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流愛豆團體的偶像世代論:韓流白皮書與IDOLOGY理解的韓團分代有什麼不同?

2021-02-09 滿菊猩赫和他的寫手朋友
此後,除了東方神起以外,韓國音樂界一度沒有在國內外獲得高人氣的偶像團體出現,韓國國內音樂界再次掀起偶像熱潮是在2007年。JYP娛樂所屬的5人女子偶像組合Wonder Girls通過復古舞曲《Tell Me》讓全韓國國民跳舞。之後少女時代、kara、2PM、SHINee等偶像組合獲得了超高人氣,比Wonder Girls稍早出道的Bigbang和Super Junior也是這一波偶像潮流的受益者。他們通常被稱為「第II代偶像」,與第I代偶像相比,他們依靠更加系統和縝密的企劃力打造,與過去不同,他們從一開始就是瞄準海外市場製作音樂的"韓流偶像",因此與第I代偶像區別開來。隨著PSY的《江南style》2013年的風靡全球,音樂韓流達到了頂峰。PSY綜合症之後登場的偶像組合,特別是最近一兩年間(註:原書發行日期為2017年3月下旬)在國內外大受歡迎的女子偶像組合TWICE、Gfriend、Red Velvet、Lovelyz以及男子偶像組合防彈少年團、VIXX、NCT等,與以前的第II代偶像組合也有差異。雖然依舊是根據企劃公司的全面管理戰略而打造出來的,但是這些新近偶像們無論是在音樂方面還是在外在形象方面,都比過去更加追求多樣性。他們大部分出生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與20世紀80年代後期出生的大部分第II代偶像在年齡上也有所差異。而且,他們更加積極地利用以Youtube、Instagram和Facebook為代表的社交媒體,與國內外粉絲進行直接交流,形成了更加深厚的親密感。像這樣與第II代有著差異的他們被稱為「第III代偶像」。另一方面,2016年KARA、2NE1、4minute、Rainbow等宣布解散,而Secret、MBLAQ、Beast、Miss A等因部分成員退出及與經紀公司的合約終止等原因活動變少,站在音樂韓流先鋒的第II代偶像們的活躍度降低了。究其原因,過去歌手和企劃公司之間的"奴隸合同"風波而規定最多只能籤訂7年專屬合同的"大眾文化藝術人標準專屬合同"制度產生了很大影響。以上制度是公正交易委員會於2009年制定的,K-POP韓流進入全盛期的2009年以後出道的第二代偶像組合成為了該制度的首個對象。他們中的大部分都在2016年迎來了合約終止時期。最近這種現象被稱為"偶像7年法則"。如果無法與經紀公司續約,歌手們就會失去經紀公司,經紀公司也會因無法收回初期投資費用而蒙受損失。在第二代偶像組合的低迷中,2016年以偶像為中心的K-POP音樂能夠主導國內大眾音樂界和音樂韓流,就是因為"第三代偶像的崛起"。換句話說,2016年是第二代偶像退潮、第三代偶像開始全面進軍音樂韓流的轉換期。

對偶像世代的劃分存在很多意見。由於當初沒有出現很多意見或活躍的公論場來達成共識,因此雖然每當出現新一代偶像時,就會出現有關世代論的報導,但大多只是零星地關注個別時代,並沒有引發對世代論本身的深度討論,特別是在第三代之後。

事實上,我們已經直觀地區分了一定水平的世代。第1代是H.O.T.、水晶男孩、S.E.S.、Fin.K.L,第二代是東方神起、SS501、Super Junior、BIGBANG、少女時代、KARA、Wonder Girls,3代是EXO、防彈少年團、Red Velvet、TWICE等。第3代偶像的活法延續多年,從去年開始,關於第4代偶像的話題也正式浮現。但是區分標準到底是什麼?僅僅是市場循環周期不同,不同世代的熱門組合或製作品牌的差異嗎?只是被合約到期和「軍白期」所捆綁著的格局變化嗎?現在重新談論世代論的理由,是為了超越用時代劃分偶像的框架,樹立作為了解K-POP歷史的實用的世代論。本文以K-POP主導權逐漸向海外轉移的一系列模式轉換過程,展望世代論,向國內外分析K-POP的構成及重組趨勢。特別是在偶像組合市場來到新一代的情況下,同時在全球新冠疫情這個史無前例的市場危機之際,期待這篇文章能夠成為分析K-POP現狀的討論基礎。

