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2018-2019世界巡迴演唱會上海站,將於3月2日在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舉行,這場演出的名字叫「不止,是李健」。
「不止」這個詞有兩個意思,你可以理解為「永不停止」,也可以理解為「超出一定的範圍」——這一次的演唱會,「永不停止」的李健,將首次挑戰四面臺,超出了我們對人文歌手控場能力和票房能力的預期。
日前,晨報記者獨家專訪了剛剛度假歸來的李健。他娓娓道來自己的演出、創作和生活,毫不避諱地說「一開始,我是很排斥四面臺的」……
談演出
挑戰四面臺,呈現更有質感的演唱會
新聞晨報:歌手一般不輕易嘗試四面臺,因為難度很大,你這次為什麼要挑戰自己呢?
李健:四面臺對我有兩個挑戰:一是你適不適應四面臺?因為你要習慣背後有人,還要習慣有無數雙眼睛在你身後,你依然能全情地投入到音樂當中;二是除我之外,給其他工作人員提出了一個難點,四面臺有更大的一個角度,對於音響配置和舞臺設計都是挑戰。
我最初比較排斥那種過分花哨的演唱會,因為我的音樂不是很花哨,也不是靠「聲光電」這種形式感取勝的。但隨著年齡增長,我對於演唱會的意識也有了一些變化,或者說是我原來的想法是困宥於技術層面。現在的我覺得真正的演唱會,形式上應該是能幫助到演出的,它會有一個很好的輔助作用,能夠讓人漸入佳境。
新聞晨報:這次演唱會和上一輪巡演有什麼不同?很多歌迷還是很希望你跳舞,會不會增加類似比較突破的環節?
李健:每場會略有不同,根據地域性做了不同的小設計,是對觀眾的尊重和誠意。面目全非的、顛覆性的改變是沒必要的,每一輪都有總體設計和自然的區別。
新聞晨報:你一直是很有想法的人,對自己的演唱會有什麼設想?
李健:我認為演唱會一定
要跟自己很心儀的,也一定要彼此情投意合,能夠工作很愉快的人合作。比如說像這次演唱會的樂隊還是劉卓,跟劉卓合作很久了,非常默契。金少剛老師也是第二次合作了,一個好的音響,對於一個流行歌手來講很重要。導演陳鎮川是第一次合作,之前看過他給其他一些頂級藝人做的演唱會,他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其實這個時代最缺少的就是創意,創造力是真正能夠產生價值的核心的力量。我喜歡有創造力、有自己見解力的原創人員,目前的班底成員,都是我們很心儀、很欣賞的。
新聞晨報:你希望這場演唱會呈現出怎樣的內涵?李健:演唱會的魅力是唱片無法取代的,它是多維空間的體驗。唱片僅僅是單純層次的。真的要感受一個歌手,在演出現場所展現出的人的面貌、聲音、情感,是更直觀的體驗。所以,我希望這個演唱會是一個更有質感的,或者是說不刻意給人那麼多回憶,但人們又不由自主地去回想很多事,是耐人尋味的。
談創作
只要認真生活,就不缺乏靈感
新聞晨報:最近有什麼新的創作嗎?在上海演唱會上會唱嗎?
李健:新的創作一直都有。靈感來自於各方面,只要認真生活,就不缺乏靈感。
新聞晨報:音樂市場越來越多元和混雜,你是否會覺得創作越來越難?
李健:創作從來都是越來越難,在音樂行業是,在任何行業都是。無論哪種音樂類型都在尋求突破,就像不同的大魚小魚都在跳龍門,都希望跳過去,而飛躍龍門的是少數。正因為很難突破,所以優秀的作品彌足珍貴。好的創作有一點,就是忌諱重複性,自我重複和與他人的重複。
新聞晨報:很多歌迷在催促你發行新專輯,今年是否有此計劃?
李健:我的專輯基本上是在聽眾和自我的雙重逼迫下得以產生,缺一不可。2019年是很有可能做出一張專輯的。事實上,這一階段我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種艱難是由於對作品的斟酌和深思熟慮。讓我認定可稱為作品的作品,意味著它有足夠
的質量和理由存在於新的唱片。
新聞晨報:如何能成為一個好歌手呢?
李健:籠統地說,需要保持身心狀態和工作狀態,通過不斷創造來保持水準。如果是原創歌手,還意味著音樂和文字的雙重考驗。歌唱也很重要。聲音的好,從物理上需要自我生活
的節制。音色既是天賦也需要訓練,需要更深領域的體會。對聲音的品味包括美感和情感的層面,不僅僅是要求身體機能,也需要心智的啟迪。
新聞晨報:聽說為了這場演唱會,還去「偷師」劉德華?
李健:劉德華對於演藝工作,近乎信仰般的虔敬是非常令人敬佩的,大家都有情感上的積累。同時也是學習不同類型的演唱會。藝人的工作還是很難的,始終保持演藝的水準是特別艱難的挑戰,因為身體會有變化,年齡、體力、心情都在變化,所以如何在自然規律面前做一些看似逆行的保養更是挑戰了。
新聞晨報:如今流量藝人發歌佔據音樂市場相當大的比重,您聽過他們的作品嗎?對於年輕一代音樂人尤其追求「國際化」的現象怎麼看?
李健:我一直既不支持也不反對追求國際化。流行音樂既有普遍性又有獨特性,既有世界性又有民族性。每種音樂類型都有高下,類型之間無法比較,同一類型無法比較,或者說這種比較本身就是一種刻意的比較。絕大多數歌手在年輕的時候追求形式感,這都是人之常情,符合青春期的規律。關於音樂的心智和喜好,隨著年齡增長會有變化,會漸漸去探索更深層的內核。我們年輕時津津樂道的作品,也許現在看來很平庸,和今天的現象是一樣的道理。那些是你身邊經過的潮流。
新聞晨報:今年有什麼工作規劃嗎?
李健:今年除了更多城市的巡演,在公眾面前我可能會減少一些音樂類型的節目,嘗試非音樂類型節目的工作。這兩年對我來講,音樂類型的節目做得很多了,也許會在其他領域開拓新的眼界。
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