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卉論
8月20日,孟非在社交平臺發布了自己身穿病號服的自拍照,並且配文稱:
「麻醉師問你喝不喝酒,酒量多大的時候,你一定要老老實實回答。你說少了,他麻藥給得少,疼死你!你吹牛X說多了,他麻藥給多了…就是另一個故事了。不說了,疼死我了…」
從照片上看來,孟非臉上沒有氣色,應該是剛做完手術,而他在這種狀態下還能編段子來逗大家笑,看來手術恢復的不錯。
不少網友在評論區留言,祝福他早日康復。
「哈哈哈哈哈哈,笑得有點不地道,但是被你的實力逗笑了,祝早日康復」
「孟老師保重,早點康復喔!」
孟非最初是工廠的印刷工人,之後在一次機遇之下,成為了一名新聞工作者,之後又轉變成為了節目主持人。
最初時孟非主持的節目是《南京零距離》,2010年開始,他轉型主持相親節目,而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這檔風靡全國的相親節目已經過去了10個年頭。
因為節目的特殊性,相較於其它節目,非誠需要主持人長時間站立,而每檔節目往往要錄製7-8個小時。而孟非也曾在社交平臺中坦言:
「跟腱炎已經到了要放淤血的程度,大夫跟他說:你要是再晚一點來,以後可能就要坐著輪椅主持節目了。」
《非誠勿擾》曾經有多火熱呢?自開播以來,根據索福瑞71城市全國平均收視統計來看,曾經的《非誠勿擾》收視率僅次於央視一套的《新聞聯播》和《天氣預報》,更是領先於之後其他節目近3倍。
與此同時,《非誠勿擾》火了,孟非也火了,他在臺上金句頻出,也給人們帶去了很多的歡樂,可以說是《非誠勿擾》成就了孟非,也可以說是孟非成就了《非誠勿擾》。
作為《非誠勿擾》的粉絲,自然對這檔節目的一些「名場面」比較熟悉,最著名的,也最有記憶的,還要數節目剛開播時的女嘉賓馬諾。
2010年,《非誠勿擾》開播第一年,節目在最火爆的時候,有一位女嘉賓馬諾,面對男嘉賓的表白,馬諾說出了那句至今還流行的那句話:
「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
自此,馬諾火了,她也被稱為是這檔節目第一代拜金女,也是這檔節目「拜金女」的代表和開始。
在節目中,還有一個相貌一般,學歷只有中專的女嘉賓朱真芳,她的言論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他給不了我住豪宅的夢想。」
「我聞到了錢的氣味。」
當然,這只是開始,在有男嘉賓提出和她握手的時候,她拒絕的理由也非常的奇葩:
「我的手只和我男朋友握,別人的話一次20萬。」
而且她公布擇偶的標準就是:
「我要選擇的是男人中的精英,精英中的人才,人才中的王子。」
據了解,朱真芳在報名節目的時候,在報名表上填寫願望時寫下「我要做個富婆」。而寫到「與前男友分手原因」時,她則填上了「可能因為他沒有錢」。
這種盲目自信,甚至有點愚蠢的言論,我想起了網紅鼻祖鳳姐。最終她的結局也以樂嘉在社交平臺中發文《我們都缺乏寬容度—從朱真芳退出談起》而結束。
相比於馬諾和朱真芳的奇葩,在節目中也有不少和男嘉賓牽手的女嘉賓,而她們的結局也是出乎人們意料。
還記得13號女嘉賓孫雅莉,她在舞臺上的人設是外表甜美,內心非常強勢,更重要的是,她言辭犀利而不失禮貌,也深受人們的喜愛,在當人網友們都稱孫雅莉為「孫教授」。
她在錄製了很多期節目之後,終於牽手另一半,男嘉賓王宇航。然而孫雅莉其實和王宇航在節目之後便分開,她轉頭找到了曾經在舞臺上沒有牽手女嘉賓的鄂皆豪。
鄂皆豪是專業的品香師和形象設計師,憑藉著自己的事業累積了許多的財富。孫雅莉和鄂皆豪相處沒多久,便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而鄂皆豪當時贈送了孫雅莉一輛寶馬318,她的寶馬夢也得以實現。
原本以來這兩個人可以走進婚姻的殿堂,然而在結婚前夕,鄂皆豪被孫雅莉悔婚,而此時的她也露出了「拜金」的本質:拒絕歸還寶馬車。
一直到2011年5月,孫雅莉被鄂皆豪告上法庭,最終返還購車款的94%。
2012年,出生於1980年的王佳牽手了銀行經理,陳嘉文。然而在結婚之後王佳卻逐漸產生了挫敗感,原因是曾經和她在一起的那些女嘉賓們,不是嫁給了老闆,就是嫁給了富二代,過得都比她好。
在結婚前夕,她也曾想過悔婚,但是當時她發現自己懷孕了,想了很長時間之後,她決定奉子成婚。
婚後的生活並不如意,在結婚之後2個月,王佳趁著丈夫在睡夢中,拿起了西瓜刀,對著熟睡的丈夫連砍數刀,最終因搶救無效死亡。
可以說,這幾個事例將人性的貪婪展現得淋漓盡致。
按照孟非的說法,《非誠勿擾》開播十年以來,累計服務人數過萬,那麼在這些人中間,為什麼從來沒有我們身邊的熟人上節目呢?
或者說,上節目的女嘉賓到底是什麼身份呢?
時隔9年左右,「寧可坐在寶馬裡哭」的馬諾,在社交平臺突然自曝當年節目的真相,稱一切都是節目組的安排,而自己只是「去工作」的,並且說自己被騙的很慘。
這其中的真實性我們暫且不去考慮,《非誠勿擾》始終將自己標榜為「大型生活服務類節目」,然而在絕大多數人眼中,也是將這檔節目作為綜藝節目來看的。
我們大膽作出猜測,綜藝節目,從嘉賓到觀眾都是有嚴格篩選的過程,正如馬諾提到 「大家都是去工作的」,自然有專業的公司來做「上崗培訓」,這也就是看不到身邊熟人上節目的主要原因。
當然,不管是有「劇本」,還是部分女嘉賓本性所為。
拜金,雖然看起來是一條捷徑,
這種方式本身也無對錯可言。
但是要知道:
依靠年齡和身材取得的優勢,最終也會隨著年齡和身材迅速流逝。
易得易失,希望她們能夠明白。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卉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