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秀美山水 品古韻新風
    ——第七屆石家莊市旅發大會舉辦地贊皇探營
    
    贊皇縣許亭鄉平泉湖的旖旎風光。 贊皇縣委宣傳部供圖
    9月,第七屆石家莊市旅發大會將在贊皇縣舉辦。會期臨近,不斷有遊客慕名來到位於太行山中段東麓的贊皇,在槐河發源地欣賞湖光山色、田園風光,感受山水靈性,品味歷史文化。
    以旅遊產業發展推進全縣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本屆旅發大會圍繞「生態強縣·大美贊皇」這一主題,依託贊皇生態資源優勢和濃厚歷史文化底蘊,進一步整合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文化內涵,高標準構建了「一核、兩區、百點」旅遊產業發展新格局,以發展旅遊新業態,提升旅遊新形象,打造石家莊旅遊新名片。
    生態強縣,凸顯山水之城特色
    初秋,贊皇大棗科技示範園區漫山蒼翠,棗香沁人。30年前,這裡是荒山,人跡罕至。如今,15萬畝棗樹紮根生長於此,以旺盛姿態展示著綠色活力。
    立足本地實際,贊皇縣以綠色發展為主線,完善生態體系,加強生態建設,走出了一條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良性互動的路子。
    青山浮水,倒影翩翩。9月3日,位於陽澤鄉的天台湖景區,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幾艘遊船靠在岸邊。「遊客來這兒,能坐船領略天台湖風光,還可以觀看水上項目表演。」該景區負責人李連振說。
    贊皇景色多嬌,有嶂石巖、棋盤山、竇家寨、石柱山、五馬山「五山」,白草坪、平旺水庫「二水」。該縣立足山水生態,堅持旅遊發展與生態建設相結合,打造出許多山水相宜的生態景區。
    「山富生機,水有靈氣,贊皇縣城處於其中,我們居住在這裡很幸福。」在槐河濱河路上騎行的贊皇縣居民池樹彩說,河兩岸風景愈發怡人,縣城愈發宜居,整個城市都在以蓬勃的姿態迎接八方遊客。
    將旅發大會與全域旅遊創建、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縣城建設等相結合,贊皇縣高標準打造了大會核心區和輻射區,其中「一河兩路三中心」便是本次旅發大會的「一核」,即打造溼地生態景觀區、城市濱水景觀區和郊野自然景觀區為一體的槐河景觀帶;實施濱河路改建工程和高速連接線工程;建設絲弦中心,改造提升文體中心基礎設施、實施院落美化綠化亮化,建設名墅花園度假酒店、康旅酒店作為接待中心。
    「將旅發大會與縣城建設相結合,凸顯了生態強縣、山水之城特色理念,可以優化空間布局、增強載體功能、完善服務功能、創新管理體制、凝聚城市之魂,帶給遊客更好的旅遊體驗,也帶給居民更多獲得感。」贊皇縣相關負責人說。
    該縣藉助槐河景觀帶獨特優勢,做活城市水系,完善基礎設施,加快綜合整治,實現綠道、林蔭、水系相連,橋梁、公園、溼地貫通,打造「一河兩岸」城市格局。
    文旅融合,展示古風古韻
    旅遊,追求詩與遠方,徜徉於山水之間,浸潤於文化長河。山水的形成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延伸文化內涵,則要靠地方特色文化。贊皇的文化,深植於歷史。
    贊皇是千年古縣,自隋開皇十六年置縣,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中國首批「千年古縣」之一,在唐代就出過6位宰相,其中最著名的是李德裕,德裕古鎮便以此為名。
    來到蒼翠環繞的德裕古鎮,遊客便沉浸在唐代文化之中。崇文街上,唐代建築風格的店鋪林立,行走其間,可以體驗唐代市井生活;在狀元樓裡品狀元酒、喝狀元茶、嘗唐代甜品,體驗「舌尖上的穿越」;登上青雲塔,極目遠眺,可以欣賞萬畝棗林的迷人風光。
