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2021-01-08 國際在線

新華社武漢4月25日電 題: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新華社記者 齊中熙、林暉、安蓓、黎昌政

4月24日,隨著最後一位重症患者核酸檢測結果轉陰,湖北省及武漢市所有新冠肺炎重症病例實現清零。

從一度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主戰場、最高峰一天新增1.3萬多例,到無新增確診病例、重症清零,醫療救治工作取得重大勝利,武漢人民和全國人民攜手,從冬到春。

4月24日,在位於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西院,醫務人員在護理核酸檢測結果轉陰的新冠肺炎病人。當日,湖北省及武漢市所有新冠肺炎重症病例實現清零。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上下同心者勝,眾志成城者贏。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人守望相助,為徹底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凝聚起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

一方有難,八方馳援

4月18日,距離武漢「解封」已過去10天。晚上7點,列車長辛佳樂登上武漢開往漯河的G554次高鐵。1月23日武漢關閉離漢通道當天,他值乘的就是這趟車。

辛佳樂在列車上工作了7年,每年春運,看到的是滿載的車廂,感受著乘客們踏上返鄉路途的喜悅。而今年,他第一次面對空無一人的車站。

「雖然70多天沒有普通旅客出行,但武漢站運轉從未停歇,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員、物資源源不斷匯聚武漢,全國人民和湖北、武漢人民一起,共同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辛佳樂說。

疫情突如其來,湖北多地確診人數不斷增加,醫療資源缺乏,救援物資告急!

關鍵時刻,黨中央緊急部署,充分考慮疫情現狀、人力資源儲備及受援地市醫療資源缺口等情況,統籌安排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漢市外的16個市州及縣級市。

從1月下旬開始,國家醫療隊馳援武漢。與此同時,地、空大通道也高速運轉,成為記錄眾志成城戰「疫」的一個個生動畫面。

正月初一,浙江、江蘇省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近300人需乘高鐵馳援武漢,國鐵集團迅速安排醫療隊從杭州、南京分乘高鐵到合肥會合,再換乘前往武漢。在合肥南站中轉時,52名鐵路幹部職工組成接應小組,及時轉運醫療隊隨車攜帶的12噸醫療用品,僅40分鐘就完成轉運工作。

1月25日,送站親友在鐵路南京南站站臺為醫療隊隊員打氣加油。當日,首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從南京集結出發,奔赴武漢。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高鐵武漢站是醫護人員、醫療物資集中到達最多的地方,來自全國各地三分之一以上醫護人員、醫療物資經高鐵運達武漢站,再中轉至各大醫院。

共產黨員、值班站長賈青青為代表的33名高鐵客運員組成的「頭雁」黨員突擊隊,平均每天要接車10多趟、轉運醫療物資500多箱,最多的一天接車22趟。

從1月23日暫時關閉離漢通道到3月下旬,全國鐵路累計運送援湖北醫護及救援人員約400批約1.2萬人;向湖北和武漢地區累計裝運防控保障物資超過30萬噸。

4月15日中午,武漢天河機場出發大廳,《歌唱祖國》再次響起。

最後一批撤離的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約180人結束80多天的救助任務,從這裡啟程返京。

從1月26日開始,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陸續趕赴武漢入駐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4月12日下午,中法新城院區C9病區正式關閉。109例重症、危重症患者重新贏得生的希望。

4月12日,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隊員與武漢同濟醫院醫務人員共同將中法新城院區C9病區最後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轉往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ICU。這名患者是一名在疫情防控一線感染的武漢當地醫務人員。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疫情肆虐,空中大通道從未停息,爭分奪秒,晝夜不停。

1月23日至4月8日,武漢關閉離漢通道70餘天,共有4400餘架次飛機在這裡緊急降落起飛,3.6萬名援鄂醫護人員馳援而來,超過了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醫療救援的調動規模和速度。

在天河機場的飛行日誌上,記錄了這幾個瞬間:

2月13日,一批增援武漢的軍隊醫護人員抵達武漢天河機場。 新華社記者 黎雲 攝

——2月9日,41架包機運送近6000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創下迎接運輸保障醫療隊人數最多的一天;

——2月13日,國產運-20等3個型號11架軍用運輸機,滿載著人員和物資抵達,這是空軍首次成體系大規模出動現役大中型運輸機執行緊急大空運任務;

