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上海展覽中心隆重舉行,我院三項研究成果獲得獎勵。
我院本次獲得獎項的是:以劉穎斌教授領銜團隊完成的《基於組學的膽囊癌分子特徵譜研究》,獲上海市科學技術自然獎一等獎;以孫錕教授領銜團隊完成的《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診療體系的創建及關鍵技術的創新和應用》,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以範建高教授領銜團隊完成的《中國脂肪肝防治指南的科學普及》,獲上海市科學技術普及獎二等獎。
上海市科學技術獎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設立,重點獎勵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原始性創新、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培育戰略性產業、促進城市安全、健康生態發展和推進區縣創新能力和經濟發展的重大科技成果。隆重表彰為上海科技創新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
上海市科學技術自然獎一等獎
《基於組學的膽囊癌分子特徵譜研究》
完成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完成人:劉穎斌,李茂嵐,劉贇,王慧,張一鑑
《基於組學的膽囊癌分子特徵譜研究》研究團隊
膽囊癌是一種由多種基因突變和表觀遺傳異常所驅動的高度異質性疾病,近年來,隨著多組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腫瘤分子分型的概念悄然而生。以各種分子為依據建立的分型可以展現出獨特的基因組特徵,有助於臨床腫瘤特異性診治靶標的發現。完成人長期從事膽道惡性腫瘤的臨床診治及基礎研究工作,針對膽囊癌現狀,完成人帶領團隊建立和完善了膽囊癌樣本和資料庫,運用多組學方法研究膽囊癌發生和發展過程中驅動基因和分子機制;進一步結合本單位的大樣本優勢下的臨床隨訪數據,基於組學數據建立特異性強、精準度高的分子分型系統,從功能與臨床應用的角度進一步明確膽囊癌的本質,從而真正實現以分子分型為指導的膽囊癌個體化治療。
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診療體系的創建及關鍵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完成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學中心
完成人:孫錕,李奮,陳筍,傅立軍,武育蓉,董素貞,陳會文,劉錦紛,高偉,朱銘,周愛卿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診療體系的創建及關鍵技術的創新和應用》研究團隊
先心病是最常見的出生缺陷,但我國的介入治療存在諸多問題。研究團隊經過30年的努力,通過影像學診斷和介入診療技術不斷探索,研製了國產瓣膜擴張球囊,完成國內多項首次嬰幼兒介入診療技術,建立和完善我國兒童先心介入診療規範和危重複雜先心病圍產期一體化診療體系,成功進行國內單中心胎兒危重主動脈瓣狹窄球囊擴張術,並成為國內開展胎兒心臟介入種類最多的單位。通過30年不斷培訓和推廣,國內兒童先心病年介入例數及成功率極大增加;併發症及死亡率明顯下降。本成果形成臨床指南1項,專家共識2項,在全國55家醫院得到了廣泛的推廣應用,推動了中國兒童先心介入的發展。
上海市科學技術普及獎二等獎
《中國脂肪肝防治指南的科學普及》
完成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
完成人:範建高,莊輝,高鑫,黃薏,厲有名,胡義揚,施軍平
近二十餘年,我國脂肪肝的發病率和患病率不斷上升,現已取代病毒性肝炎成為我國第一大肝病。莊輝院士和範建高教授牽頭脂肪肝診治領域的「國家隊」撰寫並出版全球首部科普性質的脂肪肝防治指南——《中國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全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詳細解讀脂肪肝的防治知識,引導大眾正確面對脂肪肝,科學防治脂肪肝;全書先後4次印刷,總印數5萬餘冊;上海電視臺和中央電視臺以本書為藍本製作三部科普專題片和一系列微視頻,新華社、中國新聞社、人民日報、健康報、東方網、搜狐網、新浪網、優酷視頻、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醫學論壇報等媒體均對此書進行了相關報導和內容轉載。
原標題:《祝賀 | 新華醫院劉穎斌、孫錕、範建高領銜團隊分別榮獲上海市科學技術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