第一代是SM企劃(現SM娛樂)以美國男團和日本偶像的製作為切入點,參照徐太志和孩子們,推出的首個K-POP偶像H.O.T.。第1代的開始是以SM企劃和大成企劃(現DSP Media)的競爭格局下誕生的早期偶像組合(H.O.T.、水晶男孩、S.ES.、Fin.K.L等)為代表。

神話、Click-B、god、CHAKRA、Jewelry、BoA等被分為具有向第二代過渡時期實驗特徵1.5代偶像。這一時期,韓國偶像在中國、日本等東亞部分地區開始受到流行,出現了「韓流」概念,部分日本媒體也開始使用「K-ROP"一詞。

第二代:K-POP產業結構的落地——K-POP的高度商業化與全面進軍海外

第二代在經濟危機中,K-POP高度商業化,彼時正是隨著產業結構的落地,國內市場的萎縮,標榜「本土化」戰略,正式進軍海外的時期。以走BoA成功模式的東方神起為首,其後的SS501、Bigbang、Super Junior、少女時代、KARA、Wonder Girls等都屬於這一代。自此,K-POP組合數量增長加速,SHINee、2PM、INEINITE、BEAST、F(x)、2NE1、4minute、Miss A、SISTAR等2.5代偶像爆發式湧現。

從第2代開始的偶像在韓國擺脫了傳統的神秘主義戰略,以親和的形象出演各種綜藝節目和電視劇,正式推出自製真人秀等,成為超越音樂領域的萬能藝人。其中Super Junior在中華圈、少女時代和KARA在日本取得了巨大成功。現在已經成為一般化的"世界巡演"也是從這一代開始以構築國內外大型粉絲群的組合為首開始普及的。

Rain、SE7EN、BoA、Wonder Girls等部分藝人超越大陸,試圖進軍美國。雖然他們沒能取得預期的成果,但是2010年代初期YouTube和海外數位音樂市場的成長讓Bigbang、2NE1等開始在北美引起關注。2012年登場的PSY的"江南Style"以YouTube為中心掀起了世界性的熱潮,給產業內外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第三代:K-POP的脫領地化

在這種脈絡下誕生的第三代可以歸結為「K-POP的脫領地化」正式開始的一代。屈指可數的經紀公司大多通過國內活動提高知名度,然後擺脫以往在日本以「本土化」的音樂賺取外匯的戰略,開始以YouTube為代表的跨國數字平臺為主軸,謀求在國內外同步成長。這是正式追求脫離國界束縛的內容追求的體現

包括各種生存戰選秀在內,為確保持續而穩固的粉絲群,宣傳自由出道和以「世界觀」為主的敘事策略也是在這一時期普遍化。為了確保競爭力,K-POP的質量也經過2.5代在第3代爆發性地提高。最具代表性的第3代偶像是倡導獨特超能力世界觀、以EXO-K和EXO-M在中韓同時出道的EXO,NUEST、VIXX、防彈少年團、GOT7、WINNER、Red Velvet、MAMAMOO、TWICE、Lovelyz、Oh My Girl,Gfriend等也屬於第3代。

2016年限韓令爆發,曾是2、3代偶像主舞臺的中華圈市場被封鎖,K-POP產業遭受重創。其中開拓新出路的隊伍就是防彈少年園和BLACKPINK。防彈少年團曾積極利用推特和NAVER V等SNS進行日常溝通,並將這種日常性融入作品,吸引了不分大陸和國籍的各種海外粉絲。從2017年獲得Bilboard音樂大獎(BBMA)開始,在北美市場取得創紀錄的成績。BLACKPINK也正如YG娛樂其他所屬組合一樣,早期在北美帶動了K-POP人氣,以YouTube為中心,成功獲得了北美大眾的一致好評。除此之外,KARD、Dreamcatcher等通過YouTube和新媒體,在傳統K-POP進軍途徑之外的地方,獲得更大反響的案例開始增多。

而在國內,2016年,給粉絲自主掌握偶像組合製作主導權的「Produce"系列引起反響。雖然事實證明這一主導權終究只是幻想,但「Produce」系列在K-POP產業中史無前例地印證了粉絲群體的強大力量,形成了「製作人+消費者」的言論。無論國內外,粉絲的發言權都前所未有地提高了。