——3月31日,51架包機從這裡起飛,接運7000餘名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返程,創下民航執行的最大規模醫療隊撤離任務紀錄。

3月31日,人們送別北京市屬醫院醫療隊隊員。當日,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奮戰兩個多月後,共有136名醫護人員的北京市屬醫院醫療隊離開武漢返程。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各支醫療隊從接到通知到組建完成一般不超過2個小時,從集結出發到抵達武漢、湖北一般不超過24小時。

「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這是中國制度的優勢,有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鑑,相信中國採取的措施將有效控制並最終戰勝疫情。」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由衷讚嘆。

心手相牽,守望相助

夜幕下的武漢燈光璀璨。以戰「疫」為主題的「燈光秀」亮起,鑄就了江城的「不夜天」。與全國各省區市名字同時亮起的,還有「感恩有你,共克時艱」。

武漢夜晚的「戰疫燈光秀」(4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王毓國攝

危難中,武漢不是「孤島」,更不是孤軍作戰。全國人民與武漢人民一起,守護著這片家園。

1月24日大年三十,重慶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宋彩萍組織護士查房時,接到了出徵武漢的命令。

「疫情不等人,軍人就該在戰場衝鋒!」從臨危受命到整裝待發,僅有4個小時準備時間。安置好所負責的病人後,宋彩萍急忙趕回家準備行裝。

在武漢金銀潭醫院,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宋彩萍鼓勵大家奮勇努力,戰勝疫情(2月1日攝)。 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時間緊迫,甚至來不及吃上一口擺上桌的年夜飯。臨別時,16歲的兒子緊緊地把宋彩萍摟在懷裡。他知道,每當媽媽緊急奔赴戰場,正是祖國最需要的時候。

當晚,450名白衣戰士在茫茫夜色中抵達武漢天河機場,投入到緊張的醫療救治工作中。

懸壺入荊楚,白衣做戰袍。

這張標註了日期的拼版照片顯示的是武漢火神山醫院從開始設計到建成完工,歷時10天(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醫療力量調遣就此啟動。先後有來自軍隊和全國各地的340多支醫療隊、4.2萬多名醫務人員奔赴湖北戰「疫」前線,與湖北50餘萬名醫務工作者並肩奮戰、共戰疫魔。

望著一批批醫療隊員們走下飛機時堅定的眼神,天河機場運行指揮中心應急辦公室副主任李俊熱淚盈眶:「武漢,有救了!」

在白衣天使馳援荊楚的同時,廣大建設者也從四面八方趕來,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為武漢戰「疫」貢獻力量。

除夕之夜,43歲的武漢市江夏區農民工胡曉紅正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飯。一個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急需工人的電話打來,她扔下筷子就往工地跑。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是1月26日拍攝的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下圖是2月5日拍攝的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李賀攝)。經過十晝夜的奮戰,2月6日,雷神山醫院正式通過武漢市城建和衛健部門的驗收,並開始逐步移交。 新華社發

正是在像胡曉紅這樣的普通建築工人的不懈奮鬥下,僅除夕當天,遍布藕塘、土堆的5萬多平方米場地全部平整,開挖土方15萬立方米,足以填滿57個標準遊泳池。

——約10個晝夜,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相繼建成;

——29個小時,首批有4000張床位的方艙醫院改建完成,開艙收治病人;

——一個月內,武漢市改建16家方艙醫院,改造86家定點醫院,新增6萬多張床位,相當於新增60多家三級醫院的床位數……

2月17日拍攝的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從「人等床」到「床等人」的重大轉變,離不開7萬多名建築工人不舍晝夜為疫情防控構築起的生命屏障。

心手相連、守望相助,每一個武漢的普通人,都活出了英雄的模樣。

汪勇,武漢一名普通的「80後」快遞員。疫情期間,他偶然加入了一個醫護人員車輛需求微信群。當看到群裡一名金銀潭醫院的護士求助說「回不了家」,汪勇難以入眠。

第二天早上6點,他瞞著家人,準時出現在醫院門口。

2月24日,在武漢市江岸區黃石路漢口大藥房,惠民苑社區網格員豐楓把為居民購買的藥掛在身上。 新華社發

「我做這件事的初衷很簡單,一天接送一個醫護人員,可以為她們節省4個小時,接送100個就是400小時。400個小時,他們能救多少人啊!」

從一個人接送到發展一個團隊,汪勇組建了志願團隊,服務內容也越來越多——

免費接送,協調防護物資,採購生活用品,解決醫務人員的吃飯以及修眼鏡、修手機等各種棘手瑣事……

點滴微光,匯聚璀璨星河。

3月2日,在哈藥集團製藥總廠的醫用防護服生產線,工作人員在進行生產作業。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武漢市江岸區惠民苑社區網格員豐楓日日為社區群眾採買藥品,數十個藥袋掛滿全身;