    探尋文化符號,留住鄉愁記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地方的珍藏記憶和文脈延續,2013年,贊皇原村土布紡織技藝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製作原村土布這項古老的傳統手工紡線織布技藝,被完整地傳承了下來。
    「哐當」「哐當」……在贊皇縣太行原村農產品旅遊文化產業園內,不絕於耳的織布機聲喚醒了遊客的童年記憶。「從採棉紡線到上機織布,生產一匹土布需要經過軋花、彈花、紡線等70多道工序。」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園區負責人崔雪琴說,旅發大會期間,除了弘揚非遺文化,園區還將依託農產品加工展銷館,推介贊皇特色農產品。
    借力本屆旅發大會,贊皇縣將把旅遊建立在深厚歷史文化的基礎上,深耕文化資源、提升景區環境、豐富展演內容,以非遺賦能旅遊,為非遺保護傳承添活力,擦亮千年古縣、唐相故裡文化名片,加快文化資源大縣向文化產業強縣轉變。
    「百點」開花,打造全域旅遊
    9月4日上午,石家莊市民孟偉民與親友駕車前往贊皇縣北清河龍棲灣生態農業園區遊玩。「孩子快去上大學了,開學前帶他來一次短途遊,這裡遠離城市喧囂,吃得健康,玩得自在。」孟偉民說,龍棲灣生態農業園區是第一站,他們還要去嶂石巖感受天然氧吧,夜間在農家樂觀賞星空。
    龍棲灣生態農業園區位於北清河村東,距離贊皇縣城1.5公裡,園區地勢開闊,自然環境優美,成方連片種植的棗樹、蘋果樹、桃樹等長勢茂盛。「服務旅發大會,我們提升了園區果品品質。」龍棲灣生態農業園區負責人王月茹說,在縣裡的幫助下,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提檔升級,形成了集觀光農業、特色蔬果基地、民宿農家飯、垂釣、運動休閒等項目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龍棲灣生態農業園區只是贊皇縣全域旅遊的一角。贊皇多奇境,一村一特色,迎接本次旅發大會,贊皇著力打造了「兩區、百點」。
    「兩區」,即兩個重要觀摩區域,分別為大棗園區、嶂石巖景區。大棗園區,包括提升改造蕊源蜜蜂博物館,高標準打造大棗園區觀賞平臺,打造集贊皇特色小吃一條街、唐代文化、相府紀念館於一體的德裕古鎮,改造提升原村非遺文化產業園,發展集農產品加工、研學、觀光體驗、鄉村休閒度假、文化傳承和職工培訓等於一體的鄉村生態文化產業。嶂石巖景區,包括建設嶂石巖自駕車房車營地,改造提升嶂石巖遊客中心,建成集遊客接待、住宿餐飲、會議等於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改造提升嶂石巖槐泉寺景點。
    「百點」,即打造了涵蓋全縣11個鄉鎮的119個旅遊景點,在豐富旅遊載體、完善旅遊要素的同時,因地制宜發展鄉村遊、生態遊、採摘遊、文化遊、紅色遊等,形成百村聯動、星羅棋布的多業態融合發展的全域旅遊生動局面。
    改造提升東高村、梁家灣村、秦家莊村等美麗鄉村,發展蓮花農莊觀光採摘園、大石門寫生基地等鄉村遊項目……截至目前,全縣共有農家樂45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41家、家庭農場48家、重點現代農業園區13家,奠定了打造全域旅遊的基礎。
    據介紹,該縣統籌考慮「省會西南部生態屏障、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功能定位,整合了「紅、綠、古、新」資源,統籌生態環境、地理區位、基礎設施、交通路網、產業基礎、服務配套等各類要素,全力構建全域旅遊管理體制機制、更加科學的旅遊新格局,推進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實現旅遊發展新跨越。(河北日報記者吳培源 通訊員安獻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