Seventeen、MonstaX、NCT、Wanna One、BLACKPINK、宇宙少女、I.0.I、KARD等都是經歷過K-POP產業結構變化而成長起來的組合,可以分為3.5代偶像。

第四代:K-POP的再領地化

經過這些巨變期,2019年前後,明顯能感知到新一代的潮流。如果說第3代是KPOP的無國境的「K-POP的脫領地化」時期,那麼第4代則是在完全平坦的地帶之上又形成了新的領域,即「K-POP的重新領土化」時期。K-POP超越了美國大陸市場的堡壘,實現了徹底的脫領土化,K-POP的主導權不再歸韓國所有。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國內市場完全被忽視了。在國內的知名度已成為經紀公司評價組合地位的主要標準之一,海外粉絲群體也意識到韓國國內專輯銷量、音源榜、音樂節目和年終頒獎典禮上成績的重要。唯一的區別是,到了第4代,人們開始想像K-POP的新視野,不受大陸和國家界限的束縛。Monsta X、VAV、NCT、KARD等3.5代組合在海外的人氣比國內更高,被選為2019年最成功的新人組合的TXT在出道的同時在北美出道Showcase巡迴演出,致力於確保海外粉絲。像Stray Kids、ATEEZ、本月少女、Everglow這樣的新生代組合,比起國內,反而定準了海外市場。如SM的WayV(中國)、SuperM(美國)、JYP的Boy Story(中國)、Niji Project(日本)、Jenice Media Contents的Z-Stars(泛-亞洲攻略),在韓國公司的主導下,以海外為基地的實驗性K-POP組合成立,也可以用「K-POP的再領土化」來說明。

再領地化是通過全球粉絲群的積極參與來實現的,包括各種SNS在內的新媒體是實現這一點的核心平臺。以3代時期重要性突出的Youtube為例,除了以MV為中心,將K-POP暴露在海外的窗口功能外,作為輸出各種自製內容的電視臺的功能被激活。推特、Tik Tok等傳播性很強的新媒體為K-POP內容被積極分享、給粉絲重播打下基礎,強調日常溝通的實時直播專用平臺Vlive,以及由企劃公司主導的獨立服務平臺(lysn、weverse等)讓世界各地的粉絲跨越物理和心理障礙,與偶像明星建立親密的聯繫。

此外,防彈少年團和「Produce」系列除了簡單的敘事外,更突出了讓粉絲感受到紐帶和敘事的重要性。因此,越來越多的群體希望通過分享舞臺外的日常面貌、倡導帶有特有訊息的世界觀、從亮相之初就開始進行自主製作等方法,確保組合敘事的真實性

最後,第4代再領土化的特性也體現在音樂上。這大致分為兩支,無論是打出適合滲透公告牌榜單的"Bilboard友好型」音樂,還是以混合的舞蹈音樂強化備受矚目的K-POP特色,最大化地將帶有強烈節拍和catchphrase(如SANA的shyshyshy這種)、編舞point的「Drop」發揮到極致。

以出道年份為基準,不計入作為組合活動的成員們的Solo/Unit出道(混聲組合除外),1~4代如下表示意: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第4代之前存在的男性偶像和女性偶像的新老交替的時間差。這可以解釋為與企劃公司遲到的消費者層的規模及興趣變化速度有關。男性偶像歌手在國內外擁有更大更鞏固的粉絲群,企劃公司也機敏地讀出了要求快速多樣的變化和成長的粉絲群的聲音。相比之下,女性偶像的粉絲團規模和聚集度,(特別是女性粉絲團的)可視化程度比較晚,與經濟理論直接相關的偶像製作模式變化也產生了時間差。此外,女性偶像擺脫傳統性別角色的機會也變晚,這一點也是不容忽視的。在女性偶像的粉絲數不亞於男性偶像的第4代,這種時間差變得相當小

雖然沒有詳述,但是2009年東方神起3名成員、Super Junior成員韓庚的合約紛爭,、2014年EXO 3名成員和少女時代成員Jessica的合約紛爭也是各年齡層交替之前發生的主要事件。這直接導致了新模式可以解釋為——前者通過制定標準7年合約、後者則因多人組合的逐漸萎縮——對新一代偶像組合構成外部制約,使其向著完善現有體制弱點的方向發展。

