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湯婕 記者 劉千
子宮肌瘤又稱為纖維肌瘤、子宮纖維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由平滑肌及結締組織組成,常見於30~50歲婦女。
大多數患者的子宮肌瘤,都是沒有症狀的,只是在盆腔檢查或超聲檢查時被發現。而其常見的症狀,有經量增多及經期延長、下腹包塊、白帶增多、壓迫症狀、腹痛等。
前陣子,浙江省中山醫院婦科主任江延姣就收治了一位患子宮肌瘤的阿姨,51歲,絕經2年多了,一年前發現子宮肌瘤,最近10天增大明顯,最大者約8.0*6.1cm。短期內肌瘤突然增大,阿姨心裡慌了,「會不會惡變?手術的創口會不會很大?」江延姣建議她,要儘快手術。
醫院微信號供圖
婦科手術90%都是微創
江延姣表示,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屬於婦科微創手術技術。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以宮腹腔鏡為核心的微創技術作為現代婦科手術發展的方向,正漸漸取代傳統的治療模式。目前,浙江省中山醫院婦科90%的手術都是微創。
患者手術中
「婦科微創手術優勢明顯,較傳統經腹手術具有創傷小、術中出血少、恢復快、併發症少等優點;腹腔鏡還可以查探到較深位置,揪出隱匿病灶;術後幾乎沒有併發症和後遺症;腹部美容效果好,幾乎不留疤痕,適合女性美容需求;盆腔粘連也少。」江延姣說。
幸運的時候,阿姨在聽完醫生的分析,果斷接受了手術,並且非常順利,術中病理提示為子宮平滑肌瘤,她懸著的心也終於放下了。
科普+
得了子宮肌瘤就一定要手術嗎?
很多女性得了子宮肌瘤,就會開始糾結一個問題,就是要不要手術。江延姣主任表示,子宮肌瘤手術與否,要根據患者的症狀、年齡和生育要求,及肌瘤的部位、大小、數目全面考慮。
無症狀肌瘤一般不需治療,特別是近絕經期婦女,絕經後肌瘤多可萎縮或症狀消失,每3-6個月隨訪一次,若出現症狀可考慮進一步治療。
對於一些症狀輕、近絕經年齡、不能耐受或不願手術者可選擇藥物治療或子宮動脈栓塞術(UAE)、高能聚焦超聲(HIFU)、宮腔鏡子宮內膜切除術(TCRE)等。
哪些情況需要手術治療?
1、因肌瘤導致月經過多,致繼發性貧血;
2、嚴重腹痛、性交痛或慢性疼痛、蒂肌瘤扭轉引起的急性腹痛;
3、肌瘤體積大壓迫膀胱、直腸引起相應症狀;
4、因肌瘤造成不孕或反覆流產;
5、疑有肉瘤變:肌瘤短期增大明顯,絕經後肌瘤不縮小反而繼續增大,月經淋漓不淨,出現下腹痛等。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