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這首《樂遊原》中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名句,特別是「夕陽無限好」,現在被頻繁取義為晚年生活有滋有味的「夕陽紅」了。反義正用雖然積極,但毋庸置疑,詩歌本身是傷感的調子。
那麼,這首詩傷感的是什麼?
顯然不應該只是感嘆黃昏景色將逝這麼簡單。
傷老遲暮之嘆?
《李義山詩集輯評》:
何焯曰:遲暮之感,沉淪之痛,觸緒紛來,悲涼無限。
《詩法易簡錄》:
以末句收足「向晚」意,言外有身世遲暮之感。
這些詩評都認為詩人藉此發出悲嘆年華已老,傷懷於遲暮的心境。
查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李商隱詩選》,這首《樂遊原》收入「未編年詩」,說明創作具體時間已不可考,也就無法證明詩人是不是在中老年時創作的此詩。
那麼,是否還有「傷老」的寓意呢?
應該說還是有的。歷代文學作品中,古人都愛慨嘆年華流逝,這已成為一個創作母題,與詩人的具體年齡無關。
唐朝王室將衰?
《唐詩品匯》說:
楊誠齋云:此詩憂唐祚將衰也。
《李義山詩集輯評》也說:
又嘆時無宣帝可致中興,唐祚將淪也。朱彝尊曰:言值唐家衰晚也。
均認為詩中有慨嘆唐朝江山走向沒落的寓意。
但《刪訂唐詩解》卻說:
吳昌祺云:二句似詩餘,然亦首選。宋人謂喻唐祚,亦不必也。
認為末尾二句雖有詩外含義,但沒必要附會為唐朝王室將衰的意思。
不過歷來詩評者,持前者觀點者居多。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生於晚唐,在唐文宗唐武宗時代為官,時唐王權衰微,外有藩鎮擁兵自重,內有宦官把持朝政。其時,還發生過唐憲宗被宦官殺害,唐文宗在甘露之變中被宦官當做人質等眾多事件,唐朝王室的衰落可謂是一覽無餘。
那麼,李商隱以科舉進士出身,在朝為官,對時政的動蕩又怎能無動於衷呢?
例如他寫過這樣的詩句:「玉帳牙旗得上遊,安危須共主君憂。」(《重有感》)
安危須共主君憂,自然時時刻刻,他都有著無法拋開的家國之憂。
再對照他其他的詩作,會發現有多首或明或暗慨嘆王朝衰落的詩詞。
比如那首著名的《詠史》: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這是慨嘆,為君王者如一朝不慎經營,便會時去運衰,他或者後繼者縱然再有回天之術,也難挽回國祚衰頹之勢,空留無限遺憾。
又如《過楚宮》:
巫峽迢迢舊楚宮,至今雲雨暗丹楓。微生盡戀人間樂,只有襄王憶夢中。
這是慨嘆楚襄王的宮殿也在曾經的歡愉中化為一場幻夢。
又如《隋宮》: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這是慨嘆隋煬帝宮殿繁華一時,他乘坐錦帆之舟攜帶愛妃沿運河出遊,終於還是亡國了,和隋朝滅掉的陳後主毫無二致。
又如《北齊二首》:
一笑相傾國便亡,何勞荊棘始堪傷。小蓮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巧笑知堪敵萬機,傾城最在著戎衣。晉陽已陷休回顧,更請君王獵一圍。
這是慨嘆北齊後主高緯寵愛馮淑妃荒淫亡國之事。
我們發現,李商隱很愛用先揚後抑的手法,即先述快樂之景,後說哀傷之事,突出對國破家亡的慨嘆。
那麼「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一句的特點如出一轍,也是先揚後抑。顯然,他還是用同樣的筆法,嘆息家國衰敗凋零之痛。
——這就是李商隱的風格啊!
各種傷懷之情的雜糅
對於這首《樂遊原》的寓意,也有人認為不可以一事一情對號入座。
如《玉溪生詩意》:
時事遇合,俱在個中,抑揚盡致。
即認為這首詩摻雜了李商隱的多種情感,既包括傷感年華遲暮,自身生不逢時,命運不濟,又包括嘆息國祚王室衰微。
這也是筆者最贊同的一類觀點。
要理解這首詩,必須要知道「樂遊原」這個地方的象徵意味。
樂遊原是古苑名,在西安市南郊。從秦漢時代起,這裡就是王公貴族嬉遊的勝地。唐時此地更為繁華,士女常常在這裡春遊聚會。唐詩中有很多描寫樂遊原榮華熱鬧的詩句:
樂遊原上望,望盡帝都春。始覺繁華地,應無不醉人。(《樂遊原春望》)城隅有樂遊,表裡見皇州。策馬既長遠,雲山亦悠悠。萬壑清光滿,千門喜氣浮。花間直城路,草際曲江流。(《登樂遊原春望書懷》)
可以想見,李商隱不到別處,偏偏到樂遊原這個代表大唐繁榮富貴之地,去慨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不是存心給人"添堵"嗎?
是的,他要的就是這種反差,就是要告訴讀者,繁華易逝而老景易來,彩雲易散而黃昏易至,樂遊而終有不樂,這才是最足以令人傷感消沉的事情!
眾所周知,李商隱的詩歌總是帶著一種神秘玄妙、欲說還休的意味。比如留下了「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金蟾齧鎖燒香去,玉虎牽絲汲井回」這些懸疑難解的詩句。
別看這首《樂遊原》表面簡單,其實同樣延續了他的「懸疑」風格。字面表達非常簡練,可背後寓意又似乎有很多重,讓人一言難盡,思量無窮。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評此詩:
李義山《樂遊原》詩,消息甚大,為絕句中所未有。(《讀雪山房唐詩鈔序例》)
向晚意不適,詩人所不適者究竟為何?後人可以無限想像和評說…