——武漢市公安局神龍派出所民警肖利軍細心守護著社區裡的64位獨居老人,每晚都到獨居老人家裡走訪;

——46歲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環衛女工朱連芳主動請纓,進入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協和西院進行保潔消毒工作……

一雙雙手扛起重擔,一份份愛接力傳遞,匯聚起戰無不勝的抗疫力量。

同舟共濟,勇毅前行

1月26日,大年初二。在江蘇老家過年的袁傳偉星夜返廠,一個人「扛」起一條生產線。

袁傳偉是蘇州盈瑪精密機械公司的生產負責人。公司剛接到一批用於湖北醫院消毒設備的「火線訂單」,而工人們已經回鄉無法趕回。原本需要5名員工協同才能完成的工序,袁傳偉硬是一個人扛了下來。

此後10天,這條「一個人的生產線」連軸運轉,生產出100多套產品。

1月28日,滿載350噸檢測合格蔬菜的14輛貨車從蔬菜之鄉山東壽光出發,這批蔬菜是無償捐贈給武漢市的。 新華社發

疫情突至,正值春節假期。抗疫的戰場上,口罩告急!醫用防護服短缺!大量醫用物資供應不足!

疫情就是命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緊急部署,各地各部門全力以赴,重點行業企業加班加點、增產擴產。

一場上下同心的後勤保障戰全面打響!

這是與時間競速、與病毒賽跑的中國效率——

加緊建立重點企業生產臨時調度制度,派出駐企特派員全力擴大國內生產;

4月8日凌晨,武漢「解封」後,車輛通過武漢西高速收費站(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建立國家臨時收儲制度,組織多批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擴能、增產、轉產,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給予稅收、金融支持,有力保障全產業鏈協調運行;

加快疏通物流「堵點」,保障生產所需原料運輸暢通,為疫情防控物資入境開闢綠色通道……

2月29日,全國口罩日產能、產量雙雙破億,不到一個月產量增長十幾倍。醫用N95口罩日產能、產量分別達到196萬隻、166萬隻,醫用防護服從日產0.87萬件躍升至超過30萬件,一線醫護人員防護需要得到有效解決。

這是同舟共濟、全面動員的中國力量——

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下,人民群眾生活物資必須全力保障!

3月19日,務工人員陳安心(前)準備上車。當日,551名湖北荊州務工人員搭乘G4368專列抵達廣州,返崗就業。 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多部門建立快速聯動工作機制,千方百計增加生活必需品供應;重點保障企業全面復工復產;開闢食品、蔬菜、醫療物資等必需品綠色通道,撐起交通「生命線」;各地各有關企業對湖北省、對武漢市生活物資保障全力支持……

疫情大考下,我國生活必需品、醫療物資、電氣水熱等基本供應總體平穩,食品、藥品、基礎工業品、基本公共服務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有序運轉,14億人的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保持穩定。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重啟」的武漢,正在迎來新的希望。

城市交通運轉起來,公園景區陸續開放;中歐班列(武漢)恢復常態化運營,企業復工復產加快推進……九省通衢之地、中部工業大市加快甦醒,帶動上下遊產業鏈聯動激活。

4月8日,武漢「解封」當日,迎來2020年首場「雲招商」。

3月28日,開往德國杜伊斯堡的中歐(武漢)班列從中鐵聯集武漢中心站駛出。這是自疫情防控以來,從武漢開出的首趟中歐班列,標誌著中歐班列(武漢)恢復常態化運營。 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當天籤約69個項目,涉及智能製造、生物醫藥、金融保險、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總金額達2451億元。其中,11個總部項目落戶武漢。

潛江小龍蝦、秭歸橙、英山雲霧茶……為解決當地農產品滯銷問題,全國多地政府鼓勵優先採購湖北農產品,各大央媒線上「帶貨」,全國人民紛紛「搭把手」,掀起了一股為「鄂貨」下單的熱潮。

