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這檔科學類綜藝節目一直深受觀眾的喜歡,現在第七季雖然收官了,但是對於本季的吐槽聲依舊沒有停止,對於選手意難平的聲音也沒有消失。
本季很多項目的難度是偏向於小遊戲的,不過最後一期還算不錯,起碼「羅浮宮四色金字塔」和「歐拉幻方」相對來說在視覺上給人一種衝擊感,然而第一個項目卻是本季最大的一個敗筆。
「羅浮宮四色金字塔」這個項目的關鍵就是要相鄰兩塊不同色,難度相對來說是最後一場三個項目中最簡單的一個,所有選手在採訪中說的都是這個項目誰都可以做。
鄭林楷、陳智強點評「羅浮宮四色金字塔」,賽制、壓力、教授、工作人員全翻車。
第一,賽制和壓力體系翻車。
先說一下這個項目的賽制,王宇軒、楊易、郎佳子彧三人同臺競技,誰先完成就按下停止鍵,接下來公證人員檢查,最終誰速度快誰就獲勝。
這個賽制看似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當王宇軒和郎佳子彧全部作答錯誤後就出現大問題了,因為對於楊易來說,兩個對手全部作答錯誤也就意味著他已經贏了。
這個賽制下一開始楊易是有很大壓力的,畢竟是要有人淘汰的,但是選手做完直接驗證的方式讓壓力體系徹底翻車。
王宇軒、楊易、郎佳子彧三個人的比拼中,很明顯楊易是最慢的,按理來說在一個比拼速度的項目上楊易的速度是不佔任何優勢的,然而這個賽制配合這個項目來看,速度最慢的反倒是優勢最大的,沒有任何壓力。
說得難聽點,楊易這次勝之不武,因為他的輸贏完全取決於對手做題的正確率。
因為這個項目楊易贏了,所以大家對他的評價自然是「楊老師太穩了」,試想一下,如果這次是王宇軒或者郎佳子彧贏呢?教授對楊易的評價自然會變成「楊易不能太過追求穩,應該提高自己的速度」。
如果這個項目的賽制改成三位選手做完之後再進行逐一驗證,也許會更合理一些,畢竟這樣的話就算王宇軒和郎佳子彧先提交了答案,楊易也是有很大壓力的。
然而在比賽中,王宇軒和郎佳子彧答錯了,楊易可以放鬆心情慢慢拼了,即便是用時三小時在教授眼裡也會說成是仔細、穩重。
不得不說這個賽制和壓力體系是相當不合理的。
第二,施一公教授點評言論翻車。
在第一輪比賽結束後施一公教授進行了點評,他說三個人的策略完全不同,楊易的很漂亮、有規律、井然有序,但是郎佳子彧從下往上是大忌,王宇軒則是最優策略。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郎佳子彧真的就那麼遜嗎?
陳智強在節目結束後發文解釋了此事,從他的文中可以看到,他們的策略和王宇軒是一樣的,都是採用了先完成角的方法,然而卻被施一公教授說成是「最差的方法」。
雖然說幾位教授都是很有威望的,但是也不應該對選手進行比較性的點評,難道說最強大腦舞臺上的項目真的就只有教授腦子裡想到的那幾種解法嗎?如果說這些項目教授都可以挑戰成功,還可以作為老師來講解,那麼這不是最強大腦的挑戰項目,而是課本上的難題。
大家都知道「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就好比一個人開車從A點到B點,一條是崎嶇山路,但是距離很短,另一條是寬闊大道,但是要繞很多路,那麼哪條路才是最優解呢?
教授在這個節目中的職責應該是把題目的難度和考察的能力講解給觀眾,而不是點評選手的策略和失誤,不是嗎?
第三,工作人員翻車。
鄭林楷在點評「羅浮宮四色金字塔」的時候說這個項目是他測試過的,他用的也是郎佳子彧的方法——從下往上拼,頂層最後一塊不行就重構最頂兩層,再不行就重構最頂三層,一般就做出來了。
王宇軒雖然先拼了上面三層,但是和鄭林楷講的思路是相同的,因此施一公教授所謂的王宇軒最優,郎佳子彧最差是不存在的。
鄭林楷在文中提到了道具的最大漏洞,那就是相鄰的色塊在光照下觀察會有色差,稍有不慎就會錯。
其實從王宇軒、郎佳子彧、楊易三人的挑戰來看,他們都出錯了,就算王宇軒急躁了,那麼穩如泰山的楊易為什麼也失誤了呢?其實這不是選手的問題,就是工作人員的問題。
選手太累加上有色差,試問這樣的項目到底是在靠選手什麼?
或許有些人會說這是選手不仔細,楊易自己能檢查出來為什麼其他兩人不行,說實話,這個項目不是考察選手的視力,而是考察選手的腦力。
如果工作人員能把這些道具做成啞光的,或者把四色選成區別相當大的,讓選手不管在什麼光照下都不會因為色差失誤,那還會有這麼多意難平嗎?
一個「羅浮宮四色金字塔」讓整季節目全翻車了,其實這些選手的實力都相當強,但是種種客觀因素導致他們不能充分地展現自己的實力,希望下一季能在賽制和項目上多下功夫,不要讓本季的意難平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