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又上熱搜了!這次不是賣口紅創造了新的記錄,而是傳言他花了1.3億在上海買了豪宅,成為了胡歌和唐嫣的鄰居。有人羨慕,有人嫉妒,更有人調侃「你買的口紅變成了他人的磚下之魂」。雖然消息只是網傳,但更多的網友覺得,李佳琦的努力和機遇配得上豪宅。
根據相關媒體爆料,李佳琦在2017年的月收入已達6位數,2019年的月收入更是達到七位數。3年的直播帶貨,再到參加綜藝,成為商業代言人,「口紅一哥」的持續熱度買下豪宅是完全有可能的。
眾所周知,直播界兩大現象級主播,就是李佳琦和薇婭,他們一晚上賣幾個億都是小菜一碟,他們的成名與直播電商的興起是分不開的,他們趕上了最好的時機,憑藉自己超強的業務能力脫穎而出。
說到電商行業的發展,從C2C-B2C-直播帶貨的模式,電商的營銷形式一直在與時俱進,即使在疫情之下,也展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和發展趨勢。電商早就滲透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人們也養成了網購的習慣,在宅家的期間,人們更加依賴網購,縱然因為物流等原因,年初電商行業也收到一定的衝擊影響,但無傷大雅。
近幾年內像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的興起,讓很多創業者看到了機會,也讓很多傳統的電商公司更新固有模式,本文將從疫情給予電商的時機、電商營銷模式的發展以及當今電商面對的挑戰與機遇3個方面來思考與探討。
非典之前,淘寶還沒有出世。
當時馬雲創立的阿里巴巴業務主要集中在為商家之間的交易服務,還沒有普通消費者的事情。
在那個非典肆虐的特殊時期,阿里巴巴有員工被確診為浙江省第4例非典病例,當時浙江省衛生廳廳長李蘭娟下達鐵令:
「涉及患者家庭所在居民樓、所在單位的500人,還有近百名醫務人員和相關病人全部隔離」
在今天疫情控制的成果看來,這項措施可是防疫的關鍵步驟。
於是包括馬雲在內的阿里巴巴員工進入了在家隔離模式。
與此同時,在北京的劉強東,也因為非典的突然來臨,想開分店的計劃落了空不說,還必須關停線下12家店,窩在自己家裡吃泡麵。
疫情之下,有些人蟄伏,就是為了醞釀一場風雨。
當李蘭娟的隔離措施讓疫情得到控制,當鍾南山的抗生素療法也頗見成效,這些昔日熟悉的名字,在今天同樣使我們的定心針。
同時,隔離在家的阿里巴巴員工和京東員工,就像我們現在在家遠程工作的人一樣,一邊努力維繫公司的運轉,一邊尋找破局的方法。
正是在家隔離的不方便促使馬雲將視線轉移到了線上,「淘寶」應運而生,淘寶網正式上線的那一天,網頁上的標語令人熱淚盈眶「紀念在非典時期工作的人們!」
劉強東和員工在隔離期間在各大數碼論壇上註冊數百個帳號,不停的發帖推銷產品,「網購」由此出現存在感,經過這種看似大海撈針但依然執著的做法,劉強東終於收到了在數碼論壇重量級版主的回音:「京東多媒體,是我在中關村見過唯一一家不賣盜版碟的店」。
後來「淘寶」和「京東」的發展我們也都知道了,昔日因為非典而萌生的新生事物,如今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馬雲和劉強東抓住了時代的時機,在時勢使然中,激發了自己的創造力,成為了行業的翹楚。
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機會,誰能透過危險找出需求,誰就最可能抓住機會。
非典之下兩大巨頭的成功也啟示著現在的電商人,海商銷客多產品事業部總監說:
「2020對於過度依賴線下的商業模式和企業會特別難,很多在過去幾年裡面不斷向我們詢問,如何做電商,讓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但因為懶和怕一直觀望的傳統電商企業,這次除非家底深厚,大概連苟延殘喘的機會都沒有了。」
疫情之下,無數企業裁員和降薪,今天的巨頭們當年站在一個叫「網際網路」的風口上,抓住了機會破局重生,如今的浪潮也等待著當下的企業去破局,尋求自己的發展道路