全國為武漢加油,武漢也為全國助力。

4月22日,商合杭高鐵合肥至湖州段進行最高測試速度試驗。

速度指針不斷升高,直到跑出時速385公裡試驗目標值,在沒有降速情況下通過裕溪河特大橋,創造了世界300米以上大跨高鐵橋梁最高行車速度。

4月22日,在商合杭高鐵合肥至湖州段,聯調聯試綜合檢測列車經過浙江湖州境內(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此時,遠在400多公裡外的武漢,中國鐵建鐵四院線站處副總工程師李秋義正緊盯著電腦屏幕上實時傳送過來的軌道各項數值。

「雖然還不方便去現場,但我們為裕溪河特大橋量身定做了軌道狀態監測系統,有了這個『千裡眼』,設計人員在武漢總部就可以實時監控。」他說。

同舟共濟、勇毅前行。

到4月17日,湖北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復崗率分別達到98.2%、93%。整體已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基本達到正常水平。

抗壓前行的湖北,正如同今日中國的縮影。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頑強拼搏,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於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一定能奪取戰「疫」最終勝利。

相關焦點

  • 人民網評: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
    在黨的團結帶領下,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過8個多月時間,付出了巨大努力,我們取得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略成果,更創造了人類同疾病鬥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 中國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果,離不開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傾力付出。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
  • 患難見真情 共同抗疫情(國際視野)——中國上下同心、眾志成城抗擊...
    每一次應對重大挑戰時,中國都能上下同心,調動全國的人力、物力,全力以赴,令人欽佩。應對這種大流行性疾病,國際合作尤為重要,也凸顯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當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應對這種大流行性疾病,國際合作尤為重要,也凸顯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 以文載道,以畫明志,越秀區「同心抗疫」系列作品邀您來觀賞!
    眾志成城,翰墨有愛患難與共、同心抗疫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響應越秀區文聯的號召,主動投身抗疫主題文藝創作,聚焦各行各業防疫事跡,捕捉眾多感人瞬間,創作了眾多內容鮮活、形式多樣的文藝作品
  • 紀錄片《同心戰「疫」》在獨山引發熱烈反響
    近日,由中宣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製作的六集大型紀錄片《同心戰「疫」》在總臺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紀錄片通過大量珍貴影像,真實、全面地記錄了中國人民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風雨同舟、和衷共濟、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抗疫歷程。紀錄片一經播出,引發獨山社會各界的熱烈反響。
  • 大型紀錄片《同心戰「疫」》在大同市衛健系統引發強烈反響
    全面真實反映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大型紀錄片《同心戰「疫」》2日晚在中央電視臺開播,在大同市衛健系統引發強烈反響。  該紀錄片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製作,全面展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抗疫鬥爭中的指揮方略、決策過程,展現了黨員幹部衝鋒在前、白衣勇士逆行出徵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講述了億萬人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政治優勢,展現了中國人民深厚的家國情懷、天下情懷。
  • 穎達: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中國人歷來抱有家國情懷,崇尚天下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調和衷共濟、風雨同舟,倡導守望相助、尊老愛幼,講求自由和自律統一、權利和責任統一。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和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中,14億中國人民顯示出高度的家國情懷、責任意識、自律觀念、奉獻精神,鑄就起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精神防線。「愛人利物之謂仁。」
  •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紀錄片《同心戰「疫」》將播出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紀錄片《同心戰「疫」》將播出 2020-09-02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疫防控」主題海報展示(第十二期)
    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抗疫防控」主題海報設計徵集主辦單位:濟寧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濟寧市美術家協會承辦單位:濟寧市美術家協會設計藝術委員會協辦單位: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海報以口罩為主體造型,結合「愛心」、「盾牌」、「城牆」等元素,並用走線的形式繪製出一個「華」字,傳達全國人民同心協力、眾志成城,愛心鑄就的防禦之牆必定能在戰勝疫情的過程中獲得最終勝利,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 電影人眾志成城致敬英雄武漢
    作為國內首部進入院線發行的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搭建起電影的心靈方艙,弘揚了中國偉大的抗疫精神。用電影化的視聽語言,表達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主題,更謳歌了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市。有你真好 257位電影人,70座城市,逾358場公益觀影……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向全國人民發出的這份邀請溫暖又飽含力量,而數百位電影人的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更成就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壯舉,於整個行業中築起了一道堅實的精神長城。
