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可信之人發出的嚴肅指控」
面對史密斯的指控,高盛立刻做出反應。在布蘭克芬和科恩在致全體員工的一封內部信件中,稱史密斯的指控「不能反映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文化,也不能代表高盛絕大多數員工對公司以及客戶的看法。」
在兩位金融大佬的眼中,史密斯無疑是3萬多員工中「鬱鬱寡歡」的異類。「在我們這麼大的公司中,總會有人感覺不滿意,但個人的觀點被媒體放大後,卻蓋過了多數人的看法。」
他們以《人物》周刊最近所作的調查為證,稱85%的高盛員工接受了這份調查,而其中89%的人認為公司為客戶提供了卓越的服務,即便持相反意見的那11%的少數人也有機會通過匿名的方式將他們的意見反饋給公司,並且公司對此十分重視。
「我們與客戶合作,致力於幫助他們實現長期利益,這些事實不言自明」,布蘭克芬和科恩說。「這些特質讓我們在過去脫穎而出,並讓我們在金融危機以及現在都顯得卓爾不群。」
除此以外,高盛還發表聲明稱:「在我們看來,只有客戶成功我們才能成功。這一基本事實是我們行為規範的核心。」
然而,也有很多人覺得史密斯的指控有其道理,應該引起高盛高層的重視。
曾任高盛公司合伙人的傑基·澤納斯在高盛工作過14年,並且是被晉升為合伙人的第一位女性。在傑基看來,這封辭職信是「一個可信之人發出的嚴肅指控」,並希望高盛的董事會能夠將此看做是「警鐘」,就此進行調查,並採取措施。因為她也不止一次聽有內部人士說起過高盛越來越崇尚「金錢至上」。
輕而易舉化解「欺詐門」
事實上,即便沒有此次史密斯的「橫空出世」,有關高盛貪婪無度的指控近幾年一刻也沒有停息過。確切地說,自從金融危機之後,高盛就成了眾矢之的。
一方面,高盛在金融危機中到底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引發質疑。有很多人認為,作為華爾街投行界的老大,高盛就是導致危機的罪魁禍首之一。
根據美國國會的一份報告,高盛集團在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對很多事情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抵押貸款的證券化業務上,高盛集團存在誤導其客戶的行為;而當抵押貸款證券市場開始崩盤時,高盛集團又將大量的次級債風險轉嫁到不知情的投資者身上;甚至當一些投資者出現虧損而選擇止損時,高盛集團還曾經加以阻撓……
就是這樣一個高盛,卻在金融危機後得到政府全力救贖。來自納稅人的百億美元(1美元約合6.31元人民幣)救援資金不僅使高盛免於深陷金融危機的泥沼,並幫助其以驚人的速度復甦。金融危機僅僅一年,當超過十分之一的美國人還因華爾街的錯誤陷入失業,為了生活苦苦掙扎時,高盛卻已經盤算著為其高管發放巨額獎金了,這被人們解讀為忘恩負義。
不僅如此,很多人認為,高盛並沒有為其錯誤付出應有的代價。2010年,高盛支付5.5億美元罰款,就其在抵押貸款證券上誤導消費者的指控與美國證交會達成和解,承認在交易過程中沒有做到完全披露,但對於監管部門所指控的欺詐罪行卻採取了「既不承認也沒否認」的態度。
儘管5.5億美元的罰款額在華爾街歷史上堪稱一最,但卻也就只相當於高盛一周多的交易收入,更是低於人們的普遍預期。高盛破財消災,將一場威脅公司生存的「欺詐門」化解於無形。
《滾石》雜誌曾經對高盛有一個著名的比喻:「它如一隻巨型吸血烏賊,無情地將其觸角伸向任何帶有金錢氣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