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中國市場也成為了世界的第二大消費市場,甚至某些領域的第一大消費市場。對於很多國外的行業和企業來說,中國以外的市場已經很難找到增長,想要掙更多的錢就要爭取拿下中國市場的份額。這其中也包括了以影視音樂明星為主導的娛樂圈領域。為了可以進入中國市場,好萊塢,日本,韓國的娛樂業者們可以說是各出奇招,有得意也有失意,下面就帶大家回顧一下。
首先是韓國娛樂圈,其實以韓流為代表的韓國娛樂是最早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的,中國如今流行的小鮮肉偶像文化背後其實就是韓流的偶像文化的影子。但是因為在薩德問題上韓國官方做出了一個愚蠢的決定,所以導致了針對韓國的限娛令。這導致了如今在中國幾乎看不到有韓國明星的商業活動和正規途徑的作品播出。但是韓國娛樂公司還是有著很多的招式應對,一是通過免費策略,用網際網路作為途徑將韓國的節目作品輸出給中國的年輕人,從而保持自己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培養中國籍的藝人,並準許他們在中國獨立的活動,通過分成獲得收益。
你不得不佩服韓國人的韌性,但是韓國人的小氣缺少格局也是一覽無遺,如今年的張藝興回歸exo事件,其實sm的目的在於通過張藝興將已經無法在中國地區正常活動的exo擴大影響力,讓更多不了解exo的中國年輕人了解exo,結果卻只給了張藝興屈指可數的鏡頭,弄巧成拙,反而招來反感。同理還包括邀請了很多的中國電影人參加釜山電影節,不過同樣暴露了小氣的問題。總而言之,如今韓國娛樂圈勢力在中國的發展依舊是找不斷萎縮,只能更多參與到後臺製作中。
今年對中國市場擴張最大的贏家當屬好萊塢電影,其中最成功的就是漫畫英雄系列的電影作品,從《復仇者聯盟》到《毒液》再到正在熱映中的《海王》,好萊塢英雄電影今年在中國可以說嘗到了巨大的甜頭,中國市場的票房貢獻直接佔據了其全球票房收入的約三分之一。但是同時也有很失敗的例子那就是《摘金奇緣》,簡直不能更尷尬。這其中成功和失敗的關鍵總結起來就是「本土化」,不得不說毒液和海王在宣傳上的本土化策略都非常成功,而反過來《摘金奇緣》則展示了更多西方對東方文明的傲慢和偏見。不過好萊塢的自我調整能力真的是很強,在漫威決定要做復仇者聯盟的中國英雄之後並沒有趕項目,而是在團隊上下功夫,避免重蹈偏見的覆轍,不妨期待下最終漫威會將這個神似李小龍的英雄打造成什麼樣子。
日本娛樂圈對於中國市場也是有著不少的想法,但是其風格延續了日本人一貫的謹慎保守的風格。目前最主要的形式是通過部分明星參與到中國影視作品的拍攝,試水中國市場,包括染谷將太的《妖貓傳》,巖井俊二的《你好之華》,還有綾野剛即將合作宋佳的電影。通過明星向中國市場試水滲透,獲得名氣之後再考慮更大的發展,非常保守的策略但是目前還看不出成功或者失敗。
印度電影最近兩年在中國市場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或者說是阿米爾汗一個人的成功,阿米爾汗的電影作品在中國收穫的票房成績比在印度本土還多,這樣讓很多其它的印度的明星羨慕不已,所以不少印度電影進入中國市場,但是基本上都沒有達到印度人的預期,一些聰明的印度電影人則會找來阿米爾汗幫忙做推薦。目前印度電影對中國市場的態度更多的是有一部掙一部,並沒有完整的規劃,不得不說很符合印度人的做事風格。
最後其實中國娛樂市場的崛起受益最大的還是中國娛樂圈的藝人明星,從他們讓人日韓驚嘆的收入就可以看出來,當然這兩年中國影視行業優秀的作品也是越來越多,這一點還是要肯定的,畢竟還是有一些有理想的人在奮鬥,如徐崢那一撥的人,對於電影的熱愛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希望他們能帶來更多優秀作品。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