第4代遇到的新冠屏障

一代一線,K-POP的主導權逐漸脫離韓國,偶像的主要收入來源早已成為海外巡演和YouTube/Spotify流媒體收入。然而,似乎走向無限全球化的潮流由於COVID-19的擴散而面臨著巨大的阻礙。原定海外巡演紛紛取消,並且與Netflix等視頻流媒體市場不同,音樂流媒體場呈現萎縮趨勢。也就是說,第4代才剛剛到來,這一模式就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對於比起確保國內粉絲更想追求海外市場的組合來說,打擊更是巨大。

業界正在迅速採取行動——在促進國內唱片銷量中發揮最大作用的粉絲籤名會以視頻通話活動彌補,以巡演形式帶動收益的演唱會以在線演出代替,行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專注於YouTube內容的製作,通過這些舉措來努力維持收益結構。超越物理空間、形成平坦地帶、為K-POP的再領土化奠定了根基的網絡空間,現如今成了未接觸時代唯一的渠道。在第4代剛剛成立,很難預測第4代的走向,目前的時局會持續多久尚無法斷言的情況下,新冠疫情帶給第4代的"新常態"是不言而喻的。

思考與結論

對本次世代的劃分可能會有一些反對意見。首先,我想很多人可能會對以出道年份而不是全盛時期為基準劃分表示質疑。特別是出道到迎來全盛期需要很長時間,或者會有中途改變路線的團體,基於年份的區分會讓人覺得模稜兩可。但是,以各組合的鼎盛時期為基準來區分,除了宏觀潮流外,個別組合的微觀作用也很大,而且還有難以將全盛期限定在某一特定時期的藝人。可以說,偶像的策劃和組建過程是首先界定偶像的重要標準,也是最能清晰地識別市場邏輯變化的準則。當然,應該指出的是,即使是所屬成員處於同一年齡段,即使他們各自的團體在同一年出道,也很難把他們全部「綁」在同一代裡。況且,在第4代剛剛開始時,顯然很難整理包括3.5至4代在內的世代理論。眼下偶像界內部也有意見認為男團的3.5代應從2016年出道開始,而非2015年。例如iKON、Monsta X相對於之後的一代,應該和WINNER共同劃到第三代;例如「Produce101」的啟動從2016年開始;例如2015年打響了「清涼風」和「自製偶像"的潮流,在NAVER V成立之前就嘗試通過Africa TV進行溝通直播的Seventeen有必要和前幾代劃分開來,所以應將2015年設定為劃分男團3.5代的分支。第4代的開始時間也很難斷言。防彈少年團和BLACIKPNK在北美市場成功後,察覺到「K-POP的再領士化」的傾向是從2018年開始的,但是也有意見認為,考慮到市場上的波及力,應該以2019年為起點來著待,目前還有討論的餘地。世代理論是必然的區分,所以難免存在不同意見。儘管如此,人們依然在討論世代論。因為正如前面所說,世代論是觀察K-POP和分析偶像流行歷史的最佳體系。我們可以通過世代論眺望始於東亞邊陲的、名為K-POP的雪球沿著潮流逐漸成型並走向世界的過程,以及這個雪球撞擊上牆壁的實質。對世代的討論不是劃時代的界限,而是樹立潮流裡程碑的一系列過程。<A cr:https://zhuanlan.zhihu.com/p/94863171>

<B cr:http://idology.kr/13070 左下角原文直接跳轉>

<T&P by:滿菊猩赫>

近期精彩:

MOU整理 | 簡要梳理分析下SM Entertainment的戰略合作夥伴

威神V難產過程復盤:當我們在討論命途多舛的NCT中國隊時,他們到底經歷過什麼?

