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四知精心管護
顆粒飽滿
(偃師網 韓曉會 訊) 小麥冬季成熟,你見過嗎?近日,在工業區前杜樓村一戶農家小院院牆外有一片即將成熟的小麥,麥子泛著金黃,引來路人紛紛圍觀。
小麥成熟一般在夏季,這片冬季成熟的小麥是怎麼回事?帶著疑問,記者走進了這個農家小院。
據了解,這家的主人楊四知是位失地農民。上世紀60年代,他開始接觸農業生產技術,曾在上世紀80年代獲得過勞動模範、人大代表、高級農技師等榮譽稱號。院牆外這片即將成熟的小麥是他近5年來辛勤探索小麥夏種技術,反覆研究、試驗獲得的成果。
說起小麥夏種,楊四知回憶:1969年秋,一個偶然機會,他在山上麥地裡發現了一穗小麥,這穗小麥有十幾個籽粒、長得十分飽滿,細看顏色、光澤與一般小麥不同。他非常驚訝,就把這些籽粒收藏了起來。受這一穗麥子的啟發,他萌生了夏種小麥的想法。為此,他翻閱了不少小麥技術資料、找生產隊技術人員談這個問題,得到的回答是「肯定不行!」有人說:「小麥生長階段性強,一般小麥若不經過低溫春化階段(秋播作物在苗期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低溫條件,才能正常抽穗開花,這個時期稱為春化階段。不經這個階段,直接在春夏高溫季節播種,雖有充足的光照和溫度條件,也不能正常抽穗結實)就只能處於無限分櫱狀態,根本不可能抽穗結實。」
到了1970年麥收時,楊四知有意識點種了自己收集的麥粒,想看看結果到底怎麼樣?3個多月後,他發現試種的小麥能夠正常抽穗結實。連續試了兩年,都成功了。事實讓他意識到夏種小麥能長成較好的麥穗決非偶然。
上世紀70年代初,全國性的小麥夏播試驗也開始了,楊四知意識到自己的發現很有前瞻性。據他介紹,剛開始時,山西農大、省農科院的專家為生產隊提供了小麥夏播種子,但試種結果不理想,後來也中斷了。這期間楊四知卻一直沒有停止自己的研究,經過幾年的試驗探索,他篩選出的小麥種子經夏播後,根據每平方米的穗數和每穗的粒數測算,畝產達到近500斤。
改革開放後,土地分包到戶,由於受經濟條件的限制,楊四知做起了別的生意,他的小麥夏播研究也停止了。幾十年過去了,楊四知對小麥夏播的情愫卻一直沒有中斷,延續以前的經驗,每年夏天收麥時,他都會跑很多地塊,收集種子。
2011年春天,楊四知找來許多盆盆罐罐,在自家陽臺上進行試驗,將此前收集的麥粒種下去,麥粒成功分櫱、抽穗、結實;成熟後,他又篩選出優質種子,再種下,麥子成熟,再篩選,第二年春天再種下。就這樣,反覆種植,反覆篩選。今年夏天,楊四知在自家院牆外開了一片荒地,進行示範性種植,他將篩選出的第8季種子種下,如今這片麥子即將成熟。
「為實現自然條件下篩選種子,種植期間,我不打農藥、不澆水、不施肥,以這季的結實情況測算,可以實現畝產700斤左右。」楊四知說,「等這季小麥收穫了,還可以再種些蔬菜。夏播小麥的成長周期短,100天左右,正趕上每年雨季,雨水多,幾乎不用灌溉,可以作為旱地農作物在旱地、山區種植。不過,目前我試驗的夏播小麥還存在抽穗整齊度不夠、穗數少、粒數少、有病蟲害等問題,明年準備擴大種植面積,相信經過三到五年篩選,可以實現畝產1000斤以上。」
就小麥夏種技術,記者走訪了市農業局。據相關技術人員介紹,全國範圍內,多數地區種植的是冬小麥或春小麥,按照我省的氣候條件,普遍種植的都是冬小麥,每年的10—11月份種植,經過冬天低溫才能分櫱、抽穗、結實,小麥夏種還沒有聽說過,如果真有人研究出來適合夏種的小麥種子,還真是一項新成果。」工作人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