馬雲曾多次提到:「未來沒有電子商務一說,數位化時代的來到將會改變整個零售業,未來沒有線上線下的差別,但會有數位化商業和非數位化商業的差別。」入局電商,只是開啟數位化商業的一個起點。
要知道電商發展的趨勢,就要了解熟悉電商的歷史,這樣才能「觀史知今,而知進退。」
國內的電商起步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易趣網的成立,但是業內一般將2003年淘寶網的成立,稱為電商發展的元年。從2003年到現在,電商又可以大致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圖源:電商數據分析與數據化運營
淘寶網於2003年成立,京東於2004年從線下轉型為線上,並於2007年正式更名為京東商城。在這一階段,電商處於C2C的時代,主要以草根賣家為主,運營方式也以刷單、打爆款、砸推廣這樣簡單粗暴的手段為主
2008年,以淘寶商城與唯品會的成立為標誌,電商正式進入了2.0時代—B2C時代。由於淘寶商城與唯品會是B2C平臺,再結合2008年金融危機所導致的大量產品庫存的大背景,因此許多傳統品牌在這一階段紛紛加入電商大軍。
由於正規軍的進入,電商的運營逐漸趨向規範化和體系化,天貓平臺也在「正規軍」商家的逆向驅動下,認真鑽研行業的獨有周期特性,並且完善和規範了一系列的運營體系。最令人心動就是雙11和雙12開啟的年終大促了,馬雲也曾說過要把「雙十一」做成一個國民節日。
除此之外,受到「正規軍」商家的正面影響,平臺與商家之間共同倡導「高品質、高質量、高利潤」,於是精細化運營和數據化運營的概念應運而生,數據分析師和數據分析技能也成為了電商運營的重要版圖。
從2014年開始,由於平臺流量增長緩慢,天貓開始提出「內容營銷」的口號,並結合視頻直播、VR技術,網紅號召等多種形式,為電商賣家打開新的營銷思路,以便在流量穩定的情況下,提升商家的成交轉化率。
「oh my god,買它買它」的成功出圈以及薇婭和李佳琦兩個現象級人物的出現也正說明,電商直播已經走上了發展的快車軌道,成為了當下最為流行的賣貨方式。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戶規模突破4億,預計2020年將達5.24億人,這也意味著2020年之後中國直播電商將是一個萬億市場。相對來說,電商直播的用戶更年輕、更閒暇、更下沉也更能買。
隨著入局者越來越多,直播電商領域也越來越刺激。
電商平臺如淘寶、京東,直播已經成為了貢獻GMV最重要的版塊,社交平臺如微信、小紅書在2019年底開啟了直播模式,而社交電商黑馬拼多多也在年前加入到了直播大軍,主播職業跨度之大,也吸睛無數,快手和抖音更是從短視頻領域一直PK到直播界。
直播平臺、電商平臺、社交平臺針鋒相對,「直播+電商」正成為主流標配,如何在諸雄混戰中分一杯羹,是電商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阿里、京東、拼多多這3個傳統電商巨頭中,阿里在直播上的布局最早,成績也最突出,淘寶直播發布的報告顯示,淘寶直播2018年帶貨達千億,同比增速接近400%,進店轉化率超65%,2019年雙十一期間,獲得近200億的總成交額。
淘寶針對直播主播的獎勵機制很刺激,採用排位賽的機制,主播想要獲得更靠前的展示資源和公域曝光,就必須提升成交金額和用戶粘性。在淘寶的黃金席位,總是我們所熟悉的平臺寵兒——被稱為「淘寶天花板」的薇婭、「OMG魔鬼」李佳琦等。
雖然淘寶擁有兩大現象級人物主播,但也有一定的限制和短板,因為平臺的屬性,淘寶的主播們幾乎就是一個目的:推銷產品,讓大家買買買!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主播的銷售能力決定了直播的銷量,而想讓更多買家信任主播,放心的下單,主播就需要有值得信賴的人設以及合適的低價。
