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跨界歌王》今晚首播,除了殘酷賽制帶來懸念感和對抗性的增加,節目核心的「三度空間」也進行了全新升級。節目中,明星大腕就如同參加海選的素人,在層層關卡都需拼盡全力,稍有差池就可能面臨淘汰,這大大激發了跨界歌手的「小宇宙」。
文 | 納蘭驚夢
前幾年真人秀的火熱,造就了「虐星」一詞的走紅。往昔在鏡頭前光鮮亮麗的明星們,輕則被指壓板等遊戲道具「虐」,重則被丟到荒郊野嶺的惡劣環境中「虐」,但這些基本都停留在「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境界。
而本周開播的2017《跨界歌王》則是通過瘋狂的賽制,在心理上極盡「虐星」之能事,可謂是「苦其心志」。
包括「爭分奪秒戰」、「心率蹦極」等環節的設置,讓個性耿直爽朗的西北大妞苗圃就因不堪重壓負荷而情緒崩潰,多次落淚意欲放棄比賽。新聞發布會上「聲存之戰」的口號,如今看來絕非虛言。
儘管在新聞發布會上就有所「劇透」,但當2017《跨界歌王》露出最終面目時,全新升級的賽制也令歌手和觀眾同時感受到殘酷性:
跨界歌手在開播前兩天才拿到合唱曲目,他們必須首先要在一度空間通過這首合唱歌曲兩兩PK,決出勝者去爭奪晉級權,而落敗者則要進入小黑屋進行生存PK,墊底者直接面臨被淘汰的結果。
這也就意味著這些明星大腕必須如同參加海選的素人一樣,在層層關卡都拼盡全力發揮,稍有差池就有可能面臨淘汰。
同時,節目組還抱著看熱鬧不怕事大的心態,給每位跨界歌手都配備了一個實時心率測試手環。
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道具在節目全程監測著跨界歌手的心跳指數和緊張指數,並把這個數字實時投放在演播大廳的大屏上,無形中對於跨界歌手來說也是種壓力,就像江珊說的那樣「(你們)一直不停的在給我們壓力」。
而節目組也正是通過這種方式窺探選手的心理狀態,將明星嘉賓或緊張、或鬆弛的狀態真實的展現在觀眾面前。像「廣平王」任嘉倫在表演時心跳異常平穩,唯獨在評論員誇獎他時心跳直線飆升,將他羞澀的一面無所遁形的展現在觀眾面前。
回顧第一季《跨界歌王》,炫酷的舞臺、華美的歌舞大秀可謂是獨樹一幟的招牌,72場美輪美奐的頂級視覺大秀至今讓人回味無窮。
最經典的莫過於小瀋陽的《情怨》中通過青瓦亭臺的建築場景構建出舞臺情景,輔以真實的美人倒影的舞臺設計,結合燈光、可升降布景、煙霧等,勾勒了一場清雅脫俗的年代大戲。
可以說,《跨界歌王》通過對色彩靈活運用,對道具的精巧設計和對場地腦洞大開的利用,實現對舞臺情節與情緒的表達。這種用音樂戲劇的手法來打造電視節目的舞臺,確實能夠讓更多人得以欣賞到戲劇音樂的魅力。
而在2017《跨界歌王》中,節目組則是將舞臺視覺全新升級,讓觀眾再次感受到這個舞臺熟悉的生命力與創新力。
在梁譯木演唱《謝謝儂》時,舞臺場景切換成了充滿焦慮、抑鬱的精神病院病房;到了姚晨演繹《笑紅塵》時,舞臺場景又轉換成充滿豪情義氣的快意江湖;到了苗圃詮釋《黃土高坡》時,舞臺場景的一角一隅充滿的都是濃濃的西北風情。
這些獨具匠心的舞臺設計,不僅激發了跨界歌手的「小宇宙」,更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
除了懸念感和對抗性的增加,2017《跨界歌王》主要針對節目核心的「三度空間」全新升級,主要是修復了「一度空間——動聽空間」邏輯上的bug:
上一季節目中,跨界嘉賓依次進入「一度動聽空間」試唱,爭取三位專業評委的認可後方可升上主舞臺進行表演;而在今年的節目中,這個環節不僅將規則修正為兩兩PK,不僅理順了「一度空間」的邏輯關係,更將「聲存之戰」的生存危機從踏進「一度空間」的剎那已經開始。
更讓人驚喜的是,兩位跨界歌手在「一度空間」的PK也拋棄了清唱的形式,加入了樂隊伴奏和燈光變化等效果,使得可看性更強。同時,評論員和現場觀眾也可以通過大屏幕觀看到兩位的表現。這樣的互動設計,解決了原本一度空間在邏輯上的硬傷,使得「三度空間」各自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今年坐在評委席上的三位「評論員」,也是2017《跨界歌王》將「跨界」進行到底的一個縮影。這個「最意外評論團」在此之前也不出意料的引發了爭議,畢竟相較於上一季高曉松、宋柯等人的專業評委陣容,戴玉強、王珮瑜和黃子佼似乎在流行樂壇上的話語權要弱一些。
但從第一期節目的表現來看,這三位評論員特色鮮明,其中戴玉強和王珮瑜更是「一言不合就開唱」,現場即興演唱流行歌曲亦是驚豔四座。
除此之外,原本較為擔憂戴玉強和王珮瑜兩位綜藝感不強的問題看起來也是杞人憂天。無論是戴玉強在舞臺上演「跨界尋妻」戲碼,還是珮老師秒變「廣平王」任嘉倫「迷妹」現場爭當「廣平王妃」的橋段,都使得現場緊張的氣氛有所緩和。
苗圃最終的遺憾落敗淘汰,宣告著「第一秒就淘汰」的2017《跨界歌王》是「玩真的」。可以預見的是,節目在延續上一季優勢與特點的同時,通過升級賽制讓這檔瘋狂綜藝將再度引領「跨界」風潮。
歡迎關注「看電視」!
深度行業透視、獨到客觀評論、新鮮內幕資訊
廣電行業、文娛產業資深媒體人運營打理
看電視,就是要做有品格、有思想、有見識的內容行業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