  •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激發強大奮進力量
    行:踐行團結偉力  哲學語境的「行」指行為、行動、實踐。偉大抗疫精神的支撐是實踐理性、知行合一,它最終要轉化為有效的抗疫實踐。從實踐理性看,偉大抗疫精神堅持舉國同心,踐行了萬眾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偉力。
  • 六集大型紀錄片《同心戰「疫」》今晚開播 全景展現中國人民抗擊...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由中宣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製作的6集大型紀錄片《同心戰《同心戰「疫」》通過大量珍貴影像,真實、全面地記錄了中國人民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風雨同舟、和衷共濟、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抗疫歷程,充分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追求。全片共分六集,分別為《令出如山》《生死阻擊》《堅強防線》《眾志成城》《命運與共》《人民至上》。
  • 六集大型紀錄片《同心戰「疫」》開播,全景展現中國人民抗擊疫情...
    由中宣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製作的6集大型紀錄片《同心戰「疫」》,9月2日起在總臺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同心戰「疫」》通過大量珍貴影像,真實、全面地記錄了中國人民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風雨同舟、和衷共濟、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抗疫歷程,充分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追求。全片共分六集,分別為《令出如山》《生死阻擊》《堅強防線》《眾志成城》《命運與共》《人民至上》。
  • 中宣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製作紀錄片《同心戰「疫」》將播出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白瀛)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製作的6集紀錄片《同心戰「疫」》,將於近期在央視綜合頻道時段播出。該片全景展現了中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歷程,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追求。
  • 致敬抗疫英雄!漯河市舉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
    志願者們手持鮮花及「守望相助 眾志成城」、「向抗疫英雄學習」的大紅橫幅夾道而立,歡迎抗疫英雄;會場內莊嚴肅穆,受表彰人員胸戴紅花、神採奕奕,受表彰的個人及基層黨組織代表依次上臺領獎,臺下掌聲不斷。「我是共產黨員、我是軍轉幹部、我是ICU重症監護室的『老』大夫,我不上誰上!」這是「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李葉寧的請戰書;「媽媽,你什麼時候接我回家呀?」
  • 凝聚攜手抗疫合力 堅定共克時艱信心丨身在異鄉守望相助
    遍布世界的華僑華人,以默默的付出和堅守為全球抗疫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身在異鄉守望相助全球團結抗疫的歷程不斷證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而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海外華僑華人是一支重要力量。一份份「健康包」、一場場防疫講座、一架架歸國包機……每一位身在異鄉的同胞都不會忘記,在海外疫情嚴重時刻祖國的關懷和惦念。遍布世界的華僑華人,不僅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而且與住在國人民同舟共濟、並肩抗疫,他們以默默的付出和堅守為全球抗疫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 兩岸一家親患難見真情 廈門市文聯攜手臺灣藝術家「同心抗疫」
    兩岸一家親患難見真情 廈門市文聯攜手臺灣藝術家「同心抗疫」 2020年02月14日 13:37:00來源:廈門文聯   音樂作品  由於疫情影響和人為因素,兩岸人員往來受到嚴重影響,但疫情難擋守望相助的同胞情感。廈門市文聯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為兩岸藝術家合作搭建無法隔斷的合作平臺。兩岸藝術家力排萬難,用赤誠之心譜寫出抗擊疫情的戰歌,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支援抗疫。
  • 中國抗疫必勝的邏輯
    世界關注中國,中國激勵世界。中國抗疫必勝,有著深刻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和根本邏輯。  歷史邏輯:中華民族愈挫愈勇的氣概必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
  • 外交部:中國和加勒比建交國守望相助,開展抗疫合作
    有記者提問:日前,第二次中國和加勒比建交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副外長級特別會議成功舉行,能否介紹一下會議成果?下階段中國同加勒比國家將採取哪些措施應對疫情?有記者提問:日前,第二次中國和加勒比建交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副外長級特別會議成功舉行,能否介紹一下會議成果?下階段中國同加勒比國家將採取哪些措施應對疫情?  汪文斌表示,2020年12月16日,第二次中國和加勒比建交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副外長級特別會議以視頻方式舉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和多米尼克外長達魯共同主持會議。多米尼克總理斯凱裡特出席並致辭。
  • 評論|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凝聚團結奮進力量
    12月21日召開的全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總結回顧東營抗疫歷程,表彰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動員全市上下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凝聚團結奮進磅礴力量,人人爭當抓落實的實幹者,全力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增長極,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溼地城市,為建設高水平現代化強市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