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墳半獸》:宗土的魂魄在盤旋

2021-02-19 銀幕志


第四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 / The 4th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簡稱「IDF2020」)是集紀錄片推優、提案、展播、論壇於一體的高品質人文藝術平臺。本屆大會年度主題為「生·活」,將於2020年10月17日-19日在杭州西子湖畔舉行。影視BIGGERONE作為官方合作媒體也將帶來系列報導。

 

這幾天我在第四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看了近十部紀錄片。這些紀錄片來自不同國度,風格各異,但目前只有《半墳半獸》給我帶來一種獨特的觀影體驗與映後沉思。

 

《半墳半獸》是本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D20提名」評優單元的入圍作品。今年「D20提名」評優單元共收到來自7大洲72個國家及地區,共計496項報名,其中472項為有效報名。本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本著高度負責的態度,選定19部作品入圍IDF2020「D20提名」評優單元。

本片的導演是沈潔,2003至2006年他遊居滇西北和西藏,2010年開始拍攝紀錄片。作品《二》獲2012第九屆CIFF十佳短片、2012金荷獎最佳紀錄片。作品《鬼節》入選2012金荷獎競賽單元、2013雲之南競賽單元。此外還拍攝過《我為故鄉的死寂舉行一個良辰吉日》等作品。

 

《半墳半獸》以沈潔導演及其家庭成員為主要拍攝對象,素材攝錄於2010年到2018年之間,這期間導演經歷母親去世、祖父的墳墓被迫遷移等事件,這些也都被導演的攝影機所記錄下來。


與此同時導演還將目光投射到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鄉土大地,企圖通過影像來呈現自我對於香火宗土文化的反思與批判。


如果說最初對這部紀錄片感興趣是因為它頗具吸引力的片名,那麼在真正觀看這部紀錄片之後,我對它的興趣有增無減則代表著本片在內容和形式方面的確有些獨特之處。

 

影片開始放映前,現場主持人便熱心提醒觀眾:本片運用了獨特的藝術手法,部分段落是形式上的創新,與放映設備無關,請耐心觀看。這也進一步提起了現場觀眾的興趣。

影片開始,導演用墓碑的形式去呈現自己的大家庭譜系,在上圖,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祖孫三代人的大家庭結構。

此外,在家族成員表(上圖)的左邊我們還看到:我終於爬出「家屋洞穴」祭眺—家屋—故鄉—中國香火宗土———幅集體悲愴命運的的半墳半獸臉陣列!我被拋入到的這個「半墳半獸」世界,從未停止以「犧牲」要求我的「犧牲」。夢的襲擊,投射出個體通往存在主義之路的兇惡與焦灼。

 

很顯然,這是影片的主題所在,也是我們通向主題的一條重要路徑。面對這種獨特的呈現方式,由橫版閱讀到豎版閱讀、由簡體字閱讀到繁體字閱讀包括我在內的觀眾很快被這種別具一格的形式吸引其中,但又快速地因為觀賞習慣的不適而在影片內外游離,伺機尋找入口。

 

許久,我才跟隨導演的鏡頭進入到敘事中去,然後才發現,所謂的進入敘事其實也只是一種自我安慰,本片其實並沒有什麼敘事可言,反而更像是素材的堆砌。一方面,影片以時間為順序,編排素材;另一方面這些素材自始至終沒能構成某種有效的外在邏輯,因而給觀眾帶來一種迷離的感覺。


如果說採用墓碑的形式去呈現家族譜系、用繁體字鐫刻人名於銀幕之上是一種視覺形式上的創新,那麼影片在多處段落採用的消聲手法,則是一種聽覺形式上的創新。


大哥沈洋作為家裡長子在除夕夜聚會上的講話段落、三哥沈波「教導」弟弟(即導演沈潔)的段落,甚至導演母親葬禮的段落.這些段落中都採用了前段消聲後段有聲,或者後段消聲前段有聲的處理手法,相信如果沒有主持人的提醒,現場多半會一片譁然,以為放映設備出了什麼問題。

 

從影視藝術的獨特性(視聽性)來看,這種消聲手法公然割裂了「視」與「聽」之間的關聯。而我們知道,視聽藝術之所以如此貼近生活恰恰是因為這種獨特的視聽性。

 

而在這些段落中,導演通過把「視」與「聽」割裂,正如上文中我們所提到的那樣,再一次強化了對觀眾沉浸式觀影體驗的打破,這種間離手法的運用使得觀眾被迫脫離敘事本身,從影片內容延伸開來,進而獲得對於現實的某種思考和注視。

 

那麼何為「墳」和「獸」呢?