相關焦點

  • 十月韓團扎堆回歸,新老大戰拉開序幕,韓流能否卷土歸來?
    01「韓團大亂鬥」十月拉開序幕根據網友總結的名單來看,韓團十月回歸的組合已達15個之多,不僅包括了BLACKPINK、SEVENTEEN、NCT、IZONE這些目前流量最高的大熱頂流團體,FNC新團P1HARMONY、武林新團DRIPPIN也將陸續和觀眾見面。
  • 從BLACKPINK到IZONE,十月韓團扎堆回歸,能否再掀韓流熱潮?
    可見,十月必然將成為各大韓團大亂鬥的一個重要月份,很多粉絲也為愛豆的此次回歸積攢了很久的力量,想必打投方面更將成為各家粉絲之間的一次激烈較量。同時,如此多韓團在同一時間回歸,其拿出的音樂作品就尤為重要,對於路人來說,最關注的仍然還是音樂本身的質量。
  • 從BP到IZONE,十月韓團扎堆回歸,能否再掀韓流熱潮?
    此外,通過十月韓團的回歸名單來看,如今的韓流似乎早已發生了大洗牌。隨著韓團出道時間的日益累積,愛豆們和公司的合約也將面臨陸陸續續到期的問題,而籤約與否又往往會影響一個團體接下來的命運。而如今,這些元老級團體已漸漸被來勢洶洶的後浪掩蓋光芒,新一批韓流偶像也已經崛起。
  • 防彈團粉絲仍為偶像說話,禁韓令之下,韓流在國內還有影響力?
    韓國偶像團體在國內大行其道,國內偶像團體無法出頭,甚至漸漸形成了一種韓國偶像一定比國內偶像更高一等的錯誤認知。 最近防彈少年團的領獎發言熱搜置頂,引發民間熱烈的討論,在國家大義面前,國內依舊有大量粉絲為他們說話,甚至驚動外交部親自發言。
  • 愛豆世代論:產業變遷中的世代劃分與歷史意義&未來挑戰與機遇
    雖然大家知道韓流愛豆都會分為一代、二代、三代、四代...但是仍然有很多網友不知道這樣劃分的基準是什麼?為何會這樣劃分呢?
  • 承包頂流韓團、承包你的青春!QQ音樂成Z世代韓流發源地
    H.O.T成員在體育館外被「哈韓一族」熱情包圍節奏強勁的舞曲、時尚前衛的造型,那是韓團第一次登上中國的舞臺。安七炫、張佑赫、文熙俊、安勝浩、李在元,不知道這些名字現在是否已成為「時代的眼淚」。20世紀末,他們是風靡亞洲的韓流團體H.O.T的成員。
  • 韓流明星開始重返中國舞臺的標誌? 這位愛豆將擔任中國韓流節目MC!
    據韓媒6月24日的報導,韓國男子團體組合ASTRO的所屬社Fantagio Music(판타지오뮤직)表示ASTRO成員ROCKY樸敏赫被選為中國搜狐視頻的韓流訪談節目
  • 六大韓團被寫入韓流白皮書,載入史冊
    韓國作為一個娛樂產業的大國,有著成熟的偶像選拔和培訓機制。因此,韓國的歌謠界每年都會有數十甚至是上百個偶像組合被推出,這其中的競爭壓力之大,相信大家應該也知道吧!這些組合想要在市場當中佔有一席之地已經是非常困難的了,更別提登頂這一說了。
  • 韓流愛豆的戀愛戰爭…越來越魔幻了!
    此貼一出,就瘋狂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更是有愛豆和愛豆之間的情侶關係。所以大家對偶像戀愛的立場是什麼呢?大家是覺得作為愛豆,戀愛說基本等同於「偶像失格」,違反了和粉絲一起造夢的約定呢?還是覺得愛豆也是正常人,戀愛也沒有什麼呢?一起來聊一聊吧!
  • 韓流首例偶像組合婚姻出現!好多喜愛的愛豆都結婚了!
    愛豆戀愛新聞已經不稀奇,但大膽結婚的好像很少見? 其實,很多愛豆都先後踏入了婚姻殿堂,過程中有的低調樸實,有的則讓大家驚訝到合不攏嘴。
  • 「限韓令」三年後,韓流文化是否失去中國市場?
    最近韓國娛樂文化相關的消息頻繁,韓國偶像lisa擔任愛奇藝選秀節目《青春有你2》的導師;央視與韓國TJ Academy Inc 籤定合約,韓國明星、模特將參加中央電視臺的綜藝節目《我要上春晚》。更有消息稱,「限韓令」已經開始小範圍內解除,允許韓星在國內舉辦見面會。更有多位韓國組合成員在中國的日程已經爆出。
  • 我愛的國與我愛的人——韓流飯圈民族主義
