品質來看,品質優勝者的勐麻河普洱茶產地主要位於下勐麻河(南畔河)的西山茶。
勐麻河「兩山夾一河」
勐麻河「兩山夾一河」,一河特指勐麻河,該河流是以曉街河水庫為界點,分為上下勐麻河,上勐麻河流向雲縣縣城方向,下勐麻河(南畔河)流向臨滄市方向。從相背的兩段河流的植被和生態來看,下勐麻河(南畔河)的生態環境略勝於上勐麻河,更適宜古茶樹生長,因而下勐麻河的普洱茶品質及其口感更勝於上勐麻河的普洱茶。兩山是指以勐麻河為界,勐麻河以東稱為東山,以西稱為西山。
從口感風味或茶葉品質來看,勐麻河東山茶以條索外形為美,有「天生麗質難自棄」之美貌;勐麻河西山茶以內質為美,有「腹有詩書氣自華」之骨韻。因而,勐麻河東山茶被稱為「東山美人」,西山茶雖然茶葉條索較瘦小,外表不帥,但有內涵豐富,茶葉的甘甜度、氣韻上更勝東山茶,被稱為「如意郎君」。
勐麻河普洱茶產地雖大,但以品質論斷,勐麻河好茶出在下勐麻河(南畔河)的西山茶。2020年前往合作基地探望,龑王牌藍版「2020勐麻河」普洱茶原料基地的這片古茶林,古茶樹之大,其自然生態植被特備原始(極具觀賞價值和科研價值),這也是龑王牌藍版「2020勐麻河」走向熱門茶品的一大緣由。
此外,就這片古茶林區域中的數十株特大古茶樹,今春還單獨採制了曬青茶,這也是很多茶友所說的單株古樹普洱茶。但是,為了綜合整體的品飲效果,讓「單株」的品飲風味不是那麼單一,故將這數十株單株古樹普洱茶曬青茶毛料混在一起封箱存放起來,經40天左右的發汗時間,已於上月(6月6日)完成了成品的製作。這款單株古樹普洱茶的品名,暫時不作具體透露,將在8月8日正式開倉分享。
藍版「2020勐麻河」,有「臨滄老班章,臨滄小霸王」之稱,茶品原料精選勐麻河大葉種曬青茶製成,餅形圓潤飽滿,條索緊實,杯香馥鬱,茶湯厚重,生津回甘強烈,山野氣韻,甜度高,適宜現飲,適合收藏。
二、世間有奇香,香從古墨來
談臨滄系普洱茶,世人皆知冰島(勐庫);談雲南紅茶,世人皆知鳳慶盛產海內外美其名的滇紅茶。但是,談到臨滄鳳慶的普洱茶,鮮有人知。
臨滄鳳慶為世人所知,除了美其名的滇紅茶盛產於此,還有一個因素是「旅遊」。比如,魯史古鎮,這是臨滄史上兩大古鎮之一;另一個古鎮是古墨,今避暑小鎮,這是馬幫時代滇西茶馬古道順下線(順寧至大理下關)邊緣上的一個古村。
臨滄鳳慶境內也是古茶林比較富集的一塊「寶地」,近年來,隨著普洱茶古樹茶的興起,也漸漸被世人所知。其中,位於鳳慶縣小灣鎮錦繡村香竹箐的一株古茶樹,即「錦繡茶祖」(據考證它是迄今為止中國境內發現最早的人工種植的普洱茶樹),僅僅是鳳慶古茶樹的代表。比如,在鳳慶詩禮鄉古墨村及其附近的幾個村村寨寨,還有數目頗多的古茶樹植株。
古墨出好茶,美其名「滄江遺株」,在瀾滄江上的這片土地上,生長著世界上最有味的、馳名於中外的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無數的大、中、小葉子茶樹。《雲茶大典》載:「魯史、詩禮兩鄉鎮在古平、金雞、古墨等村的山林中,發現有較大的野生古茶樹群落。」又,「詩禮鄉古墨村山頭的原始森林周圍,海拔2500米的小光山約2平方千米內生長著野生古茶樹群落。」
古墨村轄地及周邊村寨內就有栽培型古茶樹約2000畝。主要分布在大山河茶地、梅子樹窪子、馬馱子、對門山、三啞巴墳、廟山、大山嶺崗、中山以及緊鄰古墨的團結、河邊、牌坊、清華等地。此外,海拔最高的茶園是大山嶺崗、中山、梅子樹窪子茶地等,海拔均在2300米之上,茶園周圍古木林立,欲與古茶樹增輝。(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千年老妖」珍藏版單株混壓(普洱生茶),本品採用古茶樹群落500—1000千年古茶樹的茶青為原料精製而成。由於千年古樹的品種形態的獨特性,有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每株古茶樹都有其稀缺個性,從而造就了單株獨特個性,且無法複製,本品滋味醇厚,香高氣揚,生津甘冽,經久耐泡,保存於適宜環境下,越陳越香,適合私人珍藏。
作者簡介:艾文華,系愛普茶網創始人,「龑王牌」小微茶企品牌創始人,普洱茶體驗師、高級評茶員。作品散見《星星》《詩刊》《邊疆文學》《美中時報》(美國)《中華日報》(蘇利南)等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