 

導演自我闡述到:為什麼五年來我常常被同一個夢殺虐——我裸遊香火宗土雙肩打霜,回遇故人敵目睥睨,遂悽惶捂陰,踉蹌去大梍樹穴遁身臥瑟?!為什麼闖世二十餘年我必承受家屋的除夕規訓——三個哥哥痛苦的訓誡而我被訓誡得痛苦?!為什麼拍紀錄片十年我在故鄉香火宗土黯然看見總是一種面孔——故鄉是一幅集體悲愴命運的半墳半獸臉陣列?!夢的襲擊,投射出我被拋入到這個世界——中國的深層文化結構與存在主義的敵對。


影片中在鏡頭前出現片刻的父親照片,喋喋不休的三哥與垂頭喪氣、受訓的導演沈潔,十分鐘之久的祖父屍骸被重新拼湊過程等等,這些都是「墳」。

 

映後交流過程中導演解釋到,我們這種香火宗土文化、父文化像是一種亙久的「統治的目光」,我們在這種目光的「墳墓」之中,顯得無所適從。

而影片中復現的祭祀牌位與河水中矗立的大石頭,都可以被視作是「墳」的代表和具象,它們抑或壓抑低沉、抑或碩大無比,至今仍盤旋在空中,以一種「統治的目光」凝視著這片土地上的芸芸眾生。

 

與此相對應的,所有在「墳」中的人們,都如導演沈潔面對大哥、三哥這些長者批評時一般:壓抑難忍,如同我們被畫面上的導演父親所凝視一般:儘是「羞愧和懺悔」(導演語)。

 

也正是這種「羞愧和懺悔」使得人本身的主體性喪失,一步步陷入對自我的懷疑和批駁之中,也就再度陷入「墳」的藩籬之中,成為了不折不扣的「獸」,人終不再為人,這點還蠻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當然,這種批判也難免有它的問題所在,批判的力度有了,批判的方向對麼?批判的嘗試有了,批判的出路又在哪兒呢?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張獻民評論本片:現在這些詩人,各地宣傳部長的官並沒有當過,卻惹了一身被貶外地兩千裡的司空司徒司馬們才有的毛病,自戀、吹牛和賣慘都顯得那麼渾然天成,彰顯著我國幾千年文明的連續性,質疑了武昌起義、新文化運動或新民主主義革命對我族文化的現代化改變。

