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壓劇(一部電視劇拍完後數年都未能播出)開播,播出平臺不降反升的情況實屬少見。
只因被壓下不播必定劇集本身就會有問題,當年班底強大似《如懿傳》,也因涉嫌篡改歷史及集數過多,遲遲不能上星播放(在衛視播出),不得不選擇網絡平臺首播。
對比來看,本來只能在地方衛視播出的《隱秘而偉大》,被積壓兩年後,反而提檔到了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黃金檔首播,獲得了國產電視劇最高層次的播放待遇,算得上是被眷顧的寵兒了。
只要此劇能博得觀眾口碑,收視穩當,就算為下屆各類電視劇大獎種下了備選苗子。
影視作品獲得好的待遇,誰受益最多?無疑是其製作團隊,包括出品方、導演班底、演員等等,其中最顯而易見的獲益者便是站在幕前的演員。
男女主演李易峰、金晨,主要配角王瀧正、牛駿峰,都因為《隱秘而偉大》定檔央視而在幾天內被頻繁提及,齊齊成為了預備風雲人物。
尤其是李易峰,借著《隱秘而偉大》的風頭,重新又被「寄予厚望」了。
就當紅明星的身份而言,李易峰的情況已經很不樂觀了,他出道七年辛苦蟄伏等來《古劍奇譚》一個出頭機會,但不過才三五年時間,李易峰又「不紅了」。
因為巔峰時期人氣太高,李易峰的不紅就尤其明顯。
2014年飾演百裡屠蘇,李易峰成了首位國產流量小生,一時之間他的名字人盡皆知,媽媽們覺得他端正清秀,越看越愛,年輕姑娘都爭相稱自己想做李易峰的女朋友,幾近痴迷,當時他起碼俘獲了一半追星女性的心。
並且比較有正向意義的是,李易峰的橫空爆紅,打破了當時韓流明星在中國粉絲裡一統天下的局面,年輕姑娘們的目光從此開始轉向國產高顏值小生。
在最紅的那段時間內,李易峰的名字就約等於火爆,無論他出現在任何場合都是絕對的焦點,電視劇、電影有他的身影,便不愁收視、票房,商品請到他代言,保證熱銷,李易峰三個字長期佔據各大明星榜單前排,他的團隊根本不需要考慮付費宣傳,需要煩惱的反而是被各大媒體、平臺提及的頻率太頻繁。
以李易峰為首第一屆四大流量小生當年受追捧的盛況,是後來任何頂流明星都無法比肩的。
而現在的李易峰,平時少聞他消息,熱搜上難見他身影,作品又少,話題不多,雖並非無人關注,但因那時太風光,不再風吹草動便可引起軒然大波的他,看起來自然就不太紅了。
雖然還沒有人大張旗鼓地說他過氣,但李易峰的真實處境和過氣也不過只是差了再下一個臺階的距離罷了。
從最紅下落到今天的地步,實際是源於李易峰的「懶」。
任何一個明星,在正當紅之時,想進一步穩固自己的地位,都會拼命地接工作,保持輸出保持曝光,才是正確的常紅之路。
但李易峰卻沒有這樣做。
16-17年正值他事業的盛年,爆紅三年人氣不減,印證了市場價值,這個階段他面臨的機會有增無減,應該有大批的劇本、邀約擺在他面前。
但李易峰在這黃金的幾年做了什麼?我們不知道他具體的行程,只看產出的作品,三部電影,二十個雜誌封面,寫了本書,電視劇一部都沒有,也沒有參加過綜藝錄製。
除了一些廣告代言和幾部電影,實際上並無成就。
李易峰真的太懶了,不過他的懶卻不是源於懈怠,反而出自對自身能力及發展方向的反思。
以他為時代的開端,進入「流量為王」的時期,只要藝人有大批粉絲支持,沒有演技也是主角,五音不全都可以蹭上晚會唱歌,投資人們只看某位明星能不能帶來收益,從而完全忽略作品質量,導致大批粗製濫造的娛樂衍生產品流入市場,流量們也因此背負了腹內空虛靠臉吃飯的惡名。
心理強大的流量明星忽略差評,依舊可以順風起飛,而自我要求更嚴格的流量們則開始認真傾聽那些批評的聲音,並為此調整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李易峰就是率先做出改變的人。
幾乎是突然之間,頂流李易峰就從大眾視線中隱退了。
電視上再難看到他出演的偶像劇,電影院裡也不見他的身影,等了兩年之久,才看到一部《心理罪》一部《動物世界》。
雖然這兩部電影都不算太優秀,但他的改變還是很明顯的,靠臉吃飯的李易峰也有演技可言了。
拼了更光彩奪目的流量明星之路不要,李易峰只想成為真正被認可的演員。
犧牲並不一定可以得到同等回報,捨棄了流量之路的李易峰沒能立刻變成演技派,反而熱度越來越低,離過氣也僅有一步之遙了。
上半年《我在北京等你》等你失敗,此時《隱秘而偉大》定檔開播,對他的影響尤其重要。
成了,有機會重回巔峰,敗了,「李易峰扛不起收視大旗了」似乎就成既定事實。
不過這部電視劇既然能在央視黃金檔播出,又與《動物世界》的拍攝時間相差不遠,那時李易峰正重視劇情質量,且還有足夠的資本盡情挑選劇本,想來整體水平應該不低。
且看李易峰是否能打贏這場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