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張也,或許並沒有太多人十分熟悉。
她曾經是一位在春晚舞臺活躍23年的一名歌唱家,深受大眾喜愛。
但是卻在當紅時期「被迫隱退」,銷聲匿跡了5年時間,她得罪了誰?
張也出生在湖南長沙,她的家庭是一個戲劇世家,父親是市裡戲劇的創作員,母親是表演花鼓戲的演員。
自幼,她便受唱戲氛圍的薰陶,漸漸愛上了唱歌。
就連我國著名歌唱家李谷一,都是她的乾媽。
在初上幼兒園時,對於啟蒙老師教授的每一首單曲她都能完美無瑕的唱出,表現出驚人的天賦。
父母知曉後,便開始悉心發掘,著重培養。甚至找專業的老師進行培養。
也因此,她不論文化知識還是唱歌藝術,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14歲時,她以優異的知識考入省重點高中。那時候的她,早已有了自己的目標和方向。
重點高中已不是她的心願,她要著重發展自己的天賦,報考藝術學校。
而重點高中時曾經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父母並不想要她放棄,更是知曉藝術道路上的艱難。
所以始終不同意。但張也心意已決,她已然做好了面對藝術道路的崎嶇坎坷,沒有人能打消她的念頭。
心疼她的父母最終拗不過她,不得不妥協。
於此,父親便帶著她去報考了藝術學校,並告訴她:「這是你自己的選擇,將來不要後悔。」
張也很是理解父母為自己的擔憂,她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出類拔萃,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因此,她比以往更要勤奮刻苦,經常與老師形影不離,虛心求教。
經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外加先天自帶的極大天賦,無論是柔媚的民歌小調,還是技巧高超、音域寬廣的民族歌劇選段,她總是能駕馭的得心應手,不亦樂乎。
更是在之後藝術發展的道路上,憑藉甜美細膩、功力深厚、韻味獨特的嗓音,被譽為「在當代中國歌壇上獨樹一幟的歌唱家」。
憑藉自己獨特的嗓音和出色的唱功,她參加了中央電視臺第二屆青歌賽,緊抓每一次機會,不斷參賽,
又參加了中央電視臺第三屆青歌賽,並獲得專業組民族唱法銅獎。
之後,她更是憑自己的實力登上春晚的舞臺,在1987年第一次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這一年她與她的大學同學同時演繹了一場《瀏陽河》在大合唱開啟23年都活躍在春晚的舞臺上。
她的歌《走進新時代》《家和萬事興》《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至今都是廣為傳唱的經典,
給觀眾留下太多的深刻印象,也被大家稱之為「春晚常客」。
隨著事業發展的如火如荼,形勢一片大好。卻不想,禍從天降,他的父親被查出良性腫瘤。
而張也當時忙於工作,再加上父母的隱瞞,她絲毫不知。但經不住父親的病很快惡化住進了醫院。
張也得知後,迅速為父親在北京聯繫好了醫院,希望父親能夠來北京醫院檢查,但是父親不想影響女兒的工作,因此拒絕了女兒的請求。
可父親日益嚴重的病情,使得母親整日以淚洗面。無奈又讓女兒勸說一下她的父親。
張也很是愧疚,忙於工作的她,絕沒想到父親的病這麼嚴重。
絲毫耽誤不得,她立刻馬不停蹄奔回老家,硬是將父親連夜帶到北京,最終確診為惡性膀胱腫瘤,已是晚期,無法醫治。
聽到此消息的張也再也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即使她曾幻想過上千次甚至上萬次不好的結果,但當情況經醫生說出口的那一刻,她刷的一下淚水就掉了下來。
她內疚,為什麼沒有早一點回來看看父親,為何沒能早一點重視起來,她太自責了,可一切都晚了。
她唯一能彌補的,就是時時刻刻陪在父親的身邊,哪怕一分一秒都是足夠寶貴的。
她將所有的商演一推再推,逐漸消失在觀眾的視線裡。
她用5年的時間,帶著父親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帶著父親去走訪親友,不管何時何地,都陪伴在父親的身旁。只有這樣,自己的內心才會得到慰藉。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2001年,她的父親病情再度惡化,永遠離開了人世。
父親的離世對張也的打擊很大,她久久走不出父親離開的傷痛。
而把所有看在眼裡的母親,也很是心疼自己的女兒,為了勸解她,說道:「如若你的父親還在人世,他看見你如此痛苦,他的心中會好受嗎?你難道想讓你的父親在天上看你這樣,心中自責嗎?」
母親的話,也戳到了張也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她哭了很久,也逐漸強迫自己努力走出父親離世的陰影,並借歌抒情,一首屬於她自己的《父親》唱遍大江南北,不知遠在天邊的父親,是否聽到了張也內心的思念。
如今的張也已是52歲,孤身一人也是過得十分輕鬆和自在。
其實之前,她與關錦鵬也有過一段婚姻,當時被譽為「最佳拍檔」,只是兩個人忙於事業,常常聚少離多。
漸漸兩個人便缺少共同的話題,產生隔閡。最終走上了離婚的結局。
結語:人的一生有太多的無可奈何。張也在父親病重之際,一心照顧父親放棄了5年的大好事業,她沒有得罪誰,她深愛著自己的父母,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期待未來她能尋得自己的幸福,能夠繼續在螢屏上發光發熱。
——END——
版權聲明;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