這無疑也很好地提醒著我們:不要囿於自我沉浸式的批判之中,應該有更為深沉和廣博的思考。


往 期 精 選

2019年度十佳

相關焦點

  • 薩姆·沃辛頓演半人半獸
    海報中薩姆·沃辛頓的臉龐半人半獸。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馬澤望) 由《阿凡達》男主角薩姆·沃辛頓主演的科幻電影《超能泰坦》,近日曝光先導海報。畫面中薩姆·沃辛頓的臉龐半人半獸,與下方的泰坦星相互照應,凸顯影片的神秘科幻質感。據悉,該片有望近期引進內地。  該片講述了一個科幻故事,地球環境極度惡化,資源稀缺,科學家們鎖定了太空中唯一適合人類移居的星球——泰坦星。為了將人類改造為適應泰坦星惡劣生存環境的物種,他們秘密計劃一項軍事實驗項目,薩姆·沃辛頓飾演的軍人便是實驗對象之一。
  • 半人半獸的日本慰安婦,是無辜的受害者還是該被詛咒的魔鬼?
    半人半獸的日本慰安婦,是無辜的受害者還是該被詛咒的魔鬼?人們在痛恨和詛咒日本軍隊給世界文明帶來深重災難的時候,是否察覺到,這頭嗜血狂魔的背後,始終有一個形影不離的驅魔人,沆瀣一氣地成為日本軍隊的忠實幫兇。這個被東京法庭無力追究的兇手,正是二戰時期的日本女人。
  • 九家之書第8集:崔江置中埋伏受傷 李升基詮釋半人半獸
    發布時間: 2013-05-03 13:27   來源: 看看新聞網   進入電子報   在MBC TV月火劇《九家之書》中,李升基用多種表情,完美表現了半人半獸的主角崔江置。《九家之書》中,李升基扮演無所畏懼、性格衝動的半人半獸崔江置,展現非凡的演技。
  • 半人半獸的故事也算很新穎的韓劇題材,沒想到最後是穿越
    半人半獸的江置,在一系列的事件裡,尋找成為人類的辦法,而他也在這個過程中收穫了勇氣、愛情及力量。狐狸爸爸的顏和悲劇哭死我了。唯一一部每集邊看邊哭的電視劇,喜歡九越靈深情款款對著尹西花笑的樣子,更喜歡崔江置和譚汝蔚,贊!男主角好可憐,不是被綁就是被打被刺被箭射,疼死人了。李勝基跟九尾狐好有緣,狐狸爸爸太有氣場了有頭有尾很難得啊,而且結尾不急躁也不拖拉,每個人都交代到位。
  • 「蜘蛛俠」宇宙之《暗夜博士》「半人半獸」造型首現
    圖中萊託以半人半獸造型驚豔亮相,吸血鬼露出血紅的眼睛和獠牙,散發出正邪難辨的神秘氣質。該片由累計創造140億美元票房的《毒液》與《蜘蛛俠》系列作品的製片團隊打造,目前仍定檔7月31日北美上映,尚未因疫情影響改變檔期。
  • 風水先生提醒:人死後魂魄在家幹什麼?人死後,魂魄會停留在陽間多久!
    人死後魂魄在家幹什麼 說到人死後,魂魄會停留在陽間多久,想必大家都有一定了解,有人問人死後,魂是不是還會在家裡停留一段時間,另外,還有人想問人死以後過一七
  • 今日AR——魂魄妖夢
    魂魄妖夢卡牌編號:DF010外文名:Youmu
  •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什麼意思?其實後半句才是重點
    不知道大家聽過這樣一句俗語沒有「門前墳,屋後水」,什麼意思?這句俗語從字面上來看,就是說在給自己建造房子的時候,不要選擇門前有墳的地方,更要避開屋後有河流的地方。老祖宗為何要這樣說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先說說「門前墳「,在建房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會選擇修在墳地。
  • 唐昊後人為啥個個天才,半獸血脈是關鍵,泰坦巨猿成功複製
    藍軒宇半獸血脈是天才的關鍵那唐昊後人個個天才的秘密是什麼呢?半獸血脈是毫無疑問的關鍵,為什麼這麼說呢?原恩夜輝最早的半獸血脈擁有者美人魚一族從他們的經歷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但凡是擁有半獸血脈的魂師,99.9%都是天才魂師。
  • 《高嶺之花》蒼風的哲學就是:半獸
    不過確實是這樣,了解到蒼風的哲學就是:半獸。也就不足為怪了。最終,藝術淪為政治鬥爭。月島家(2女)、禪宮家(2男)。出於意料的結果。
  • 穿越千年的吃貨:文藻墓中一桌飯,樂昌墳裡半罐蟶
    前半句顯示了「墓主」的豁達,知道古往今來,埋得再深的墓,也將是後人眼中的文物。五百年,墳上墳。(古墓文字)後半句則是深深的無奈,日子過一天就多一天,過一天也少一天。朱樂昌去世入墳,腰佩鐵刀銅劍鐵劍弩機,左右則放銅矛鐵戟,學者們由此推斷,他是個武官。據墓葬清理報告記載:在耳室的東南角和西北角各放瓦灶一個,東南角灶上放著一隻大鐵釜,灶邊放一隻鐵鼎。西北角灶上也放有釜甑之類的東西。