而以低價取得客戶喜愛的策略,對於小商家來說心有餘而力不足,佣金高卻不一定有回報是真的傷不起,所以對於中小商家來說,想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快手的用戶主要分布在三線以下城市,快手的流量在欠發達的地區有著較高的滲透率。平臺主打「以人為本」的特質,以平易近人的風格和日常的價值觀來拉近主播與粉絲之間的距離,在這種氛圍中,用戶粘性就比較高。
快手的直播高手辛巴,一直強調自己是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人」,強調自己特別理解農村人,這樣就容易得到目標用戶的青睞,畢竟人們對於跟自己有相同經歷的人會有好感。他的真誠以及在直播間聊自己的生活和感受,讓粉絲感覺到他就是一個「普通人」,所以用戶願意買單。
正是因為用戶屬性,快手平臺的格調,在大多數的用戶的眼裡,快手的門檻比較低,但正因如此,快手很難吸引大牌的入駐,因為價值觀和屬性的不相容,大牌往往會看重自身品牌附帶的格調以及消費水平。
與快手截然不同的是,抖音的用戶群體主要是20-29歲之間來自一二線的年輕人。
主打「精緻生活、時尚有趣」的風格,很受當下年輕人喜愛,所以高端品牌方很樂意入駐抖音,以獲得最具消費力的人群的青睞。
但是抖音最厲害的代表高手卻是一個很接地氣的「石榴哥」,石榴哥金國偉雖然也是展示自己的真實生活,以實在圈粉,但讓這個石榴哥在脫穎而出的是他「說英語」。
一個地攤小販,卻能說地一口流利的英語,能與外國遊客暢通無阻的討價還價,就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心和關注,因此獲得極高的話題討論度。
抖音也有自己的短板,根據很多平臺主播的反饋,抖音平臺抽成較高,生態不太穩定,而且抖音對於自身平臺的電商化也很克制,2019末-2020初一直在修改自己的電商審核機制,目前也主要是以短視頻為主。
電商的出現是為了方便大家購物,但線上的購物方式也讓買家對產品的質量沒有確切的把握,於是直播帶貨的出現讓產品的展示更加的具體和直接,也讓消費者們可以親眼看到產品,而不只是根據平臺圖文了解,增加了用戶的信任,除此之外,直播的趣味性和主播的人設、直播間的福利,都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
當下直播電商的爆火也吸引了無數的商家和平臺,在已有的淘寶、快手、抖音等巨頭的壓力下,如何打造具備吸引力的直播或者主播人設,來獲取用戶,是正在走上直播道路的電商人面臨的壓力,但是直播電商時代既然已經來到,其中蘊含的機遇更是令人眼紅,學習巨頭經驗,結合自身的特點打造超級IP之路也顯得更加刺激。
疫情期間的防控措施加速了直播電商賽道的滲透率,直播電商的發展動作,也從「跑步前進」變成了「深蹲、起跳」,阿里、快手、抖音等直播電商主流玩家,在春節期間就投放了大量的直播相關營銷,增強用戶認知。
危機的另一面永遠存在著機遇,只是它掩藏在焦灼與慌亂之下,很難被發現。17年前的非典疫情,助推了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企業的擴大,17年裡,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的高速發展,改變著中國人衣食住行的消費模式,本次的肺炎疫情,人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都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也對疫情帶來的影響起到了一定的緩衝作用。
網際網路的進步與更新,助力電商走向更大更充滿挑戰的世界,馬雲在很早前就提出阿里生態圈的概念,阿里的操作不僅是抵抗疫情帶來的風險,更重要的是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在數位化經濟正在來臨的時代,電商行業中在本次疫情中註定表現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