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寓山橫跨安徽省東至縣和石臺縣境內,為東至、石臺、祁門三縣交界,是黃山的西脈。仙寓山主峰海拔1376米,是皖南第四高峰。有著皖南山水的自然屬性和文化上的徽派特點。仙寓山,顧名思義,就是神仙寓所所在的山,即神仙居住的地方,這裡曾出現過"七仙女下凡"的奇特天象。關於山水的文字、圖片,總是帶著某種欺騙性。而仙寓山的不同凡響,她的若有若無的仙氣,她的一些傳奇之處,卻超出了現有文圖的反映。仙寓山在東至、石臺兩縣內已劃了明確的山脈界限,在東至縣範圍內稱為"九天仙寓",在石臺縣範圍內則直接稱為"仙寓山"。
雪花橋建於明末清初,有著三百多年的歷史了,是通向徽州的官道。此橋又叫愛情橋。為什麼又叫愛情橋呢?據說,修建此橋的石匠是一個北方人,在此修橋時,有一村叫雪花的採茶女天天上山採茶,經過工地時,他們相識、相戀到相愛,可是雪花的父母極力反對這門婚事,從而上演一場生死之戀的愛情故事,家裡人被他們兩的真情所打動,在各方個努力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後人為了紀念他們這種忠貞的愛情,以雪花的名字給橋命名。
相傳很早以前有一個姚姓青年,家住仙寓山腳下,從小聰明好學,在一次上山砍柴途中望見一個鶴髮童顏、仙風道骨的老翁在一個茅亭旁邊的巨石上飲酒賦詩,於是好奇地走上前去,一邊為他斟酒,一邊聽他吟詩,老翁見年青後生天堂飽滿、眉清目秀,便對他說:"你這樣好學,我把這塊石頭讓給你讀書吧!",說完,便駕雲而去。此後,小青年在這塊巨石上聞雞起舞誦讀詩書,過目不忘,文思潮湧,學有長進,最終考中進士。為報答仙人"知遇之恩",在此修建了遇仙亭。現在這座遇仙亭就是在原亭址上重建的。
銀河瀉玉瀑布,瀑布上面有一個天然的龍鳳雙池,山澗的泉水經過龍鳳雙池的改造,然後落差是29米深的底部,只聽到陣陣轟鳴,抬頭望著谷底,只見瀑布高高掛起,水凌空而下,像個玉球似的,落到霧蒙蒙的池子裡,真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仙寓山與國家自然保護區牯牛降相接,它們都是黃山山脈向西延伸的主體,海拔高度900餘米,其雲海景觀絲毫不輸久負盛名的黃山雲海。雨過天晴,雲霧在崇山峻岭間隨風飄移,時而上升,時而下墜,時而迴旋,時而舒展,如同海濤起伏,浪飛潮湧,構成一幅變幻莫測,氣象萬千的人間仙境。紅日東升後,霞光萬道,照射雲海,色彩絢麗,更顯美麗壯觀。
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想法想要跟大家分享呢?評論區在等著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