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幾千年,金錢一直在演變,但還是得金錢來交易。
改變的是支付方式,不變的是支付內核。
7月8日行發布公告,定於2020年11月5日起發行2020年版第五套人民幣5元紙幣。
隨著時代的發展紙幣在不斷更新,支付方式也不斷更新。今天友叔帶你穿越塵封過往,探尋支付隨著金錢而演變的模式,見證支付行業的使命傳承。
前身 — 金屬紙幣,停滯不通
1200多年前,大唐遙遠的漠北,兩個衣著襤褸、步履蹣跚的軍人帶著一筆巨款上路了。路途漫漫,他們要冒著生命危險,從龜茲城向西州送往軍費,完成一場大額度的銅錢運輸之行。
這是銀聯首部歷史微電影《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帳》所描述的畫面,雲閃付取材這一歷史事件,將其搬上螢屏,告訴我們曾幾何時,交通不便,一次轉帳要跨越蒼茫大漠,負重背銅運輸,飽經風沙暴曬,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其實,這就是人類在金錢上完成交易最初始笨拙的狀態。而支付方式從貴重金屬之間的交換到紙幣的換算,在中國跨越了三千多年的歷史長河。
黃帝後期,第一次以稀有金屬作為交換貨物的渠道
乾隆時期,第一次大規模發行銀幣作為流通貨幣
北宋時期,第一張紙幣「交子」在中國益州誕生流通
無論是貴重金屬還是紙幣作為支付工具,對於那個只有車馬郵差的時代來說,總歸是遙遠了些,完成一次大額度金錢轉帳所要代價和時間是無法估量的。
今生—移動通行,安全高效
建國初期,第一次全面發行糧票,開啟了39年的票證經濟時代。但糧票換算不便且不能跨地方使用,限制勞動力流,阻礙了社會發展,不得不退出歷史舞臺。
改革開放初期,現金成為了人民主要的支付工具,人們的日常出行,購物及旅行也便離不開現金。然而隨著紙幣面額的增大,假幣的巨額暴利也不斷誘惑著不法分子,在驗鈔機不普及的年代,在享受現金帶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便利的同時,當面驗鈔也是人們當時必備技能。
隨著時代發展,現金的消亡幾乎是一件沒有懸念的事,翻看任何一本描繪未來的書籍,支付介質的演化都將使世界財富愈加脫離物理形態,變成資料庫中隨時變動的數字。
1996年,中國銀行率先建立網上銀行服務,同年我國網際網路用戶為10萬。
1999年,招商銀行全面啟動國內首家網上銀行,網絡銀行服務體系逐漸完善,電子支付開始在中國初步展現。
2002年,中國銀聯橫空出世,而後用17年時間成為全球發卡量最大的卡組織,發行近80億張銀行卡。
2003年我國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從而進入「信用卡元年」。
2004年底,我國銀行發卡數量達到7.62億張,同年前9個月全國銀行卡交易總額18.39萬億元。
隨著智慧型手機和網絡的普及,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之一行動支付,給世界支付界樹立了一座裡程碑。
2004年10月,支付寶上線,拉開了網上支付的帷幕。
2013年8月,微信支付聞聲而來。
2017年12月,雲閃付攜手銀聯正式問世。
自此,支付寶、微信、雲閃付形成三足鼎立。
在當今中國,無論我們相信與否,每天的市場交易中,每10筆中就有8筆是通過行動支付平臺完成的。行動支付已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各個角落,演變為一種新式的消費習慣。雖然行動支付發展歷史只有不到20年的時間,但它給世界帶來的變化卻是顛覆性的。
未來 — 無感支付,智慧快捷
美團王興曾感慨:2019年可能會是過去十年差的一年,卻是未來十年裡好的一年。
2019年支付行業在強監管、經濟下行壓力大的背景之下,度過了艱難的一年,然而到2020年,誰也沒有想到一場疫情到來,似乎應了王興的這句話。
行動支付的使用達到100多億人,相比較前兩年來說,行動支付增長速度卻放緩慢了,但它進入了一個穩定增長的趨勢。
在此,友叔來淺談未來幾年支付行業可能存在的趨勢。
01 跨境支付
跨境支付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可謂是繼中國之後,推動二維碼支付賣力的國家之一,日本甚至通過財政補貼推動無現金髮展。2020年,隨著日本東京奧運會的助推,二維碼支付必然在全球加速普及,這也利好中國二維碼支付在全球的發展。
在外資入華的碰撞下,競爭更加激烈。2019年數據顯示,在短期內,外資企業對國內支付行業的影響有限,但是在跨境支付領域會加劇競爭。
02 刷臉支付
從2019的支付機構市場拓展方向來看,支付行業興起的刷臉支付很火熱,可以說是一個支付風口。前瞻行業研究院預測到2022年,中國的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快速增長,實現多行業應用。
刷臉支付經過2019年的躁動之後,2020年會更加穩健的發展,此外隨著銀聯的入局,市場會更加火熱。對於刷臉支付來說,銀聯一直是業界所期待的入局玩家。2019年,銀聯「刷臉付」僅僅是小規模試點,行動支付網了解到,目前銀聯已下發了2020年相關指標。
刷臉支付相比其他支付方式而言,可以解決客戶忘帶錢包或手機沒電的問題,省去輸密碼的麻煩,等於說每個人的臉就相當於一張「二維碼」,這樣提高交易效率和用戶粘性。
03 聚合支付
隨著行動支付的廣泛使用,聚合支付應運而生,對商家而言,聚合支付大大提高了收銀的便捷性,對消費者來說,也不用考慮是使用支付寶、雲閃付還是微信亦或是其他平臺支付碼。
聚合支付融合多方支付通道去通往一個支付入口,構建了支付、金融、營銷、管理為一體的數位化閉環,也為商戶提供綜合金融支付的數位化解決方案,加速流量變現。
在未來友叔認為刷臉聚合趨勢不可避免,目前銀聯商務的「藍鯨」則實現了微信刷臉支付與銀聯體系「刷臉付」的聚合,雖然其他支付界相關人員曾表示,聚合刷臉支付短期內可能性不大,但需求所在,勢在必行。具體是通過政策推動,商業談判還是技術實現,就很讓人值得期待了。
支付行業在不斷革新,越來越簡單化,快捷化,智慧化。與支付的需求模式相結合,可能不久的將來,支付,還會產生新的方式。5G的到來,區塊鏈,智慧化,大數據......在加速形成,而未來高階信息文明或將視紙幣為古物,獵奇心態好比今人回望博物館藏銅銀貨幣,也未必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