    人們心中的不信任、不理解甚至仇恨都在這一刻爆發,最終給很多人留下了一個很難解開的心結。一個剛剛在韓國出道的少女偶像怎麼能意外地影響海峽兩岸?網民們對她的仇恨又從何而來? K-pop作為韓流的代表在東亞地區頗受歡迎;然而,這樣的文化繁榮卻建立在一個極度撕裂的東亞市場上。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粉絲在打歌舞臺前一起為偶像們應援;這看似團結而和睦的飯圈背後卻暗流湧動。
  • 韓流在中國還剩幾畝地?
    就像「限韓令」的生效從來沒出現過「明文」,其解除想來也不會有什麼公告。而即便只是維持現狀,韓流也找到了曲線入華的方式:熱搜、時尚和影視,便是韓流在華維持影響力的三板斧。粉墨的熱搜策略行之有效,首先與她們出身的YG公司分不開。與JYP、SM不同,YG從BigBang時代就不只強調組合的唱跳創作等業務能力,組合成員的個人特質同樣是公司發力的重點。在其他公司的愛豆主打乖乖牌的時候,YG愛豆以敢說敢做不走尋常路著稱。
  • 偶像團體,團魂成稀缺品
    各臺雙11晚會,是偶像團體們大秀團魂的時刻。勁歌熱舞時眼神交匯、肢體互動,愛豆看似不經意間的小細節總能戳中粉絲的心,用團粉的話說,就是有心靈感應的默契。可一旦被發現CP造假,對偶像團體的團魂就是一記極具殺傷力的重錘。 兩副面孔的割裂感 臺前秀恩愛,臺後扯頭花,或許是內娛偶像團體的「變臉」奇景。在遊戲規則下玩角色扮演的愛豆們雖然都有個性,但稜角總會被幕後強者和生存環境磨平——至少表面上要做到維護團魂。
  • 黎博雅 | 付出與隱憂:中國韓流粉絲境況研究——以某韓國男子偶像團體的微博粉絲為例
    在一次次的激情燃燒中,他們的付出又會產生什麼隱憂?學術界關於中國韓流粉絲的研究較少,對於其追星「付出與隱憂」研究更為缺乏。本文以某韓國男子偶像團體的微博粉絲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跟蹤調查和訪談,力圖了解中國韓流粉絲追星的現況,以期為該群體的活動規範和引導提出理性建議。
  • 何超欣安娜組千億女團,王子也熱衷追男團,富豪之女都愛韓系愛豆
    最近有知名微博博主發文,就現役韓國組合blackpink和防彈少年團的人氣對比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沒想到卻把很多混韓圈的資深網友炸了出來。有韓粉認為防彈實績強,客觀上拉動了韓國本地經濟的發展,在歐美市場很吃香,粉絲受眾廣。也有粉絲認為blackpink營銷強,資源不容小覷,和歐美小天后賽琳娜合作的新曲見證了她們的影響力。
  • 何超欣安娜組千億女團,王文也熱衷追男團,富豪之女都愛韓系愛豆
    更何況防彈的粉絲基礎盤也穩,吵起來更是分分鐘的事。,因為就連很多名媛千金星二代都沉迷韓系愛豆無法自拔。這之中不得不提到綦美合和王文也這一對姐妹花,二人都曾是韓國現役團體EXO的狂熱粉絲,粉絲大早上排隊只為能遠遠看偶像一眼,華誼小公主王文也憑藉過硬的人脈直接和團體成員
  • 關於韓流的十年,你知道有多炸嗎
    當時一代韓團已經風靡,各個娛樂公司不斷開展新模式,發掘新方法,將二代團作為韓流推廣的試驗田。不同於以往的唱跳組合,樂隊CNBLUE顯得獨樹一幟,又酷又颯的2NE1,電音概念圖案函數f(x),以及後面大勢的T-ara,這些韓團真正在中國颳起了韓流風潮。二代團依舊能扛能打,個性豐富,為韓流進一步發展起了關鍵作用。
  • 我們是如何敗給「韓流」音樂的?
    韓國百變天后李貞賢也成為了將韓流音樂引入中國第一人 當然此時不僅僅只是音樂歌曲的流入 韓國電視連續劇也在中國熱播,《愛情是什麼》《我的野蠻女友》《大長今》......
  • 還原真實的韓流愛豆:出演過SHOWTIME的大勢偶像團體
    喜歡上一團偶像,除了舞臺上帥氣歌舞的樣子之外,也會很想看看私底下偶像們真實的面貌,除去的舞臺的包裝,多了些「人味」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