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前幾天和朋友一起去超市買東西。走在我們前面的是一家三口。
兒子衝在最前面,不停地往爸爸推著的購物車中放方便麵、薯片和巧克力等零食,但沒過一會兒,放進去的十幾樣東西,基本上都被緊隨其後的媽媽拿了出來。
兒子發現後對著媽媽叫嚷,說他媽媽是騙子。然而,媽媽卻絲毫沒有理會。她依舊不緊不慢地放前走,挑選著其他的物品。兒子見狀,情緒有些崩潰,衝到媽媽前面擋住去路:請正面回答我,你不是說好下鄉之前把寒假作業寫完了,就準許我買自己愛吃的零食嗎?
兒子的話讓媽媽有些生氣:你不提作業的事還好一些,你一提我就生氣。你那寒假作業雖然是寫完了,但你看錯了多少道題?還有,你爸給你檢查作業,我是不會放心的,因為你們兩個人只會合起夥來騙我!
兒子毫不退讓:那我不管!你只是要求完成作業,沒說不能不能錯……你憑什麼說反悔就能反悔的?你的誠信哪裡去了?我不服!
媽媽非常堅定:不服也得服!因為你的錯誤實在是太多了!你這樣從小虛假空,濫竽充數,長大了還能有什麼出息?
兒子發現在媽媽這裡算是徹底沒有了希望。於是回過頭向爸爸請求支援:老爸,老媽說話一點都不算數,你是一家之主,你要主張正義!
爸爸見狀,連忙加快腳步,向孩子媽媽徵求道:我看還是給他買一兩樣吧?畢竟人家期末考試還是考得相當不錯!
媽媽聽後,馬上回答道:期末考得好,不能成為他可以胡作非為的理由。我答應他買零食,是以他高質量完成寒假作業為前提的,一碼歸一碼。他現在這樣投機取巧,只講速度不講質量,我們若是依了他,只能助長了他心中的歪念頭。
爸爸依舊不放棄:這不是過年嘛!過年的時候,誰家的孩子不要買點零食呢?
見老公還在替兒子申辯,孩子媽媽更加生氣了:我沒說一樣都不給他買,你看他剛剛挑的那些東西,全都是不健康的垃圾食品。而且一模一樣的薯片我們家裡還有,巧克力可以到咱們樓下的超市買,那裡會更便宜!……每次遇到孩子鬧,你就知道妥協,就知道買買買,所有事情都依著他,這樣做你現在倒是省事安寧了,但這樣下去只會害了他!
「那為什麼陪著我媽逛超市,你就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著他們買呢?」
「要不我怎麼說你是榆木腦袋?你看你媽多久才過來一次,她疼自己的孫子是非常強烈的,我再要是反對,必然會引起爭執,並且破壞婆媳關係和家庭和諧。而且你兒子只要有奶奶在撐腰,他一定不會善罷甘休的。所以,我那叫審時度勢顧全大局!」
朋友一直在觀察著那一家三口,而且看得非常入神,似乎頗有感觸。於是我用胳膊肘推了他一下問道:「你說這孩子,最後會不會屈服?」
朋友回過神來:「估計難,現在的孩子都非常任性的!」
「不難,就看父母能否堅持原則!」我回答道。
「父母再講原則,那孩子就是不依不饒呢?」朋友表示疑惑。
「除了原則,還得有定力。父母決不能隨便因為孩子的撒潑和無理取鬧就屈服了!大人屈服了第一次,孩子就會有第二次,和更加嚴重的第三次!任性的孩子都是這樣被屈服和妥協慣出來的!」
然而,還沒等我和朋友的討論結束,只見那孩子已經在不斷地加快腳步,朝著他爸媽跟了過去,完全沒有了先前那種「拼死一搏」的堅持。
朋友看後,連忙向我伸出大拇指。但馬上又追問道:「為什麼很多女人都懂得這個道理,可是卻做不到呢?我家那位就是這樣的,啥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女人光有智慧,沒有定力是遠遠不夠的。大多數女人都只是停留在有想法,懂是非的階段,但事實上往往都不能很好地去實施。所以,女人提高自己,不能光在智慧和技巧上提升自己,還得在個人修養和定力上下更大的功夫。只有兩者都兼顧到了,才能真正駕馭起自己想要的幸福!」我解釋道。
「那你覺的剛剛那一家三口會很幸福嗎?」
「應該是幸福的!每一樁幸福婚姻的背後,都有一個智慧與定力並存的女人!僅憑我們所看到這些情況,我們就可以判斷八九不離十!」我堅定地回答道。
「是嗎?」
「你剛剛也聽到了,其實人家孩子的成績很好,老公也能謙讓老婆。再加上人家做老婆的,既有智慧又有定力。而且我還注意到了一個細節,他們兩個人在前面一起走路的時候,她還多次幫老公弄掉身上的頭髮……最關鍵的是,這個家庭的孩子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任性,他其實是非常識時務的,轉變很快,這也同樣體現了一個孩子的自我情緒管理能力,以及一個家庭需要為孩子這種能力的形成所提供的成長環境!……這樣的家庭,想不幸福都難啊!」
朋友聽完我的分析,連連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