  • 【佛牌圈】細說魂魄勇
    近代魂魄勇名師:而近代魂魄勇的公認創始鼻祖是龍婆Loy,有他所鑄造的魂魄勇是最靈驗,佩戴魂魄勇後,前後四方都有魂魄勇跟隨守護。龍婆Loy遺留下來的魂魄勇心咒,只要是魂魄勇都可以應用此心咒。其實魂魄勇聖物已經沉寂多年了,近代才由LP Sega崛起,成為第一位鑄造魂魄勇的僧侶。目前魂魄勇分為行法和入靈兩類。魂魄勇肩負如同保鏢般的使命,被泰國人奉為替身的一種,可以化為主人的替身,替主人避一切危險、邪靈鬼怪、小人或者野獸侵害等。
  • 民間故事:老人彌留之際,不願走,叔叔:墳不對,媽不願意在那
    這一次,父親為了方便直接給奶奶在鎮上買了塊墳地,因此叔叔猜測,奶奶不願意走,是不是因為這墳的緣故?「墳不對,媽不願意在那,她是想回老家吧。」叔叔用半肯定半疑惑的語氣說了出來,沒想到這個時候奶奶突然眼睛一睜,很清楚的說到「回家」。
  • 聊齋故事|他抓住了朋友的魂魄,原來是一隻小豬崽
    從那時起,每逢過年過節,麻林都要去他的墳上祭奠一番,可是身上一分錢都沒有,也只能到墳上哭哭罷了。有一天夜裡,麻林睡得正香,忽然看見姓宋的朋友,走到他床前對他說:「我們相處好多年,你忍心讓我的魂魄挨餓嗎?」麻林嚇得不輕,馬上答應他說:「過幾天我就攢點兒錢,一定好好去祭奠你。」
  • 農村俗語「寧住孤墳千年,不敢廟內半宿」啥意思?廟比墳還可怕?
    俗語的覆蓋面很廣,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事,其中還有很多俗語是祖輩告誡後代出門在外應該注意的事情,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寧住孤墳千年,不敢廟內半宿」,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為何老人說廟比墳還要可怕呢?
  • 淺談東方project 6:魂魄妖夢
    魂魄妖夢,幻想鄉內的巨大宅院,白玉樓的庭師(園丁一類的職務),同時也擔任著白玉樓的主人,西行寺幽幽子的劍術老師。【注1】事先聲明一點,白玉樓雖然目前已經開放參觀,不過還是不要貿然的去看比較好。畢竟它在冥界。普通人想看的話,還是等到死了再去會比較好(如果那時候的你沒有忘記,而且還能成功的挨過審判的話。)
  • 魔道祖師:薛洋為何會留下阿菁的魂魄?原因太心酸
    所以性格有些扭曲,每個人都有好壞,不能一言蔽之,不過,薛洋確實是很矛盾的一個人,當初他逼得曉星塵自刎,卻留下阿菁的魂魄,這又是為何呢?對於阿箐來說,道長是她遇見的最好的人,哪怕是裝作瞎子,也要陪伴他左右,義莊是她的半個家,若非特殊原因,是不想離開這裡的。
  • 對話螺紋 | 空中盤旋
    圖表痕跡與現實表現一脈相承,螺紋2105合約在上周先俯衝再翻上這一系列表現就如同「空中盤旋」一般,也符合我們上一篇中的預期:「盤中若將日線的缺口補齊企穩後,可再行介入」。盤旋之後何去何從,我們來慢慢梳理。  螺紋2105合約上周演繹了一顆上影20點下影87點實體30點的周陽線,收盤3775點較前周漲了36點,周漲幅0.96%。成交量放大了60%,持倉也增加了30%。
  • 徐文兵:不知魂魄,何談中醫!
    時至今日,傳統文化屢遭破壞、打擊,中華文明逐漸湮沒消失,「魂魄」二字也就剩下一具空殼,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含義了。現在是到招魂的時候了。"魂魄"是道家和中醫的基本概念,在中國歷史文化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人們常說的成語有「失魂落魄」「魂飛魄散」「三魂七魄」「勾魂攝魄」「神魂顛倒」「魂不附體」「借屍還魂」"「驚心動魄」等等。
  • 徐文兵:不知魂魄,何談中醫
    "魂魄"是道家和中醫的基本概念,在中國歷史文化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人們常說的成語有「失魂落魄」「魂飛魄散」「三魂七魄」「勾魂攝魄」「神魂顛倒」「魂不附體」「借屍還魂」"「驚心動魄」等等。人們習慣的用語有「神靈」「幽魂」「靈魂」「魄力」「鬼魂」。葛洪在《抱樸子》中說:「人無賢愚,皆知己身有魂魄,魂魄分去則人病,盡去則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